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高度简约的、跳跃的思维.它依托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一下子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并迅速找出答案。直觉思维在本质上是突发性的。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直觉;二是灵感,也称顿悟。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没有直觉.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没有直觉,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从小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起源于主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所产生的怀疑和困惑,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曹才翰先生也认为: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2007,(1):35-36,10
“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两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特殊去探索一般结论,也可以从一般结论去研究特殊问题.用特殊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已司空见惯,这是因为习惯上人们认为特殊问题较一般问题容易解决,特殊问题具备的条件多且有很多性质可以利用.事实上决非所有问题都是如此,正如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所说:“一般化也许有助于解题,越一般化的题目可能越容易解答.”这是  相似文献   

4.
庞加勒说过:"逻辑能告诉我们走这一条路保证不会遇到任何障碍;但是它不会告诉我们那一条路能达到目的.为此,必须从远处了望目标,教导我们了望的能力是直觉." "没有直觉,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他们不可能学会热爱它,他们从中看到的只是空洞的玩弄词藻的争论;尤其是,没有直觉,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庞加勒说过 :“逻辑能告诉我们走这一条路保证不会遇到任何障碍 ;但是它不会告诉我们那一条路能达到目的 .为此 ,必须从远处了望目标 ,教导我们了望的能力是直觉 .”“没有直觉 ,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 ;他们不可能学会热爱它 ,他们从中看到的只是空洞的玩弄词藻的争论 ;尤其是 ,没有直觉 ,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 .……如果直觉对学生是有用的 ,那么对有创造性的科学家来说 ,它更是须臾不可缺的 .”徐利治教授指出 :“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 .”我们仔细的想一想 ,任何数学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直觉思维在数学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导致数学发现的关键。正如法国数学家旁加来所指出的那样,“没有直觉,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他们不可能学会热爱它,他们从中看到的只是空洞的玩弄辞藻的争论;尤其是,没有直觉,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的今天,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觉”一直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是一种介于逻辑与经验之间的、时常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直觉思维是导致数学发现的关键,两者构成数学认识活动的双翼,缺一不可.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让学生去感觉、去猜测.法国科学院院士狄多涅认为:任何水平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使学生对他们要处理的数学对象有一个可靠的“直觉”.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庞加莱认为直觉是数学发明的工具,逻辑是数学证明的工具。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作为数学创造乃至人类创造的“两翼”,历来受到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近年来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归纳推理”是课程标准教材中“推理与证明”一章的内容.从标题看,这一章内容是原大纲教材所没有的,是新增内容.但从内容看,其核心思想在大纲教材中又是包含了的,只不过是分散于各部分内容之中,没有进行专题性的、显化的教学.课程标准将其专列一章,目的非常明显: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既培养直觉型的创新能力(合情推理与逻辑探索并重),也强化理性精神(强调验证与证明).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有效地实现本章的课程目标?本文以“归纳推理”为例作些粗浅的探讨.1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对归纳推理的逻辑结构进行认识的必要性从特殊到一般,…  相似文献   

10.
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曾讲:“在讨论数学问题时,我相信特殊化比一般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是克服数学困难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特殊化思想方法,是在解决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先考虑简单情形,或者考虑特殊对象、特殊位置,或者考虑极端情况,将抽象问题放到简单背景下去考虑,从对特殊对象的研究中找出一般规律,最终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过程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直觉是指对数学对象中隐含的整体性、次序性、和谐性的领悟,以及能越过逻辑推理而做出种种预见的能力。法国著名科学家庞加莱指出“没有直觉,学生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没有直觉,学生永远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初中学生探索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科学家庞加莱曾说 :“没有直觉 ,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 ;他们不可能学会热爱它 ,他们从中看到的只是空洞的玩弄的词藻的争论 ;尤其是 ,没有直觉 ,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 .”常有许多直觉见解的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也曾说过“这些见解不一定都是对的 ,恐怕百分之九十是错的 .但只需要百分之十是对的就行了 .”足见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1 审视两则截然不同的数学直觉结果问题 1 :设想用铁丝绕半径为 1 cm的小球(的大圆 )做成一个圆 ,再用一根比这圆周长1 m的铁丝做成另一个圆 ,使两圆相套成为同心圆 .试问 ,圆周间能…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所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题目刚刚写完,老师还来不及解释题意,有的学生却立刻报出了答案。这样的学生有的数学基础甚差,有时却能直觉判断出结果。若要问他为什么?他则答说:“我想是这样的。”这时其他同学会笑他瞎猜的,这就是数学直觉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真有趣”“我喜欢数学”.这些话是我引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后他们最常说的,也是他们学习数学的真切感受.日记中,小朋友们记录了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表达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心情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相似文献   

17.
回顾数学直觉的有关概念,对庞加莱、阿达玛和徐利治的数学直觉观作简要论述和比较.强调产生数学直觉的不同论述:数学直觉产生于对数学的观察、归纳、类比和联想;数学直觉产生于无意识思维过程.根据数学家的共识,即数学直觉是可以培养的,结合阿达玛、庞加莱和徐利治先生的有关观点,提出数学直觉的培养途径以及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明的一般原则;同时也给出了部分大数学家的数学直觉的不解之谜和认识.结合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体会,提出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有意识的循环思维过程,并指出渗透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逐步体验到数学美,从直觉到知觉,从知觉到感悟,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从人文的视角阐释数学教学?我说:因为我敬重生命,因为我在数学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童年的我非常孤单。因为家庭比较特殊,所以在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总会非常失落。但所幸的是,这样的不快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我上学了。  相似文献   

20.
章晓兰 《小学生》2010,(12):51-52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所以说,学数学就是为了应用,应用才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生活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及应用过程,并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