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回读,指的是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来回反复读。通过回读使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本的回读,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来回反复地读。回读,使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已经上过好多次了,每次,我都匆匆的看过教案,看教案上的什么方法最好,最能打动学生,然后就去上课。但今天上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之后,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不论怎样的方法,都比不上真情的流露、情感的碰撞所产生的效果。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文中的好多语句勾起了我心灵深处的情感。我现在36岁,对父母来说,我是孩子。对我的女儿来说,我是一位父亲。当我课上读到季老写母亲去世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  相似文献   

4.
《难忘的一课》(人教版 )是一篇讲读课文。文中共三处出现“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一中心句。最后一次出现于文章结尾处的反问句中 ,使文章嘎然而止 ,那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如火山爆发 ,那种撼人心魄的气势使读者为之一震。教学时 ,我尝试通过扣住教学的难点、学生的疑点、文章的矛盾点——“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最简单的话激活课堂 ,寓朗读、探究、感悟为一体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一、插图引入 ,见矛盾这课的插图主要描绘的是在一群热情洋溢的孩子中间 ,“我”与台湾教师两手紧握 ,含笑道别的情景。在他们的背后 ,黑板上…  相似文献   

5.
柳永的词以其真挚敏感的心灵和一腔真情,为古往今来的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的情感世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被后人誉为婉约派宗师。《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情真意挚的美文。词中写景的词句是体会情景交融写作特点的关键,课堂上我抓住词中一句名句精讲。基于此,我在讲这篇课文时采用了名句鉴赏法、易词造意品析法。  相似文献   

6.
吴正宪老师在中国小学数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她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课堂上,她不仅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用她对孩子的爱心和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他们。她的嘴边常挂上一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想:这句话的威力肯定很巨大。在教学中,我真正地把学生当成是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王斌 《学语文》2003,(5):22-22
《项脊轩志》是篇老课文 ,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人间真情 ,所感受的人间至爱 ,是这篇散文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要做到老课新教 ,避免重点过多 ,繁杂无序 ,就必须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我在教这篇课文时 ,正是注重这一点 ,从“情”字入手 ,注重文章的整体性 ,注重对作者的情感把握 ,让学生自然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一、以读为主 ,细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一部好的作品 ,越读越能体现出其中的真味。《项脊轩志》便是这样的佳作 ,在赏析之前 ,我让学生在读上很下功夫 ,默读、朗读、诵读、齐读 ,要求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巧 ,以…  相似文献   

8.
洪梅 《成才之路》2013,(27):61-61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磁场。一、创设课堂内外沟通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对于识字教学,我不再是呆板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作文之道,在于传情达意,文章的根本在于情感,在于对社会,对自然的观察、思考、理解和探索。一篇好文章讲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要以情动人,文情并茂,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以情动人呢?一、留心生活,注重真情积淀俗话说,没有真情的文章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那么真情从何来?其实,真情就在我们的身边,无需深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2.
王河 《语文天地》2009,(8):41-42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诗歌,文本围绕“夏天”,用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夏日小池塘里的美丽景象,一句“我想变成……”融入了孩子的真情、真话。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话,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它强调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要让孩子“乐于表达”,要注重“表达真情实感”。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也是作文讲究从“真实’’起步,文章的灵魂在于真情,写作的要义在于书写真情。那么,该如何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呢?我觉得有“五部曲”,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6.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教学,有哪些作用呢?本文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音乐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表达的感情是复杂多味的,但其表现形式是高度抽象的,任何语言都难经描绘清楚.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以“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间的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流露真情呢?根据音乐课堂的教流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引情、促情、示情“做客”音乐教学,让每位学生在情感的羽翼中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名师画板]小学生习作应该充分体现孩子的天性,不要束缚孩子的表现欲,而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然流露真情。因此,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情感的抒发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语言描写尽量体现儿童化,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具有童真、童趣、童味、童声。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生的作文应当是真情的流露,实感的抒发。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发表意见,说明事物,总是要把自己的情感灌注进去。只有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表情达意,真实生动,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一、用真情感染学生语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真实的情感,用真情感染学生。教师要用自己诚挚的教育热情来感染学生,主动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文本,开展与文本的心灵对话,从这样的对话中形成对于文字乃至生活的独特感受。教学《小巷深处》这篇课文时,笔者采用以情感人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先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