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语文不是训诂之学,而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只有体验,才能感悟到川流不息的生命的涌动。  相似文献   

2.
古语有云: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主宰、自己安排的,它不存在于离奇古怪的幻想中,只存在于一次次脚踏实地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就要自我反思。 在解放思想中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做到克服自满心态,不陶醉于纵向比较的成绩和各种赞扬之声;克服畏难情绪,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克服惰性思维,走出陈旧思维与行动的惯性。  相似文献   

4.
培养一代新人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而且是各级政府、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全社会的义务与追求。从人的发展规律看,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都是在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反复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儿童、少年、青年、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过程,既不开始于学校,也不终止于学校,  相似文献   

5.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说苑。杂言》)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接轨生活,语文教学才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父母习惯于教导孩子,而不善于引导孩子。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平时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同伴玩,和父母的交流也不多。这不仅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也与父母的性格特点、教养方式、成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从日语句末形式的用法出发,分析了无标识的不确定信息句,在有交流环境的前提下,表示听话保有该信息,而说话依存于此;但说话不依存于此时,必须赋予句子一种表不依存的形式,无标识的确定信息句表示听不具有该信息,说话不依存于听;但要依存于听所具有的信息时,必须赋予该句相应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腐朽衰弱的大清帝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凌,屡战屡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败于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复败于英、法;甲午战争再败于蕞尔小国日本。而每一次战败,无不以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苛约收场,教训不可谓不惨痛。但在1900年,慈禧太后竟不自量力,同时向八国列强宣战,其中原因何在?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书社,2004年)有一点交待,  相似文献   

9.
农训之 《时代教育》2010,(3):183-183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有个性,并努力于形式创新,其实文章的个性不在于形式的新,而在于思想的高度、广度、深度,在于内容的丰富,在于文采,而它们又都来自于平日厚实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就是指心情不佳,注意力涣散,倦于学习,反应迟缓,情绪低落,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而引发学习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薛谭学讴     
魏永霞 《阅读与鉴赏》2006,(11):37-37,71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于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的想法,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不墨守成规,而是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的问题,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创新能力,就是具有创新的基本本领,这是创新精  相似文献   

13.
林志玲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拥有西洋美术史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集超级名模、演艺明星、主持人于一身。她不仅为观众喜爱,也被媒体称赞为“一个绝顶聪明优雅得体的女人,一个家教良好处事不惊的女人”。  相似文献   

14.
所谓“天然”,即自然,不雕琢,不做作。于诗词审美而言.则要求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以真情实景吸引人、感染人;表现方法上,重天成,提倡质朴清新,讲究本色、天趣,摒弃人工斧凿、雕琢的藻饰。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爷爷变成了幽灵》是低沉的心灵奏鸣曲,安宁、寂静的氛围需沉浸始终。从揣摩老师的秘密问题起,娓娓讲述故事,配以图书幻灯片,让学生猜测与想象,讨论与交流穿插其中,对爷爷的爱与怀念之情氤氲心间。不纠缠于世界上有没有幽灵的科学论证,回到故事本身;不纠缠于字词的品析,回到文本的完整性,创设简洁课堂。  相似文献   

16.
赵春霞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妙地润饰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局限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循规蹈矩,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去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新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每个人不可能都事事创新,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灵活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以下就其教学途径与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家教指南》2006,(3):32-32
缺优良家风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之心很迫切,但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习惯于吃喝玩乐、请客送礼、不学无术,孩子当然是“近墨者黑”。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虽然说司马迁“恨私心不尽”,其实质上写《史记》的目的还在于“鄙没世”,使得“文采不表于后”。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许多考卷,阅读题遭遇了不考阅读的尴尬,存在阅读题界限不清,大量的基础知识题包含于阅读理解题中,主观题取向与语文无关,阅读检测的梯度不明显等等问题,使阅读命题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阅读需要,使学生形成了纠缠字词、断章取义、错误解读、虚假阅读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