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一个学生来讲,给了他事做,他就有了价值;有了价值,他就有了地位;有了地位,他就会得到尊重;得到了尊重,他就会有自信;有了自信,他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女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不抬头,就连课下也经常是低着头走路,这个学生就是小W。后来我了解到,她是这个班级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每次考试,  相似文献   

2.
嫉妒实际上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心理障碍,古往今来,因嫉妒酿成的悲剧不胜枚举。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耳闻目睹那些因嫉妒引发的摩擦与不幸。那么,产生嫉妒的原因是什么?产生嫉妒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确立,他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他会觉得活得有价值,觉得生活富有诗意,自己也因此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热情。相反,假如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确立,他就不会有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自卑、自贬、自我厌恶就会紧紧缠绕着他,他的生活必定是一团糟,嫉妒便应运而…  相似文献   

3.
禹倩楠 《小学生》2011,(2):35-35
只有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热爱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曾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尊重别人,更愿意被别人尊重,只有当他们的自尊心被别人肯定和重视时,他们才会不断追求,进取向上;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也才会懂得在做错时自责、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如果失去了自尊,他们也就走向了颓废,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4.
在一群孩子中,总有一部分孩子很有号召力。他能组织集体活动,带领同伴游戏,小伙伴们也乐意同他交谈、玩耍。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锻炼。很多家长很是羡慕,希望自己孩子身上也能具备这种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呢?一般具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孩子,往往是自信、有责任心、尊重他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需要家长在生活细小处就开始培养。如果孩子从小就经常得到家人的肯定和鼓励,能使他形成乐观、自信的个性。因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家长都应为其喝彩。生活中孩子常会遇到不能轻易完…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不是梦吉林通化私立英华中学刘潇潇也许过多的坚强,就会承受过多的痛苦;也许过多的自信,又会面临过多的失败;也许过多的投入,也会得到过多的压抑。文森特·凡·高,是个坚强的人,是个自信的人,也是为自己的事业投入过多的人。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也是辉煌的...  相似文献   

6.
在班级管理中就惩罚与激励两种管理机制进行过一项对比性实验,得出如下结果:惩罚机制激励机制由此看来,激励机制更具优势。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表现出非常自重、自尊。所以,如果人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使人充满自信,觉得自己有价值、有能力、有用处。激励机制正是抓住人的这一心理,创造条件,肯定某一优点,使人有成就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自尊得到满足,因而带动自信。首先,创造有效的奖励心理氛围。在一个平淡氛围中奖励一个同学,对该同学和其他同学不会起到…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批评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批评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斥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可见教育方法的选择是何等重要,过度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恐惧,过分的温和则会有失威严。在当今教育形势下,一名有爱心、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指出,他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有助于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赵雪巧 《学周刊C版》2013,(27):100-101
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阵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品质得到提升。帮助他们成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教育学生。一、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树立尊重的榜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如有学生听课时走神,我会用艺术的语言去提醒他,或者向他投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快感,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情感得到了尊重,那么其潜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教师又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保持正常、良好的心态,在自我得到尊重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这样,“尊重”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尊是一种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有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常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人产生自卑、弱小和无能的心理。如果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悦和增强自信.从而激发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老师只有重视学生自尊的心理需要,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热情才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不同的教师特别是不同的班主任就会形成不同的班级氛围。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  相似文献   

13.
齐秉美 《山东教育》2005,(19):25-25
我听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家的最大成功就在于使被教育者充满自信。一个人有了自信,他的潜能就像得到了阳光雨露一样,生机毂毂地生长起来,各自成就各自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有一首诗写道:“你播洒一缕阳光,就会收获满天的灿烂/你栽下一棵小苗,就会收获满树阴凉/……你种下一根芒刺,就会得到满地荆棘/你投出一块瓦砾,就会得到满眼废墟……”此诗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做教师的可能会进一步地分析此诗包含的道理:对学生付出关爱,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给予学生冷落,我们得到的就会是失落。似乎只要老师去关爱学生了,学生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5.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按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比它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需要层次越高,他的社会属性体现得就越充分。自我实现是自我发挥的欲望,也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外化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一个人就会自尊、自信、自励,反之就会导致沮丧和自卑。 "尊重教育"这一高度概括的表述具有多  相似文献   

16.
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尊重与引导相结合心理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快感,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情感得到了尊重,那么其潜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教师又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保持正常、良好的心态,在自我得到尊重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这样,“尊重”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信任与培养相结合信任是一种情感激励,如何实施这一情感激…  相似文献   

17.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读到“尊重”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对“长辈”、“老师”而言的,其实不然,尊重还包括对同辈,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可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人交谈,与人共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了尊重自己,就可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好高骛远,或否定自己,或者急功近利。学会了尊重,会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获得自信、愉悦、充实、有活力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反之则会造成自卑、焦虑、冷漠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相互尊…  相似文献   

19.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会使人觉得自己受人关爱,得到了尊重。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他人的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支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叶娇 《考试周刊》2014,(30):183-183
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也许你不够优秀,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自信,便会拥有抓住每一个机会的勇气,那么,你终究能够抓住属于你的机会。要打好成功基石,就要从小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那么,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一、让幼儿拥有自信1.相信和尊重孩子。首先应该相信孩子,相信他的所作所为,其次应该尊重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