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 ,展望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的报道方式。新闻链接是近年来新闻编辑学上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大新闻”、“大时事”、“把新闻做透”、“把新闻资源吃干炸尽”等新闻理念的产物 ,同时 ,也是深度报道理念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进入21世纪 ,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提高了 ,他们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 ,有什么信息 ,而且要求传播媒介在报道一些重要新闻事件或问题时 ,回答“这意味着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 ,从而使受众活跃思想、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2.
蒋勇 《新闻实践》2009,(12):68-68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发现新闻线索、开展深度报道的先决条件,也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基本动力。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从中深挖出吸引读者眼球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3.
扈美荣 《青年记者》2007,(18):73-7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报道领域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记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发生原因、未来发展趋势等作出的深刻思索。是否做深度报道,要依情况而定,深度报道的题材是有选择性的。新闻事件较重大,关系到国家或国际社会的发展,或者是牵涉到的人数众多,或者是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像这样的事件就有必要而且也能深入挖掘出一些深层的东西来。具体说来,下面几种情况的新闻题材是可以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4.
何瑶 《新闻前哨》2010,(2):89-90
在现代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的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省市电视台.无论是重大新闻报道还是民生新闻。我们都可以看见不少记者从幕后走到银屏前.向受众讲述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新闻事件。他们的出现是介于信源(新闻事件)和信宿(受众)之间的一个第三者,为电视新闻报道增加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6.
一、通过调查取证,用事实说话,展示新闻事件真相。在深度报道中,记者为了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真相,深入新闻采访现场,克服重重阻力,摸清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取证。由于深度报道中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涉及社会敏感区域,因而增加了新闻事件的采访难度,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有时需要克服人为设置的重重障碍,拨开假象的迷雾,才能探寻到新闻事实的真相。二、鞭辟入理,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向观众展示调查取证的全…  相似文献   

7.
刘国喜 《记者摇篮》2007,(7):102-10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于新闻事件的一般动态性报道,即对新闻事实做深层次剖析的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画、声,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是记者必备的职业素质,它集中反映了记者对新闻线索的发现能力和对新闻素材的发掘能力。善于运用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要素,根据新闻事实同受众在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利益等方面的距离所产生的吸引力,寻找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素材,应成为一个优秀记者发现新闻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9.
我们发现在电视中“深度报道“这个词频繁出现,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我认为,深度报道是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
努力发现重大科技新闻是每一个从事科技报道的采编人员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编辑、记者有创新的眼光和过人的技巧。 把科技词汇翻译成新闻语言 科技报道本身就是用新闻语言阐释科学创新的过程,挖掘新闻线索背后的意义,深入到事件中,展开求实、求真、求新的采访,这是发现科技新闻的基础。 没有对一个领域或一个事件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采编人员就不可能对新闻线索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更无法进行及时的跟踪采访。以被评为1998年新华社优秀新闻的科技报道《科学家说,地球上第一枝花盛开在中国》为例,记者在发现线索后,准确判断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专题在西方称之为电视深度报道(depthreport),不管是调查性的、评论性的、分析性的还是阐释性的都应该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电视新闻专题是全面、详尽、深入、及时地报道新闻的一种体裁之一,它是电视新闻领域中的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体裁。作为有着直观表象的电视新闻报道,它不仅以其特有的真实、全面、迅速、深入、客观地展现了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还以其独到的画面感染力和现场冲击力,给电视受众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在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怎样来处理自己的情感呢?一、将记者的情感寓于事件和…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敏感是指记者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它要求记者能够快速地判断新闻事件当中的新闻价值。如今,媒体竞争愈发激烈,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考验着记者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能从不起眼的社会事件中发现新闻点,而且能深入挖掘,做出含金量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获得新闻线索是新闻记者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部分,而如何能在众多的新闻线索中寻找、挖掘出好的新闻,需要我们每位记者、编辑,走入基层、抓鲜活的事件,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才能做出精彩的新闻。一、长时间关注某一新闻线索,在恰当时机做深度挖  相似文献   

15.
张靖 《新闻与写作》2000,(11):23-24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追踪报道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掌握的一种报道形式。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热点事件或一时的热门话题,必要时,都可以做追踪报道。追踪报道搞好了,既可以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形成较大的新闻冲击力,又能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权威性。结合采访实践,我认为搞好追踪报道要注意选角度,抢速度,挖深度。 一、选取新闻的角度要新 所谓角度新,就是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当然,前提是所找的角度必须有新闻价值,读者感兴趣也爱看。一个新闻事实产生了,特别是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必然会有多家媒体来追逐和报道。这时…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重要的特点是对事物的本质作理性的揭示。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解释性新闻,进入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在我国迅速崛起。改革开放年代,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我国的深度报道顺应这一趋势,进入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深度报道的特点1、重要性。重要性指题材重大,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与新闻事件;意义重大,富有时代感,满足实际工作与广大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背后未曾引起人们重视的,或由热点、焦点而衍生出题材之外的称之为“冰点”新闻。相对于“热点”新闻而言,“冰点”新闻的采写报道要求记者具有更敏锐的嗅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无新闻眼可抓的事件,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公众未来所关注的热点的“冰山一角”。可见,只要找准新闻的信息点,一次偶然的不经意的撞见或许会成为一则深度新闻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8.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媒体中比较流行的报道形式,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颇受受众喜爱,  相似文献   

19.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论新闻背景与深度报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景芳 《新闻知识》2002,(12):40-42
深度报道与新闻背景材料之间的关系,还有相当的人士尚未清楚,于是在写起深度报道来就不太顺手、成功。为此很有研究此题的必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们的每一个新闻机构、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几乎都有一种由衷的感受,那就是:现代社会的广大受众已经或正在从那种过去的机械被动式的接受或文字崇拜中走出来,变成有头有脑有白己的观点看法的充分主动性的受众。罐输这种传播形式已经开始被淘汰,现代社会受众对于新闻事件本身不仅停留在知晓的程度上,而且对于“为什么”“怎么回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籍此来检验自己的判断,观点是否正确,甚至于以此通过经验或逻辑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确认,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