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汉学家韩南先生1963年在《大亚细亚》杂志新十卷第一辑发表了他的力作《<金瓶梅>的素材来源》一文。由于韩南先生发现了不少以前人们尚未注意到的《金瓶梅》所引录借用的原始材料,即使以前学者们已经发现的,他也往往能从新的角度观察这些素材与《金瓶梅》一书之关系,提出新的问题,所以此文发表二十多年以来,受到国际《金瓶梅》研究者的充分注意,被不少专家征引和讨论。这篇论文对《金瓶梅》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十月的徐州,天高气爽,菊花斗艳。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余位古代文学专家、《金瓶梅》研究者,以及出版界的人士,云集古彭,参加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专家,有二十几岁的青年研究者。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畅所欲言,热烈讨论。由于党的开放政策改变了封闭状态,一些学术禁区被打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了删节本《金瓶梅词话》,为《金瓶梅》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九八五年五月,在徐州召开了首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于《金瓶梅》的研究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年多以来,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  相似文献   

3.
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曾作《<金瓶梅词话>注释》一书,(由台湾学生书局印行,1984年版,以下简称《注释》)对《金瓶梅词话》作了大量的、严实的考证,很有见地。但内中也还有些可商榷或补充之处。笔者就《注释》中存疑或待考的几处,作些考证,以期求教于海内外《金瓶梅》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从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1596)给董其昌的信中评论《金瓶梅》“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算起。到2000年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为止,已有四百多年。这四百年中,前三百多年对《金瓶梅》的评价毁誉不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瓶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且成绩斐然。《金瓶梅》被日、德、英、法、韩、匈牙利等文译成全译本或节译本流传在国际文学艺术舞台上,《金瓶梅》遂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在《金瓶梅》研究中,已出版的《资料汇编》和各类专著上百种,论文数千篇。一本小说能在国内外掀起如此热潮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5.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30年代,吴晗先生通过翔实的考证,彻底否定了王世贞作《金瓶梅》的种种荒唐离奇的传说故事,在《金瓶梅》作者研究史上建立了一大功绩。但他仅凭此点即提出"《金瓶梅》非王世贞作",不能成立。他首创的"《金瓶梅》成书年代万历说",由于考证详尽,因此几十年来信奉者甚多。但吴晗提出此说的论据,即对"佛道两教的盛衰"、"太监的得势与失势"、"太仆寺马价银、皇庄、皇木"等问题的考证,失之于片面、武断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的两部力作,《红楼梦》的创作受到《金瓶梅》的启发,这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金瓶梅》的女主角之一李瓶儿和《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形象在出身、性格等方面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背负"不洁"之名,她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她们又都以悲剧结局,但两人的悲剧意义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在大众眼里只是色情小说,数百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芮效卫(David Roy)看来,《金瓶梅》不仅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叙事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芮氏毕其一生研究和翻译《金瓶梅》,不仅为英语世界奉献了第一部完整的《金瓶梅》英译本,而且以其独特的"全译"理念、高超的翻译技巧和详尽的文后注释将《金瓶梅》变成一部中国(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受到西方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高度认同。研究芮氏的"全译"策略,不仅有益于我们认识微观层面的文学文本翻译,更能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战略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一、《爱月美人图》即《金瓶梅》别名,77回的《爱月美人图》题诗即《金瓶梅》代序言,《爱月美人图》题诗后的作者署名“三泉主人”(王采)即《金瓶梅》作者署名。二、“三泉主人醉笔”的署名、王招宣府的故事情节和77回的回前诗表达了作者王采写作《金瓶梅》的动机。三、在《金瓶梅》所暗示的时间、地点找到了王采的历史资料,他是万历初年的徐州判官,判官的两个官厅所在地“新河口”和“河下”都被写入《金瓶梅》。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借鉴、继承和发展,不少论者进行了研究。然而,被人斥为道学气十足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歧路灯》,与历代被目为“诲淫”之作的《金瓶梅》又有什么联系呢?《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在《歧路灯自序》和书中,多处批评贬斥《金瓶梅》。然而,我们从《歧路灯》中发现这位以道学家面目出现的李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与东京开封──《金瓶梅》社会价值初探王基《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是涉及到这部有争议的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评断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列。一、《金瓶梅》与东京相关的人物《金瓶梅》中与东京相关的人物数量是...  相似文献   

12.
全国第五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6日至1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大会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百余名专家学者(包括港台和日本的部分学者)聚首吉林大学,对《金瓶梅这部古典名著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研讨。此次会议显示了金学研究的实绩,为明年在枣庄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作了思想上和学术上的准备。一、《金瓶梅》的成书与版本众所周知,《金瓶梅》脱胎于《水浒传》,即用《水浒传》的部分情节和人物来构筑全书的骨架。往往被人忽视的是,《金瓶梅》还从宋元话本小说中汲取了丰厚的  相似文献   

13.
吴敢同志在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的《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文章,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文学终身教授浦安迪博士于十月来徐州同吴敢和其他明清小说研究者交流了两国学者研究《金瓶梅》及《金瓶梅》评点者张竹坡的成果,并访问了张竹坡家乡,察  相似文献   

14.
<正>《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与成书过程及作者问题紧相关联,也是《金瓶梅》研究中的难题之一。30年代,郑振铎、吴晗先生著文提出《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中期。此说一出,盛行了几百年的“嘉靖”说为之动摇,《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似成定说,海内外信从者颇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的作是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诸多说法中,“大名士说”是较有影响的一种。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仍会发现此论多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在《金瓶梅》研究中,有一块不被人们注意的死角。那就是它的诗词部分。《金瓶梅》及《金瓶梅词话》有着大量的诗词,以洁本《词话》而言,共有诗词362首,一是创作出现的错误,如混韵、重韵、失律、重字、串调等。从《金瓶梅》的诗词中存在着大量谬误来看,可以证明:《金瓶梅》的作绝对不是什么“大名士”或“名士”,甚至绝对不是中地举的“士”,《金瓶梅》的真正作,应该是无名的民间艺人,是说书艺人的“脚本”。  相似文献   

16.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作者不必求新,《金瓶梅》作者的答案就在明人笔记中。《金瓶梅》12种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被陆炳“诬奏”、“籍其家”、“沉冤”,“托之《金瓶梅》且最早拥有《金瓶梅》手抄全本的“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只能是王世贞;《玉娇李》与《金瓶梅》同出一人之手,《玉》作者是王世贞,《金》作者也应是王世贞;《金瓶梅》“指斥”的“时事”与王世贞家世相关,所写明代官吏多为王世贞的熟人;《金瓶梅》大量借用他书素材正是王世贞提倡模拟方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实践;大哭:李瓶儿与善写丧葬场面体现了王世贞的家庭遭际、哭癖个性与心理特点。吴晗文章及“非王”说未能剥夺王世贞的《金瓶梅》著作权。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问世以来就屡遭禁毁,直到现在依然被限制发行.读《金瓶梅》,我们能看到故事外的世情;看万千世相,我们又会找见《金瓶梅》中各种人物的影子;观《金瓶梅》一书的坎坷遭遇,我们可以窥见自己内心的阴暗.从《金瓶梅》说起,从社会的种种怪现状谈起,反思人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18.
《复旦学报》1990年第2期周维衍《关于<金瓶梅>的几个问题》一文,洋洋万言,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田芝蘅——一个极有可能撰写<金瓶梅>的人物》,1990年6月号《新华文摘》全部转载而改题为《<金瓶梅>作者新探》,可以想见其影响。粗读一过,觉得虽然有点系风捕影,总还可以说事出有因。那里引了《钱塘县志》:“海上  相似文献   

19.
牛芳 《文教资料》2010,(24):11-13
在新时期的《金瓶梅》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新时期《金瓶梅》研究中的社会历史批评的回顾,旨在反思对于《金瓶梅》的社会历史研究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也是一部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它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巨著。鲁迅说它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它的成功与《金瓶梅》《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又影响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受到了《金瓶梅》直接影响。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问世以后,才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跨进到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一个大变革。《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第二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