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朱小苑  李春 《新高考》2010,(9):56-57
《茶花女》由法国作家小仲马于1848年创作。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泪而死。阿  相似文献   

2.
小仲马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作家。由于地位卑下和与生俱来的屈辱(他是大仲马与一位女裁缝的私生子,而且长期未被大仲马承认),小仲马对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堕落和不公正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对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深刻批判是他的作品中的主旋律,其中最成功的当数他于1848年发表的小说《茶花女》。其主要情节是: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贫穷的农村姑娘,但长得非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却不幸沦为妓女。富家子弟阿芒赤诚地爱她,也激发起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  相似文献   

3.
琼懒懒的躺在沙发上看《茶花女》,此时书中的玛格丽特正用玫瑰花瓣在占卜,一边还轻声念着:“他爱我,他不爱我……”“铃……”琼皱着眉头看了看不知趣的电话,动也没动,“铃……”电话对她发起了第二次攻势,她生气地抓起话筒,大  相似文献   

4.
珍珠泪     
玛格丽特是珍珠的意思。那个手执茶花的美丽而又凄苦的女子,也只有这样纯洁的字眼配做她的名。她身陷在那个人性几乎泯灭的巴黎,卖笑为生;而我则拥有幸福的家庭,无忧无  相似文献   

5.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玛格丽特才具有了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6.
《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个受人供养的女人,她美丽善良,生活虽然骄奢颓靡,却并不市侩地追名逐利,是一个身不由己、遭受迫害的下层妇女形象。小说通过回忆叙述描写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各种丑态和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悲剧,突出了玛格丽特高尚的品质和她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7.
无论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阅读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我深深地为书中的故事所感动,禁不住潸然泪下,《茶花女》究竟在哪些方面震撼着人的心灵呢?作品塑造了一个高尚无比、性格独特而又忠于爱情的妓女形象。这一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闪耀着永久的艺术光辉。玛格丽特虽为妓女,但在她身上没有妓女的污浊,在她灵魂中没有妓女的邪念和贪欲,有的只是人性的光华与圣洁之美。玛格丽特具有倾倒整个巴黎的姣美姿容。"无论如何挑剔,其身段线条也都无可指摘","一张端正的小嘴,柔唇微启,露出一口乳白色的贝齿;面色柔嫩,如同未经人手触摸  相似文献   

9.
1983年春天,玛格丽特·帕崔克走进“东南老人疗养中心”,开始了她的疗养生活。米莉·麦格修是疗养中心的一位细心的员工,当她向玛格丽特介绍疗养中心基本情况的时候,注意到玛格丽特盯着钢琴看的一霎间,流露出异常痛苦的神情。  相似文献   

10.
编辑推荐玛格丽特3岁时弄丢了最爱的洋娃娃,邻居眼里她是"奇葩"是"怪物",老师眼里她是"懒虫"是"白痴""根本就没有希望"。而这并不妨碍玛格丽特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玛格丽特知道,用奇思妙想释放压力……内容简介杜斯小姐是学校有史以来最可怕、最讨人厌的老师。玛格丽特时常被她无情地数落,备感煎熬。接二连三地遭受否定和打击后,玛格丽特想到一个好办法——奇思妙想释放压力。  相似文献   

11.
<正>玛格丽特·海琴斯·桑格(Margaret Higgins Sanger),美国生育控制和生育教育的积极倡导者。1879年9月14日出生于纽约,1966年9月6日逝世于亚利桑那州。玛格丽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美国妇女健康问题、避孕事业及相关教育,这是缘于她的母亲因结核病而死。玛格丽特的母亲一生18次怀孕并生育了11个孩子。正是目睹了母亲的惨剧,她决定在美国让妇女拥有包括在她们自己性生活上的部分决定权。  相似文献   

12.
杨浏 《家长》2003,(Z2)
女儿小时候由公公婆婆带。公公是一位基层干部,从来没有带过儿女,也许是为了弥补他的遗憾,公公把他所有的爱心都给了我女儿。他性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孙女不高兴,这在亲戚朋友中是众所皆知的。因此,就养成了女儿惟我独尊、目中无人的毛病,更别奢望她有什么孝心了。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把女儿接回来送到幼儿园。但公公总是不放心,常悄悄地去看女儿,生怕有谁“虐待”了她。女儿也不时地要见爷爷以寻找靠山。有时女儿的表现刚有一点好转,但祖孙一见面,女儿立即翻脸不认人。为此,我们没少给爷爷做工作,爷爷倒也通情达理…  相似文献   

13.
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她三次连任首相,创英国近代政坛史上的最高纪录。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撒切尔降生在离伦敦一百多英里的格兰瑟姆市。这是一个至今只有二万八千多居民的小城市。她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出身于贫困的鞋匠家庭。他靠个人奋斗,做过杂货铺,担任过市议员、市长、法官等职。他一生奋斗的精神和来之不易的成就,对于女儿玛格丽特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榜样。父亲罗伯茨一向爱好读书。玛格  相似文献   

14.
玩具创造者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小镇,镇上每个人都喜欢斯太福太太。人们都叫她玛格丽特大婶,玛格丽特大婶特爱笑也喜欢玩。她能阅读和唱歌,但她不能走路。  相似文献   

15.
“空气中弥漫着紫罗兰的香味。”亚依又开始抒情了。下铺的美奈偷偷一笑。“喂,亚依,快看。是冰叶。他还在打篮球呢。”“无聊。”这是亚依每次看到冰叶就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什么?他可是女生们的偶像。”“那种木讷之人,我没兴趣。我先走了,你慢慢欣赏吧。”冰冷的眼神,对谁都不会笑的人还如此受欢迎,真受不了。不过,他的三分球还真准。把脑细胞浪费在这种人身上,太不值得了。走出校门前,鬼使神差地,亚依回头看了眼篮球场,真是莫名其妙。紫藤还在校门口等她(俩人被公认为情侣,但似乎只有亚依还搞不清状况)。亚依跑了过去…  相似文献   

16.
茶花的罪孽     
一株茶花,一张脸,一段罪孽。玛格丽特是一个精灵,尽管风尘、物质将她淹没在灯红酒绿之下,但她所具有的清新,穿越了身体与俗世,深深地吸引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同那久违的茶花。玛格丽特的周围总不缺少男子,伯爵的口袋满足她奢侈的花费,在人们眼中,像她这样的女  相似文献   

17.
结局     
“玛格丽特!什么时候去吃饭?“   “吃你个鬼!“   自从我开始写小说以来,我丈夫就把我叫做玛格丽特①.吃饭时,他常常说,他很快就不用工作了,因为可以靠我的版税养家:   “要等……?没问题,我等着这一天到来,我将开着跑车去学校里接孩子们.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当然,我得不时地给她揉背,我得忍受她的疑心病……车子?……我要绿色的.“……  相似文献   

18.
守护甜心     
亚梦是圣夜学院中一个有个性的女拔.看上去傲慢的她其实是一个害羞、不善言辞、固执的孩子.只会以冷言冷语来掩饰内心的怯弱,却因此渐渐失去本性。终于,亚梦决定正视自己,祈求守护灵能赐予她变回真实自已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塑造了杜十娘这一名妓形象,深陷泥淖而保持着高洁的灵魂,得到了千古传颂。放眼世界文学长廊,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与杜十娘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玛格丽特也曾是风月场中的红人,外表看来骄奢淫逸,其内心纠结愁苦,希望早日摆脱泥淖回归普通人的平淡生活。然而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命运都受到了时代的无情捉弄,杜十娘最终怀抱百宝箱投身江中,而玛格丽特在外表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死于肺痨。两人同为风尘女子,作为中西方典型的名妓形象,其结局都以悲剧收尾。以下,本文就对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讲述了法印混血女孩皮卡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棚户区、林区别墅、都市等空间充盈着的阶级、种族和性别等政治因素规约着皮卡特的空间实践,形塑了她的主体特性,决定了她的社会层级。因此,故事中表征空间的政治性生产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