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药》中“黑的人”是不是康大叔呢?这个问题,近几年来颇有争议。笔者认为,从以下十个方面看,“黑的人”就是“康大叔”:(1)从衣服  相似文献   

2.
秦刚余怀疑《药》中“浑身黑色的人”的身份(见《语文世界》2001年12期),认为那个“浑身黑色的人”为康大叔同行帮凶,与康大叔相勾结,更能显示反动势力的强大和暴虐,更加深化了主题,并列举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20年前,当笔者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也曾学过鲁迅的经典小说《药》,当时脑海中对“眼光正像两把刀”的刽子手康大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后的今天,自己已然由学生变成了老师,但惊愕地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上依然是这么写的——“主人公华老栓……对革命者这样冷漠无情,对刽子手康大叔反倒必恭必敬”:“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最为精彩,  相似文献   

4.
在《药》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分析较多的是夏瑜、华老栓这两个人物。而对康大叔,特别是对他在“谈药”这场戏里的精彩表演缺少应有的注意。笔者以为,若能抓住康大叔在这场戏中的语病加以分析,不仅能  相似文献   

5.
《药》是鲁迅先生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写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在华老栓为儿子小栓买药的情节里有关于一个浑身黑色的人卖人血馒头的描写。作者连用摊、撮、嚷、抢、扯、裹、塞、抓、捏、哼等动词,描绘出一系列带有性格痕迹的个性化动作。颇为传神到位地刻画出一个凶恶、残忍、蛮横、贪婪的人物形象,历来为读者所称道。那个“浑身黑色的人”是谁呢?我查阅了很多权威人士编著的书籍及有关资料,大家众口一词均认为是康大叔。教师用书上写到“作者用一连贯的动词表现了康大叔的凶狠、贪婪的性格”。(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6.
南宋以来,不断有人从《惜往日》诗中找出一些“疑点”,判定此篇为“伪作”。本文针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疑点”问题逐一进行了辨析,证明前人所提出的这些“疑点”缺乏根据,不能成立。因此,认定《惜往日》的著作权当属屈原。  相似文献   

7.
《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康大叔显出看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了怜哩!”  相似文献   

8.
“品”词     
学习《药》一文时,分析“康大叔”这一人物,我从“品”词入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给华老栓这一段,学生“品”得有滋有味。学生首先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品”的词语,然后拿与它近义的词语进行比较,“品”出文中词语的准确与形象性。学生:康大叔的“抢”与“抓”,一个急,一个缓;“扯”与“撕”,一个武,一个文;“裹”与“托”,一个粗,一个雅;“塞”与“递”,一个横,一个柔;“抓”与“接”,一个贪婪,一个平淡;“捏一捏”与“掂一掂”,一个内行,一个外行。这一“品”,“品”出了兴趣,“品”活了思维,康大叔的凶狠、蛮横、贪婪的性格特点便…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是一篇传统课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 ,我的脑子里都会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是康大叔吗 ?但早有专家对此下了定论 :人教社《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2 0 0 1年 1 0月第二版 (P50 ) :肖像描写。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最为精彩。“浑身黑色的人” ,“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满脸横肉” ,“披一件玄色衣衫 ,散着纽扣 ,用很宽的玄色腰带 ,胡乱捆在腰间”。只这几笔 ,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人教社《语文》第四册 ( 2 0 0 1年1 0月第二版 )《药》的课后“练习”第三题第 2小…  相似文献   

10.
《药》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之后的又一杰作,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强烈的社会批判力。对其中的人物康大叔,历来的意见以为:康大叔就是小说第一部分写到的黑衣人,即杀害夏瑜的刽子手。且看高中第三册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对康大叔的分析: 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他以杀人为职业,以卖人血馒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当笔者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也曾学过鲁迅的经典小说《药》,当时脑海中对“眼光正像两把刀”的刽子手康大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后的今天,自己已然由学生变成了老师,但惊愕地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上依然是这么写的——“主人公华老栓……对革命者这样冷漠无情,对刽子手康大叔反倒必恭必敬”:“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最为精彩。‘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满脸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只这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北…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选取了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其中“媵人持汤沃灌”一句,课本注释“媵人”为“陪嫁女子。这里指女仆”,注释“沃灌”为“浇水洗”。教学参考书将“媵人持汤沃灌”翻译为“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笔者以为这些注译存在疑点。  相似文献   

13.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刽子手康大叔的一段话,话中连用了两次“运气”这个词语。通常情况下,“运气”这个词的词性为名词或形容词。作为名词,它的语法特点能用数量词修  相似文献   

14.
上高二的那一年,我们学到了鲁迅的《药》这一课。课堂上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认为同学们列康大叔这个人物的把握不够准。他说像康大叔一样凶残暴戾的刽子手,说话时一定是粗声大气的。老师希望我们当中能有一个站起来模仿一下康大叔的口气,把文章再读一遍。但是,尽管老师鼓励了半天,大家谁也不好意思站起来。大约过了好  相似文献   

15.
夏瑜是《药》的关键人物,也是幕后人物,其形象的塑造,凭借的仅仅是康大叔的转述:夏瑜在狱中策反,说了一句“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遭到牢头痛打后,他说牢头“可怜”。情节虽然简单,但对它的解读,很多人却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6.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深刻的创作经验之谈。鲁迅先生在这方面始终在作着认真的探索,“画睛”艺术手法高超,造诣精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传神描摹,已有许多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称颂。这里只想简要分析一下人们还注意不多的《药》中的“画睛”艺术。小说《药》中的各类人物,除了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勾勒的夏瑜之外,鲁迅无不刻意画了他们的眼睛。着力最多的是刽子手康大叔。一般论者往往着重分析他“满脸横肉”、衣衫不整的外  相似文献   

17.
陈祖国 《学语文》2003,(5):44-44
曲解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其实“曲解”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较广泛 ,笔者试举例说明之。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的“茶馆谈药”中有这么一段 :康大叔正在茶馆向众茶客“发布”当日“新闻” ,夏瑜在牢房中还劝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 ,被正因榨不出一点油水而气愤的阿义打了两个嘴巴。“他这贱骨头打不怕 ,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 :“打了这种东西 ,有什么可怜呢?”这里 ,“花白胡子”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 ,加上受一般同情被打人的惯性思维的影响 ,错误地理解了“可怜”这个…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尤其在细节方面更是匠心独运,令人叹服。其中华老栓与康大叔之间的对话将两个人的形象展现得非常鲜明。华老栓勤劳善良、愚昧落后,康大叔卑鄙诡诈、骄横贪婪。本文单从华老栓的称呼着手,分析小说在刻画上的独特手法。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尤其在细节方面更是匠心独运,令人叹服。其中华老栓与康大叔之间的对话将两个人的形象展现得非常鲜明。华老栓勤劳善良、愚昧落后,康大叔卑鄙诡诈、骄横贪婪。本文单从华老栓的称呼着手,分析小说在刻画上的独特手法。  相似文献   

20.
一、茶馆演出了华、夏两家的悲剧众所周知,结构上,《药》是两条线索并进:华小栓的悲剧和夏瑜的悲剧,一明一暗。而它们的交融互动正是因为茶馆的存在:一方面华小栓在“茶馆”中生存;另一方面茶馆又以华小栓独特的遭际,引出了革命者夏瑜的故事。一群茶客: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康大叔……云集华家茶馆,从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中,我们了解了华家的故事:惟一的宝贝儿子华小栓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华老栓夫妇想尽一切办法挽救儿子的性命,一筹莫展之际,忽而从茶客康大叔那里得来一“良方”———人血馒头可以包治痨病,于是华老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