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拿来主义》作为一篇优秀的语文典范,多年以来人们就在不停地研读它。但是人们对文中提出的一个难点还没有作分析。关于梅氏的话,原文是这样说的: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什么都是“送去主义”。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讲“拿来主义”之前先谈“送去主义”。关于“送去主义”牵涉到的一些内容,教科书作了几条注释,教参以及别的一些材料则解释“送去主义”为卖国媚外的行径。对“送去主义”的问题究竟应作何认识?很值得探讨。一、鲁迅先生在写《拿来主义》一文时提到所谓“送去主义”,无疑是应用了作者在几天以前所写的《谁在没落?》一文中的材料。所以《谁在没落?》一文作为《拿来主义》的背景材料,我们有必要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篇文章引了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的一条新闻,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大晚报》这条新闻的撰写者所表现出来的对  相似文献   

3.
教参中关于《拿来主义》的思路分析欠妥 ,笔者认为文章一至四自然段并不是“批判‘送去主义’ ,并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媚外求荣予以强烈抨击 ,指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经济衰败 ,主权沦丧”。这一部分的本意应在于抨击国民党在“学艺”方面所施行的一味送去的错误政策。思路分析必须紧扣中心。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语文二室编的高语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对《拿来主义》一课中的“送去”,作注如下:“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笔者认为,此注是不确的,它实际上是把课文中的“送去”和“送去主义”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又将之视同如“卖国主义”,这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只会引教学者入于迷途。依了这样的注解,就连上述参考书的编者自己,也感到课文有“疑难之处”:“主要是怎样正确理解第一段中‘送去主义’的关于‘学艺上’的事例。一般的看法部认为这些事例是揭露反动派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诗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承受的“非诗”的负载实在太多。文艺理论上的各式各样的“论”,各式各样的“主义”,使诗歌疲于应付这些需要,弄得六神无主,至于诗的本体特征究竟是什么,反倒无关重要了。新时期诗歌领域,追赶“主义”新潮,吃了苦头,也出现过一些偏差。困扰文学创作的,还有个“文化”问题。渗透在诗歌中的文化,应该是一种超越于狭隘地表文化的大文化,是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一种深层次的意蕴。如果把地域文化的表面现象,放到作品中去展览,使艺术创作混同于考古学与民俗学,反倒是破坏了文化,没有文化了。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季羡林在本世纪不同年代先后提出和论述的“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悠久的化(包括论)传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学有着现实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8.
从孔夫子到毛泽东,自“焚书坑儒”到“文化革命”,文祸、语祸何以历千余年而不绝?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作为中国政治传统中反智识主义之渊薮的法家,其反智识主义成分部分导源于先秦原典儒学;先秦原典儒学中微弱的反智识主义成分,由于获得其本身底蕴丰厚的主智论资源强有力的支援,形成互动的矛盾统一体,即“体用”关系;加之一元论和唯智论为基础的“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使之成为文祸、语祸等愈演愈烈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胡适与“易卜生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大力倡导“易卜生主义”,对于文学界及思想界的解放运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胡适把“易卜生主义”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敢于反抗社会、反抗传统、反抗市俗偏见的现实主义战斗精神;二是主张人的“内向”解放,树立“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易卜生主义”的倡导及被知识阶层的广泛接受,标志着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是政治学和哲学的交叉学科,其基本范畴包括政治价值、政治国家观和政治理想。政治民主、政治稳定、“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观;依法治国、“一国两制”、“多党合作”是邓小平的政治国家观;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是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贯穿在邓小平的这些政治哲学基本范畴中的灵魂是发展主义,其政治哲学思想从本质上说是发展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丁玲,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本书主义”。五十年代,“一本书主义”是作为丁玲的反党罪证之一而被赫然公诸报刊的。从那个时候起,“一本书主义”就象一副沉重的枷锁套在丁玲的脖子上,将丁玲从精神到肉体,残酷地折磨了二十多年。1979年,丁玲复出。五月二十三日上午,笔者有幸在北京友谊宾馆拜访了不久前从山西长治老顶山下的嶂头村回到北京的丁玲。谈话间,丁玲不无感慨地提到她回到北京后哭笑不得的遭遇,她说:“我到北京来,碰到青年人,他们就说:‘你就是丁玲,我知道你是一本书主义。’我都笑了。他们知道什么是‘一本书主义’!”的确,对于多数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一本书主义”的来龙去脉、原委曲直是不甚了然的。因此,有心要将当年“一本书主义”炮制出笼的事实真相,一一理清,大白于天下,为“彻底推倒强加给她(指丁玲——笔者注)的一切不实之词”作一点切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门户开放主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冷战时期,面对深刻的经济全球化和东亚的迅速崛起,“新门户开放主义”首先在美国出现,在其指导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积极推动北约东扩,打开东欧市场;轰炸南联盟,遏制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获取巨大利益;兴建自由贸易区,向欧亚两翼扩展,但在推行过程中冲突不断。  相似文献   

13.
语言趣例     
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请看下面的例子:▲“手足”———有时并非指“手”和“足”,而是指兄弟;“须眉”并非指“须发”和“眉毛”,而是“男子”的别称。▲“老了”———有时并非指一个人年龄大,而是说“去世了”。▲“看我不打你”———这里的“不打”并非指“不打”,而是说“要打”。▲“这张床够长的”“那人够坏的”———前一个“够”是动词,意思是“足够”,后一个“够”是副词,意思是“非常、十分”。▲“坐大牢”———并非指“坐”在大牢里,而是指被“关”在大牢里。“坐车去的”里的“坐”也并非一定指…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驳论文的代表,《拿来主义》无可置疑应将“破中有立”作为教学的重点。循着“事实—思维—价值”的链条去分析,鲁迅惯用的行文逻辑也是“破中有立”。细读文本后,我们发现:“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都是鲁迅用这一思维方式构造出来的“假想敌”,是两种本质相同的“瞒和骗”;鲁迅假想的批驳对象,“送去”并没有形成主义;倡导“拿来主义”,只是想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胡适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际上,他并没有“少谈些主义”,只不过不讲马克思主义,而大讲改良主义、实用主义,中国的实际问题,他却一个也解决不了。无独有偶。70年后,在《世界末回眸》这篇“奇文”中,作者“百般呼唤德赛两先生”,推崇“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是“至理名言”。仔细察看一下这位作者的言行,原来他呼唤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伪科学;他也并不“少谈主义”,只是不谈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则百谈不厌,目的是以“全盘西化”“演变”中国。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主义"新"在哪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凯  胡伟 《教学与研究》2006,26(5):65-69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是任何一个从事新制度主义研究的学者所不能回避的基本命题,也是任何一个想要了解新制度主义的人所最想认知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政治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在重点阐释了何谓新制度主义的“制度”与“制度主义”的基础上,着重回答了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样一个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7.
德治主义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古代政治的演进历程,其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传统德治主义强烈的阶级色彩,限制甚至阻碍了法治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弊端。根据制度设计建立在人性认识基础上的理论,中国要实行依法治国,不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制度,更应在经过对传统德治主义的批判之后,充分吸收、继承中国化传统中合理的“德治”思想,作为“依法治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即物主义由表现主义发展而来,强调以主观感受的真实去代替客观存在的真实。台湾诗人李魁贤深受里尔克的影响,并将德国的“即物主义”发展为中国的“新即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如果要用一个术语来概括最近二、三十年来英国职业教育的基本走向 ,及其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那就是“新职业主义”(NewVocationalism )。在教育目标上 ,新职业主义可以说是近年来对英国教育政策与实践影响最为深刻的。因此 ,要把握近年来英国职业教育 ,乃至整个英国教育的基本脉络及其今后的走向 ,必须研究新职业主义。所谓新职业主义 ,不仅仅是指一种职业教育思潮或理论流派 ,而是指通过政府领导的合作型革新来重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政策、立法、管理和实践努力的“混合”。因此更准确地说 ,应是“新职业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上册第109页第三段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里的“春天”究竟指什么?是指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还是发展的原因条件?抑或既是发展的原因条件又是发展的状况?大自然里,有春暖花开的现象。其间的关系是:春暖———花开;因为春暖,从而花开。春天会有花开,但春天不等于花开。辛亥革命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新投入资本不断增多,新办厂矿如雨后春笋。与此同时,中小资产阶级成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