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过没学过现代文学的人,似乎都知道鲁迅小说主题思想深刻.但究竟深刻在哪里?很多人就有些茫然.就连一些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人,也大多只从一个固有的理念出发,笼统地认为鲁迅小说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并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而能够指出这种反封建的主题在作品中具体是怎样体现的人,却是很少.这样一来,就有不少人除了对鲁迅的伟大人格表崇敬之外,便不再对鲁迅的作品有什么兴趣了.他们转移研究领域,纷纷另辟蹊径.于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便有了"沈从文热"、"张爱玲热"、"钱锺书热"、"穆旦热"、"金庸热"等等.其实,不管在现代文学百花园做何"拓荒",也不管什么"热",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认为鲁迅过时、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了,便使人觉得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一生是在探求真理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度过的 ,因而他的小说就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不仅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 ,而且深刻地揭示出那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 ,给人以无比深沉、含蓄、耐人寻味的感觉。第一 ,鲁迅小说的很多篇目深刻地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腐朽 ,并给以最猛烈的抨击 ,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作品不仅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怀旧》作为他最早的一篇小说,以其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真实地再现和反映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从此拉开了“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的序幕。作品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创新性,它借小说革新,呼唤着新小说的诞生,为革命思想启蒙作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怀旧》是从晚清进步的遣责小说通向五四文学革命,高扬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之作,具有开启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现代文学评论家。他写了为数众多的作家论与作品论,评论了“五四”以来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茅盾对他的评论比较多,是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鲁迅及其作品的第一人。茅唐写《鲁迅论》的时候,和鲁迅“没甚关系”,“不曾见过面”,而是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作品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反动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体现鲁迅把对孩于的希望、对未来的信念和反对封建思想的斗争相结合的思想。鲁迅认为,必须开展深入、持久的反对封建思想的斗争,把孩于从封建思想和旧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使他们肩负起创造没有人吃人的社会的历史重任,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这就是鲁迅塑造少年儿童形象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被封建思想毒害致死的故事。本文通过周围人们对他的嘲笑、自身形象的滑稽和死亡原因的分析,揭露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深化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以其“表现的独特和格式的特别”在问世之初即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已往的鲁迅小说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艺术的领域范畴内,未能充分认识到鲁迅小说所包容的多种艺术特质.《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一书从鲁迅小说与其他非小说艺术的渊源关系入手,从“跨艺术”研究这一新颖独特的视角,综合运用“传记学”和“文本细读”两种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鲁迅和各种艺术的关系及鲁迅小说和非小说艺术在审美追求和审美效果上的深层契合,卓有成效地将鲁迅小说的表达技巧与思想内涵相结合,为人们研究鲁迅及其小说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杜国进 《学语文》2006,(3):16-16
鲁迅的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树起了一块里程碑。其里程碑的意义源于小说对国民弱点的揭示和强烈的反封建的意识,当然也包括他那纯熟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于鲁迅小说的艺术手法,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现实主义手法,而往往忽视了他的浪漫主义手法和象征主义手法。这里,我想谈谈鲁迅小说中的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先生的诸多小说中,给读者留下了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譬如润土、杨二嫂、阿Q、孔乙己等。这些人物形象各有特色,都反映出具体社会背景下不同层次的普罗大众的特征,由于是小说创作,所以在这些人物形象的身上既综合着社会人物的各种特点,同时也以缩影的形式展现着社会现实。被收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经典小说作品。在作品中,作者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并借助“孔乙己”这一形象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反封建意义极为鲜明。  相似文献   

10.
现行统编中学语文课本收有鲁迅小说8篇,就小说这一类课文来说,和其他作者相比,鲁迅的小说在现行课本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这些小说,选自《呐喊》的7篇,选自《彷徨》的1篇,约占鲁迅以现实题材进行创作的全部小说的三分之一。其中有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战斗作用,为现代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狂人日记》(一九一八年四月)、《孔乙己》(一九一八年冬天)和《药》(一九一九年四月);有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歌颂劳动人民形象的《一件小事》(一九二○年七月);有深刻地反映农民问题的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阿Q正传》(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和其他艺术珍品《故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的社会现实。无疑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对于伟大作家的作品,人们习惯于探赜索隐,挖掘它的思想深度,似乎不如此就会有损其伟大。对鲁迅某些作品的研究,就有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开始有计划地大量译介俄苏文学是在“五四”以后.在对俄苏文学的译介中,较多的是屠格涅夫的作品.这位异国大胡子文学家的创作风格,在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家身上引起共鸣,他们模仿、借鉴,从而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鲁迅的《野草》是中国散文诗的代表.1921年《学灯》上发表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对中国“五四”时期的作家包括鲁迅都有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积极介绍俄罗斯文学,贡献最大的要推瞿秋白.瞿秋白在俄文专修馆学习时,就阅读屠格涅夫的作品,并对屠格涅夫的思想、创作有深刻地研究.他在《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中,曾精粹地概括其现实主义特征以及对俄罗斯村野风光的描画,“屠格涅夫的天才在于客观性的严格——他向来对于无论那一派论调的人都不加褒贬,而只是写生的描画.”屠格涅夫小说散文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深刻地揭示了青年男女要获得自由解放,首先  相似文献   

15.
<正>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学习和研究现代文学尤其鲁迅作品的读者、学者时常提到它。人们对这篇小说的深刻思想和战斗意义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而对“狂人”形象及其语言的认识,却有很大分歧。有感于一些论者对“征人”语言的特点似乎注意不够,很少具体论析,我以小说的首尾两节为例,写了《“狂人”和月光》等三篇札记,试图阐述鲁迅在日记前的小序里已指明的“狂人”语言的特点。拙文承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者厚爱,发表在该刊一九八二年第一辑。我在札记之二《对于日记第一节的时解》(以下简称《理解》)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悲剧型小说中,鲁迅的作品是最有深度、最有力度的。所谓悲剧,在鲁迅看来,并非指那种非社会性的个人的不幸际遇。他认为创作悲剧型小说必须着眼于社会性,并表现出悲剧的历史必然性。在评论五四时期某些悲剧型小说时,鲁迅不满那些“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的作品。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其一,视野狭窄,“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没有深刻的社会性;其二,“过于巧合,在一刹时中,在一个人上,会聚集了一切难堪的不幸”,失去了必然性。什么是悲剧,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被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致死的悲惨故事。本文通过周围人对他的嘲笑、自身形象的滑稽和死亡原因的分析,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深化了作品反封建这一主题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把对社会生活的清醒描写和对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的刻划杂模在一起,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这篇小说是彻底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也是鲁迅战斗史上新的开端。那么,生活中有“狂人”的原型吗?确实有,鲁迅的一个姨表兄弟就是“狂人”的生活原型。1916年10月的一天傍晚,鲁迅正在灯下看书,突然一个神色紧张、头发蓬乱的年轻人来找他。鲁迅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山西太原做文书工作的表弟,就给他…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是现代小说和记叙文的典范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语言艺术瑰宝,语言艺术大师鲁迅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小说中动词的运用,很有特点,如:例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的“跑”字,可以换成“来”但“来”只能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而“跑”则有“奔波”“颠沛流离”的意思,很符合北洋军阀时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农村题材小说的特色被誉为文字巨匠和世界文豪的鲁迅,用一篇《狂人日记》,便根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结束了几千年古典文学雄田文坛的历史.这位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不仅仅是为新的文学里程碑炉上一锹土石就把建碑任务留给别人的“奠基”人,而是继续营造新文学这一巨大工程的领导者和建造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拓荒开来的标帜.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紧接着又以《孔乙己》、《药》等作品,紧锣密鼓地向旧文学旧道德展开了激烈的宣战和斗争,为新文学的前进助威呐喊,冲锋陷阵,充分显示了这位文学大军中的导驻前驱的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