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用生态学的协同演化方法,阐述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认知要素和结构,为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提供一种新的规范方法。首先构造企业协同演化系统,然后对企业制度生态和战略生态的特征维度进行识别,对生态类型进行匹配,最后组合形成四种基本的企业生态协同模式,并指出企业生态系统与组织系统之间的协调路径。  相似文献   

2.
做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当前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存在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成效不够显著,就业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够明显的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在于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系统育人体系尚未形成;资源整合不够有效,协同育人机制流于形式。而三螺旋模型是高校、企业和政府协同的创新模型,对于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适配性。三螺旋模型下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框架包含一个共识目标、两个核心任务、三个协同主体、四个分支体系,其建构的逻辑进路是努力实现目标协同、规范建立约束制度、创新构建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3.
创业型大学崛起已成为"全球现象",沿着非同质路径发展。向创业型大学的努力高度依赖环境、文化,并不适合所有的大学。而特定的高等教育模式与传统潜在地规定了创业变革路径的选择,使创业型大学呈现多元表达形式与路径依赖。本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模式演变的视角,切入透视"洪堡"、"拿破仑"、"盎格鲁-撒克逊"三大经典高等教育模式及基于此演化而来的"盎格鲁-美国"模式与传统中的创业型大学演变史,归纳并分析处于持续演化中的"洪堡"-研究创业型、"拿破仑"-教学创业型、"盎格鲁-撒克逊"-教育创业型与"盎格鲁-美国"-研究创业型四种模式的具体表达形式和路径依赖。创业型大学的形成缘于传统与现实的博弈,创业型大学模式的个性表达是基于特有高等教育模式的自我选择,创业型大学生态的形成有赖于模式匹配与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4.
建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整体上我国地方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数量不多,仍处于探索初期,没有显现突出成效。协同治理、协同创新和三螺旋理论是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照分析实践中的障碍因素,进而可以从重塑治理理念和治理制度,创建"U—G—S"协同创新组织,构建三螺旋驱动模式,以及创新教师教育协同政策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之下,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助推经济增长为根本旨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主线,凝聚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合力,构建政策链、教育链和产业链彼此渗透、融汇贯通的“外螺旋”链条;并基于“素养为本—课程为纲—教学为体”的人才培养内容,构建了人才培养的“内螺旋”链条,最终形成职业院校“内外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专业资源库建设三方面着手,确保职业院校“内外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以协同理论为研究视角,根据成渝地区的现实需求和内在要求,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架构.该理论架构应该是一个由内而外辐射和扩散的泛教育系统,包含核心理念层、体制机制层和外延办学层三层结构,其推进路径如下:编制高站位科学性规划的初期导入路径;设立跨区域跨部门官方机构的前期统筹路径;协同构建分层次分时序联盟的中期依赖路径;铺设教育大数据绿色生态布局的后期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的编制和颁布,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牵涉多方要素的整合,与共生理论中强调要素间的紧密联系相吻合。针对成渝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各自为政,尚未形成人才协同培养的情况,以共生理论为逻辑起点,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方面构建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共生系统,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成渝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推进路径,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培养两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索智能制造职业人才培养路径,通过螺旋渐进式良性循环激励,构建政企校三方互利共生的生态共融培养模式,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和智能制造实训链,推动人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协调发展。研究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处在从外延型发展向内涵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构建协同创新的模式机制,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课后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参与协同完成的教育活动,协同体系的构建是课后服务落实的关键。文章从多理论维度审视课后服务主体协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观念上明确家校社的职责;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在制度上明确政府质量评估、配套制度和服务收费制度建设;基于三螺旋理论在机制上探索分别以家校社为主导构建协同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1.
黎亮 《现代教学》2012,(12):69-71
如果在基础教育中不建立教育技术运行机制,只在软、硬件进行投入,那么教育技术项目、教育研究和队伍建设的后续工作将难以维持。普陀区教育学院从教育技术的视角,通过亲历课堂教学模式、知识管理模式、信息系统建构模式三条教育技术实践路径,力求解决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和困惑。本期,我们将普陀区教育学院在构建一个整合功能的区域协同教育信息系统模式中取得的经验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2.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继承与创新,契合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河南高校在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强化顶层设计、试点先行先试、凝练书院文化、注重“双院协同”,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遇到一些困惑与瓶颈。经过不断探索与交流,在路径选择及理论建构方面基本上形成了“围绕一个目标、遵循两个规律、注重三个协同、完善四项功能、强化五个保障”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办学共同体,是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抓手。学校、企业、政府作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协同办学主体,分别以知识链、生产链和制度链为主导形成知识协同、生产协同和制度协同,各协同机制通过功能耦合、资源融合、利益共享,形成三螺旋的非线性办学共同体。构建办学共同体的动因是创新合作模式,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机制:职业院校通过行业在外投资现状与趋势,科学判断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依托企业海外资源有效规避市场、人员、风险等难题;企业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协同合作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与文化,并获得更多人才与技术支撑;政府带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办学的制度创新,为多维度之间的知识协同和生产协同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国内以多元主体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网络正成为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而高校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网络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以协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案例,解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网络系统的关键因子和作用机理,并从协同机会实现、协同关系磨合、协同网络演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促成一个良性的高校协同创新网络系统,提出构建有效的高校协同创新网络系统理论模型,旨在为高校协同创新网络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协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建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段递阶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协同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卓越的“双师”教师团队,实现双师的协同育人;构建“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实施“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加强“双师”教师团队建设,构建“递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等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于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有序演化为目标,以复杂动力机制体系共同作用为核心,以学术组织持续转型为导向,以大学传统职能深度改革为路径。国外大学的实践经验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谱系来源于“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效应,定向赋能得益于传统大学转型及创业型大学兴起,提质增效归功于大学主要职能同频共振。我国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本土路径在于:促进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推动大学组织科学的和理性的转型发展,深化大学育人、科研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社区思政是立足现实世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要求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当中,以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一个核心、做到两个坚持、实现三个协同、建立四种模式,构建“三全育人”学生社区思政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胡坚、商玮在《教育评论》2017年第3期中撰文,首先介绍了三螺旋理论及模型的演化过程,进而分析了杭州市政府、区域软件产业及职业教育间的三螺旋关系,最后探讨了区域职业教育与软件产业协调发展机制的创新路径。三螺旋理论及模型的演化主要经过三个阶段:1.最早由美国进化遗传学家理查得提出,指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三者如同三条螺旋互缠一起,互为因果且辩证统一的存在。2.亨瑞将其引入到一个的领  相似文献   

19.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典型的四螺旋特征,该大学围绕"四重螺旋"知识生产创新模式,形成"政府—大学—企业—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架构.在创新创业教育四螺旋模式运作过程中,大学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与企业集群、社区之间的深度协同关系.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以及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我国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四螺旋模式获得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立足自身所处区域的实际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衔接政府、产业以及当地市民而形成四位一体的螺旋关系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圣地亚哥模式"。该模式从制度对接、知识增值、人力开发和财政互通四个层面实现大学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体现出战略规划与区域治理、学科知识与区域科研、人才培养与区域潜能、资源配置与区域产业之间的逻辑关联。其发展模式为我国公立大学构建与区域发展协同共促的教育体系提供了参照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