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一直深入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之中,并且随着时代变迁依然有着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发扬光大的必要性。以近现代知识人为视角,从他们笔中的武与侠及武侠精神窥探出武侠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及其所表达的文化信息,进而推及当代大武术观视域下传承大武侠精神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实武”、“虚打”、“侠”的文化内涵和“侠”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以传统武术文化为视角审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实武”的基础和文化根源;“虚打”是以“实武”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成分;“侠”的文化内涵与武德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侠”通过“武”的形式与观众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对外交往的旗帜、通向世界的通行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武侠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交互性传播使人们获得不同时空文化共享的机会,导致了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映射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武侠电影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增强“博弈”实力,抵制“后殖民主义”现象;能够转变“定型化形象”,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能够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能够培养“文化自觉”,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抒发爱国情怀,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认同感。但部分式侠电影以“舞”代“武”,容易引起文化误读;有“武”无“侠”,使武术文化精髓消失殆尽;渲染血腥暴力,对中国国家形象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为主要视角,重新审视近代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历史事实,通过剖析近代武术文化生产的时代特征,从权力与知识的角度阐释近代社会精英参与并主导武术文化范式变革的本质。研究认为:在近代“救亡”主题下,社会精英的介入改变了武术原有的权力结构和知识生产的“小传统”形态,使武术在文化范式上进入“大传统”的范畴之内。而武术救亡作为社会精英理念的“顶层设计”,则须经过“知识”的俗世化才能够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最终形成近代国家救亡全民化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由此确立了对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的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行为的判断标准的确立上。并围绕明暗两线索展开论述,习武者在儒和侠的双重熏陶下必然形成异于常人的复杂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文章重点从“信”、“义”、“勇”三个方面把侠与儒的道德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武德中验证侠的精神对习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阳冉 《精武》2008,(9):53-5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侠文化是一个游离于边缘但又不可或缺的文化系统。早在《韩非子·五蠹》中就有“侠以武犯禁”的记载,这是最早“侠”与“武”二字的同时出现。在往后数千年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武”、“侠”二字的合谈便悄然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武”作为“侠”的体现.“侠”成为“武”的内涵使得二者不能分离。青城绿林派于清朝末年起义形成,由于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使得此派武术融合了南北武术风格中的实用元素,并在时代变革时期将中闰侠文化的精神在流派形成前后多有显现.并融合在流派内容当中。  相似文献   

7.
武侠作为一种偶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梦想。是什么让武侠这么具有魅力?不是别的,正是武侠精神。武侠精神表现有四:'不轨于正义'的非主流精神,'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成'的绝对诚信精神,'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谦虚(无名)精神。武侠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存在于它自己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武侠审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跨学科研究法,从历史学、文化学、审美学的多维视域审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象,发掘蕴涵其中的武侠审美文化,以期追索武术审美文化的历史印记,为武术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添砖加瓦.研究认为,“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武术现象和大众审美期许,是古代诗词与武侠审美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千古文人侠客梦”的精神载体.“侠”因其超然的道义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境界成为武术的精神力量乃至大众的审美范式代代相传,并且日益积淀形成一种民族文化意象.宝剑意象、宝马意象、英雄人物意象、典故意象、侠义意象作为中国古代咏侠诗词中的审美意象,传递着正义、报国、报恩、诚信、名节等义薄云天的武术侠义精神,承载着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多文化思想,从而为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和武术基础理论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视界.  相似文献   

9.
在近现代“物竞天择”的国际政治生态下,竞技成为非常重要的身体知识型,为动员举国力量提供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支撑。“竞技”一词由日语译入,用于翻译athletics, sports等词,在与中国古典竞争观念冲突融合过程中,发生了福柯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古代知识型”向“现代知识型”的转捩,体现为四方面:(1)由君王和贵族的政治身体之竞技转化为举国之民参与的身体政治;(2)由大众娱乐消遣和民间祭祀的竞赛活动转化为国家在场的全民政治祭祀;(3)由“非道德”的身体话语转化为包含女性在内之全民都要承担的道德责任;(4)由自上而下的政治转化为日常生活的知识话语,完成了从全国竞技到全民竞技的转型。竞技话语的身体知识构建,其表层是健康知识、卫生观念和身体管理方式的变化,实质却是国家权力结构透过身体知识型的变化,实现了现代性规训的转捩。在竞技话语的知识中,民族权力被强健的身体、积极竞争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所表征。竞技话语所体现的集体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想象共同体生产的身体主体。  相似文献   

10.
武侠电影作为最具艺术魅力的武术传播途径,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具有可重复播放等特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文章聚焦武侠电影,从武术场域入手,阐释武侠电影的武术文化的生产.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回应武侠电影现代化话语关于“假之又假”、“玄乎其玄”的习惯认识;另一方面,将武侠电影的宏大话语微观化,凸显武术在武侠电影中的独特地位.电影《一代宗师》影视武术新空间的生产,以“专长文艺,涉足武艺、演绎历史,彰显现代、个体英雄,集体英雄”的三元对立生产方式,或深化导演解译武林,或拓展武术传人口述武林;以电影导演者还原历史真实的创作宗旨,电影演绎者先“破”后“立”的职业精神.从对一代宗师“叶问”的追溯,衍生出民国的整个武林轶事,诞生依托历史事实创作的新武术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人类发展观向“发展目标的社会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即从传统的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的发展。健康体魄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依附的基础,健康、长寿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这些都已是人类社会普遍共识,随着人类发展观从“物为本位”转向以“人为本位”,作为人类健康事业的体育亦将溶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使其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事业。  相似文献   

12.
以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确立了对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判断标准的确立.习武者在儒和侠的双重熏陶下必然形成异于常人的复杂性格和心理特征.重点从"信"、"义"、"勇"三个方面将侠与儒的道德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武德中验证侠的精神对习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女子排球比赛中的“立体进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女子排球比赛中的“立体进攻”所呈现出的新变化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二传手的传球线路由“传统式”,转向“立体式”;后排进攻亦由传统的“两翼”(2、4号位区域),转向“中央”(3号位区域),且攻击效果较佳;中国女排队员后攻能力薄弱,影响了该队“立体进攻”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近代中国的尚武思潮进行了追溯与反思,认为它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柔弱文雅”的形象,激发了其“尚武从军”的意识,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淹没在“四书五经”的身体教育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但其带有激进性,由于缺乏对尚武行为的理性引导,致使很多国人被军阀集团所利用;由于没有强调知识精英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导致知识分子阶层的边缘化;由于忽略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点而盲目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排斥在学校体育之外,造成了传统体育文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武术”与“国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八年在中国北方掀起了一次新武术运动,发起人叫马良,他把中国的武术套路作了改进,使之有了突出的节奏感,可以从口令指挥操练,称之为“中华新武术”,简称“新武术”,也叫“中国式体操”。从某些方面说,这种改进了的武术比较容易普及。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正在反对“军国民”的兵式体操,因“近鉴世界大势,军国民主  相似文献   

16.
ChatGPT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与文本撰写能力引发热议,于学术研究者而言,面对人工智能不断向人类智力劳动进军的现实情景,反思自身学科的优势并应对机器对学术知识生产过程的入侵,成为当下必要的现实之问。通过对《体育与科学》举办的“ChatGPT时代的体育学术:以身体为方法”学术工作坊的叙事文本进行质性研究,本文认为:(1) ChatGPT取代学术知识生产中部分“平庸之辈”的同时,以其作为物的“能动者”角色影响知识生产空间中的个体行动边界,若机器继续取代人类劳动,劳动的生活意义、生产价值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或将面临深度异化;(2)人类独有的行动意向性是数字时代变动秩序中的恒常存在,体育因其身体性基础联结起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从而避免人类的深度异化;(3)机器进步的现实与体育的上述价值共同倒逼体育学人进一步关注身体,以此呼唤体育学研究的体认范式转向,在此,对身体的体育经验发挥体育学学科想象力,是当下体育学研究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世界男子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欧洲“全方位”打法向更凶狠方向发展;(二)男团竞赛规则变革后带来了新课题;(三)中国传统直拍近台打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四)更重视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18.
厄立特里亚位于东非,红海之滨。16世纪时曾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69年意大利入侵,1889年与埃塞俄比亚签定“乌西阿尔条约”。1890年意将其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941年意军战败,改由英国托管。1950年12 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厄作为一自治省与埃塞俄比亚组成联邦。1962年埃塞皇帝塞拉西强行取消联邦制,将厄变成一个普通省。厄人民从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武装  相似文献   

19.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作为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武术的“武舞”之美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效果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将武侠电影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析研究,试将武侠电影与武术发展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对重庆“铜梁龙舞”的现代转型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功能”视角对其实现铜梁龙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项“再生产”的实践逻辑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铜梁龙舞在其现代转型过程中分别通过“捡起来”“走出去”“请进来”和“传下去”的方式完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生产”。首先,“捡起来”失落的文化记忆,重塑了地方文化符号,龙舞文化得以振兴;其次,民间精英借势发展特色龙舞产业“走出去”谋生,创造性地发展出适应社会结构转型升级的多种产业;最后,地方政府一方面统筹文旅融合推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将外部力量“请进来”,另一方面从传统龙舞文化中提炼出地方人文精神并将其“传下去”。至此,完成了以铜梁龙舞为核心元素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生产实践。从“结构—功能”视角出发,对其文化再生产的实践逻辑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启示:由内源性生产要素的挖掘与合理配置而形成的产业结构创新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前提;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结构性力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关键保障;对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功能开发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生产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