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系统,是在20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价值系统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价值;躬身实践,重视教育行动的价值;相信愿景,重视共同话语的激励价值。"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实现路径包括: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实现新教育人的主体价值;以"十大行动"为实践进路,实现新教育行动的实践价值;以共同愿景为理念引领,实现新教育共同体的激励价值。"新教育实验"的价值系统形成于新教育共同体的行动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专名的"新教育实验"是以朱永新为代表的新教育共同体,为追求新的教育理想和境界,以新的教育实验方式开展的教育探索行动。在语用意义上,"新教育实验"是一种探索实践素质教育的模式,是回归原点、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是以心灵为本体的人文性教育,是通过理想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是在生活中和为着生活的教育,是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新教育实验"于2000年发起,是一项民间教育改革行动,这一行动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生命叙事理论和"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理论为教师成长的思想指导。在实践层面,新教育实验倡导教师"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组织教师进行自我生命叙事、研发卓越教师教育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培训和实践训练,取得了广泛的实验成效。  相似文献   

4.
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近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  相似文献   

5.
"行动教育",萌生于20世纪后期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改革实验,完型于21世纪初回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全员培训。它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置身于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倡导教师专业学习扎根内在需求、扎根鲜活经验、扎根行动反思。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教师在职学习的新范式,即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师和专业研究者合作教学研修为平台,以"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为特征,融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为一体的"三关注两反思"实践模型。"行动教育"在上海和全国其他省市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在职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型,促进了教师专业实践素养的提升和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民间改革运动,新教育实验由点到面、快速传播,在21世纪之初的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备受关注的新教育之梦和新教育在线网站为视点,在剖析作为传媒事件的新教育实验的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对新教育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的可能意义,进行了比较宽泛的阐释和界说。  相似文献   

7.
2003年7月21日至23日,“‘新教育实验’2003年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两天紧张的学习、讨论与观摩教学,与会人员对“新教育实验”的理念、行动有了比较深刻而形象的认识。“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与主持者,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2001年朱永新出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理想旋风”。2002年,朱永新和李镇西等人一起,开始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行动——“新教育实验”。据介绍,“新教育实验”以“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为目标,核心理念是“为…  相似文献   

8.
"底线+榜样",是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项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在管理方面的一项铁律。而事实上,新教育实验在各地的开展也确实呈现着这样一种规律:底线人数众多,榜样往往了了。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我们明确提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 我们认为,新教育实验就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实验.这个解释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实验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太仓市实验小学和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联合办学为例,阐述了"名校+新校"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本质是在教育均衡化政策驱动下学校文化融合与重构的一种实践探索,是借助优质文化力量,唤醒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融合、走向文化自强的追寻过程,是对优质文化内涵不断充实与创新,建设两校"和而不同"的学校文化的一种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2.
"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的首要行动,阅读推广成为全体新教育人共同的使命。"儿童阶梯阅读"是其中的一个阅读研究项目。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实验学校解决"营造书香校园"中面临的不同阶段的儿童读什么、怎么读等现实问题。项目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切入点和突破点,通过几年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共读""选读"书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2011,(3):4-5
近30年来,青浦区的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前沿。自2002年起,青浦区启动了“行动教育”实验,构建了以“三关注二反思”为特征的“行动教育”实践模型: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反思已有行为与先进理念、先进经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新教育实验"总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力打造一个根植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具体来说,该项实验未来五年将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式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即以"全面发展学说"、"行动论"为哲学基础,以"潜力论"、"状态论"、"个性论"为心理学基础,以"和谐论"与"崇高论"为伦理学基础,不断强化实验项目的学理性研究,逐渐形成系列的可操作的实验主题、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打造素质教育的经典个案,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思想的行动化、具体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新教育实验”总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力打造一个根植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具体来说,该项实验未来五年将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式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即以“全面发展学说”、“行动论”为哲学基础,以“潜力论”、“状态论”、“个性论”为心理学基础,以“和谐论”与“崇高论”为伦理学基础,不断强化实验项目的学理性研究,逐渐形成系列的可操作的实验主题、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打造素质教育的经典个案,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思想的行动化、具体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在以积极心理为导向的积极教育引领下,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以"优秀"为起点,积极建构"优秀+"系列项目,立足师生发展,通过"+言说""+任务""+伙伴"等系列行动,不断衍生"优秀"的吸引力,提升积极教育的管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是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该课题旨在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尝试双语教育、建造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有效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让学生、教师和学校一起成长,以理想的教育“培养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的现代人”。7月21日至23日,2003年首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四百名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通过报告、演讲、实验课等形式,精彩地展示了该实验进行一年来的成果。为了使大家对新教育实验下教师对教育人文与生命教育的思考有所了解,本期《杂谈杂记》栏目特推出此次参会的部分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文章3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领域"肯定性行动"目标群体态度、价值观念与执行路线的新转向源于少数族裔与主流族裔、亚裔与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机构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其转向背后反映"个体平等"与"差异公平"理念的同时,体现了利益群体对新教育公平观的诉求。在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向的当口,借鉴美国教育领域"肯定性行动"转向呈现的经验与教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教育治理中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构建多样性治理模式,对有效优化教育公平结构和构筑我国新时代的教育公平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江苏省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参与了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成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中为数不多的新教育实验学校。学校通过借鉴普通学校新教育实验的经验,并结合特殊教育的特点,以文化立校、启迪心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着力打造"心教育"学校文化,确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进步"的共同愿景,将"爱心铸就师魂,耐心见证师情,信心成就未来,恒心创造奇迹"作为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领琴 《中国德育》2010,(12):55-57
2006年,海门市启动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行动。区域公民教育行动试图把学校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行为习惯,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为突破口,分年段贯穿公民教育的主题,探索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