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曾伯乃南宋后期诗人、词人,今考证其生平著述及版本流传如下:淳祐十二年(1252)夏,李曾伯自刊《可斋杂稿》三十四卷于荆州家塾杞梓堂。宝祐二年(1254),李曾伯于荆州又成《续稿》八卷,收录两年间新作。《续稿后》则收录宝祐二年(1254)至景定二年(1261)七年间之新作。后,其子李杓于咸淳六年(1270)将文集三刊于书市,印成中笥本。然是集现已无刻本传世,今所见均为清抄本。又有嘉定十三年(1220)至绍定三年(1230),李曾伯在蜀,曾与老儒王揆合作《班马字类补遗》,然宋版《补遗》今已不存于世,今《班马字类》五卷提行本(附补遗)主要有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涉闻梓旧》本。  相似文献   

2.
4、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明刘基撰.十二册二函.明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林富重刻本.北大、复旦图书馆皆藏有此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残本(存一至八卷、十一至十八卷).该本为雕板印本,四周双边,黑口,双鱼尾.板心题“××集卷×”及页码、刻工名或本页所刻字数.一至十六卷、十九至二十卷卷端题“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集卷×,处州府知府林富重编”,十七至十八卷卷端仅题“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集卷之×”,卷尾皆有“太师诚意伯文成刘公文集××卷终”字样.正文行款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  相似文献   

3.
梁允常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F0002-F0002
崇祯十年丁丑(1637)四月初八日,徐霞客入广西,十一年戍寅二月十三日至三月二十七日入庆远,并在《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记述了庆远府属所行道路诸事。  相似文献   

4.
根据苏轼诗文可靠性程度的高低,指出收入《东坡七集·续集》中的与子安兄和杨元素两信提到的“城中”均为“郡中”所讹;苏轼躬耕的故营地应在黄州宋城之北黄冈山南段今十八坡顶至十三坡顶一线东侧坡上(所谓东坡);雪堂故址则在十三坡顶东侧的穆家街暗沟之北,今穆家街与贾家街交汇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的血统”,这是近年来一些书刊的一个话题。然而在具体问题上或有错误,或语焉不详。本文对毛泽东始祖毛太华戍滇的地点及离滇时间进行初步考证,认为毛太华洪武十四年入滇,因此其离滇不可能在洪武十三年;其在滇戍守之地不是澜沧县,而是澜沧卫(今永胜县)和云南中卫(今昆明地区)。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诗文集现存最早的本子是宋刻,据所知共有三个:一是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刊本《刘梦得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一是宋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年)刻本《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一是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刊残本《刘梦得文集》,存一至四卷。三个宋本,除北京图书馆所藏残本外,两个完整的宋刻,都有影印本流行。崇兰馆所藏《刘梦得文集》,一九一三年由武进董康影印(以下省称“董  相似文献   

7.
崔与之曾"七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是南宋后期有名的贤臣。而他同时也作为一位文学家名世,有"岭南儒宗"之称,并开创了"菊坡学派"。嘉定十三年(1220)他奉旨入蜀,在蜀五年,政绩颇多。而他在这期间也间有诗作,惜现存不多。从仅存的蜀中诗来看,崔与之在蜀中交际颇广,时常与丁黼、李曾伯、洪咨夔等人唱和,而这也成为他蜀中诗歌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13题为: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有“诗圣”杜甫的《石壕吏》一诗。教材对“三男邺城戍”一句中的“戍”解释为“防守”,笔者认为这一注释不正确。下面作一粗浅的探讨。“戍”作“防守”解,的确不鲜见,初中教材中如“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司马迁《陈涉世家》)中的“戍”都可解释为“防守”。但“三男邺城戍”注为“防守”就成问题了。让我们了解一下时代背景: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  相似文献   

10.
李之仪,字端叔,滴局太平站热时。因家临姑溪,乃自号“姑溪居上”。元丰进土,曾从苏武于定州幕府。哲宗时曾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药房),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仁(范仲淹次子)遗表及行状。因其“过于复直,许蔡京意”,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久之,徙唐州,终朝议大夫。其祖籍为沧州无棒(今山东无棒),先祖仕于楚州后家山阳(今江苏淮安),父李颀,曾为小官,仕途不利。李之仪生卒年历来无考。仅从《姑溪集·跋东坡诸公追和渊明《归去来》引后》推断,他生于庆历六年(1046)楚州山阳。据《挥麈录》等书载,之仪“年八十而卒”,或云:“年八十余。”若以八十岁计,则当卒于宣和七年(1125),也有的认为其卒年是在宣和末年。以宋史》卷三百四十四李之纯传附)著作今存《姑溪居全文集》五十卷,南宋吴布编集,考订不严,有将唐诗误人者。《姑溪居士文集》后集二十卷,编者无考。 对李之仪晚节在当时曾受到非议,因其晚年干谒权贵,甚至吹捧曾残酷迫害过他本入及其师友苏款等人的蔡京。当时正直之士纷纷指斥蔡京好邪误国,而李之仪颂之日:“鲁公忠义,皎如星回”(《姑溪居上文集》前集卷三十九《跋鲁公题记后》)对此,吴布在《姑溪居上文集序》中为其辩解周:“或调端叔晚节税  相似文献   

11.
苏轼散文的编年、辨伪一直为古今学者所致力,清人王文浩《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以下简称《苏诗总案》)一向是较权威的考证,今人吴雪涛《苏文系年考略》(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年)、孙民《东坡赋译注》(巴蜀书社1995年)也作了不少工作。凡礼先生点校的中华书局版《苏轼文集》、四川大学古籍所整理的巴蜀书社版《全宋文》苏武文集部分也作了一些辨伪,但仍有不少错误及疑难之处。在此,笔者谨选列自己从事苏轼散文校注的点滴所得,以就正于方家。《老饕赋》(中华书局版《苏轼文集》卷一)清王文诰《苏诗总案》卷四二定此赋作于哲…  相似文献   

12.
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一书,是研究宋金关系史的重要文献,但至清末才有活字本及木刻本。在辽史的研究中,对辽末短促政权——北辽的研究目前尚属欠缺。文章在阅读和学习《会编》刻本影印本及邓广铭先生为之《序》的过程中,就北辽及其与宋金关系的问题作了初步摸索。该文分前言与正文两部分。前言是对《会编》及北辽、宋、金关系问题的某些认识和简略说明,正文是从《会编》卷一至卷十二与北辽有关的各“纲”、“目”中,选取部分所作的试按。  相似文献   

13.
会编卷五[起宣和三年(1121年,辽保大元年,金天辅五年)二月十七日壬午,尽宣和四年(1122年,北辽建福元年)④月十日戊戌]本卷有“纲”八则,内一则无“目”;有“目”十一条,内“纲”二的“目”二、”纲”四的“目”一。“纲”六的“目”二、“纲”七的“目”一至四、“纲”八的“目”一写明了出处。每则“纲”下所列的“目”,条数也不相等。这里选录“纲”五及其“目”一、“纲”六及其“目”一、“纲”七及其“目”-,试分纲目作按语如下:“纲”五:“十一月,金人攻破辽人中京,天作人夹山。”“目”-:(无出处)“……阿骨打…  相似文献   

14.
粤诗总集是研究岭南诗歌的重要资料,根据《四库全书》系列丛书及《中国古籍总目》等目录书的著录,考证出现存最早的粤诗总集为明代谈恺《广中五先生诗》二卷,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后重刻数次,大致还有十种左右版本,如明嘉靖乙丑(1565)陈暹《广中五先生诗选》二卷附汪广洋诗五卷,明嘉靖隆庆间刊俞宪《盛明百家诗》后编《广中四杰集》,明崇祯丁丑(1637)葛征奇《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琯朗《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乾隆戊辰(1748)一篑山房本、《四库全书》收清抄本《广州四先生诗》四卷、清嘉庆间刊罗学鹏《广东文献》初集卷之九至十四《南园前五子集》、清同治九年(1870)南海陈氏樵山草堂刻本《南园前五先生诗》五卷《南园后五先生诗》二十五卷附刻南园花信诗一卷及现代整理本1990年梁守中、郑力民点校《南园前五先生诗、南园后五先生诗》,可见其影响之大。广中五先生即南园五子,开岭南诗派风气之先,自此之后,粤诗总集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近从《商丘叶氏家乘》(以下简称《家乘》)发现明末叶廷桂一组辽札,是叶廷桂崇祯十四年十月至十二月间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经略辽东时的往来书信。该札载《家乘》卷八,题为《司马公辽札存略》。下注云:  相似文献   

16.
廖久明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高长虹年谱》,2011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发出版,这既是廖久明先生继《高长虹文集》(4卷本)(第一副主编)和《一群被惊醒的人——狂飙社研究》之后对高长虹研究的又一力作,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高长虹研究的一部"扛鼎"之作。欣喜之余,潜心细读,掩卷深思,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17.
《干禄字书》一卷,唐颜元孙撰。元孙字章修,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人。其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于唐高宗至唐玄宗时,出身文儒世家,自幼善文辞,“有名垂拱间”’‘’,历官长安尉,太子会人及境滁沂诸州刺史,赠秘书监。《干禄字书》成书以后,由其第十三侄颜真卿于大历九年(公元774年)任湖州刺史时手书并刻石。一、(干禄字书》的体例颜元孙在本书的序言中有一段话:选参校是非,较量同异,其有义理,全好冈弗毕该,点画,]、亏,亦无所隐.勒成一卷,名曰什禄字书》.以平上去入四声为农,(每转韵处朱点其上),其言俗、通、正…  相似文献   

18.
李国新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15-16,20
钱起,大历十才子之首。由于时代和作者本人的一些因素,记载这位才子的史料极少。在查找相关史籍、书目及藏书志的基础上,对钱起著作版本分一卷、二卷、五卷、七卷、八卷、十卷、十二卷、十三卷作了表面的考证工作,其中钱起诗集版本以十卷本为主流,其他或少见或是近代校刊本。题名以《钱考功诗集》、《钱仲文集》为主流。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刊登了陈菊飞老师的《(台阶)教学片段》,文中他力图矫正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注重“语句教学”,应该说,这是深合读书和语文教育之道的。朱熹主张读书“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朱子语类》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金圣叹也主张“细细读之”.直言“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金圣叹文集》第262页,巴蜀书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20.
一、铁琴铜剑楼第一代主人瞿绍基 瞿绍基,字厚培,又字荫棠,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生,道光十六年(1836)二月卒,年六十五。李兆洛《养一斋续集》卷四有《署阳湖县学训导瞿公墓志铭》云:瞿绍基“尤嗜书籍,值佳本必购之,藏至十万卷。”瞿绍基因得常熟、苏州各著名藏书家之精华,故宋元本颇多。又曾自钞书十馀种,如宋程大昌《考古编》十卷、杨柏岩《六帖补》二十卷、宝桔重修《琴川志》十五卷、唐杨士勋《春秋谷梁疏》二十二卷等。曾刻印汪绎《秋影楼诗集》九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