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一生,特别是在他遭难被贬,谪居永州,奋笔为文那段时期里。曾写了不少寓言作品,这些作品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丑恶、官场的腐败以及统治阶级的凶残暴虐。以《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组成的《三戒》,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题为“三戒”者,意在提醒人们应该警戒的三件事。他在《三戒·并序》中写道:  相似文献   

2.
儒家学说从总体上看是否合现代的时宜姑且不论。但是孔子的许多嘉言警句至今仍然闪烁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的书面文字和日常用语当中仍然大量地保留着孔子的话,可见他的思想体系中存在着许多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仍然合理、仍然深刻的成分。譬如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相似文献   

3.
健康箴言     
——《论语》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毛泽东:“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周恩来:“健全自己的身体,保持合理规律的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话题一人生"三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三说"有很多,比如:①人生"三戒之":孔子提出,人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②人生"三要素":著名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宰相之职。他一生著述颇丰,特别是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巨著。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家教专家。本文仅以司马光教育孩子戒奢侈行节俭、拒虚夸尚淳朴、去浮躁重踏实的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齐白石老先生享年94岁,其长寿固然得益于作画养心和日常锻炼,但与他的养生“七戒”也是分不开的。这“七戒”是:一戒饮酒,二戒吸烟,三戒狂喜,四戒悲愤,五戒空想,六戒懒惰,七戒空度。齐老说:“一日不学,若混一天。”因此,他每天都要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中国翻译德语作家作品,数量之大与版本之多,歌德居第一,其次就是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他创作丰富,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学殿堂,以"小说家"闻名全球,以"卓越传记作家"载入史册,他没有获得过诺贝  相似文献   

8.
王维少年便有积极出世之心,又一生参就佛理,遭诸多打击后生出出世之念。后受南宗禅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亦彼亦此、非彼非此”的“引儒入禅、以禅化儒”之思想模式,并以这种模式来解决他入世与出世思想之矛盾,而这种模式真能让王维达到“何往而不适”之境界吗?王维既想有儒家的事功作为,又想“空”物“空”心,保持出世之超脱,这是根本无法办到的。理论上他能做到引儒入禅、以禅化儒,可实践上他却永远不能完全做到“何往而不适”。  相似文献   

9.
毛颖,是退之先生笔下寓言体名作《毛颖传》的主角,他"始以俘见",继而"日见亲宠任事",后虽"赏不酬劳,以老见疏",但"终于管城"。如果将他的人生遭际置于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整个封建王朝来观照,可说其是一生三幸。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词“掉书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词“掉书袋”辨张银升我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写词六百多首,酣畅淋漓地抒发他的抗金之志及其披投闲置散、老不得申的愤感心情。他在词中多用典故,所以几百年来人们在称赞他“大声鞑,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南来刘克庄语)的同时,已不无遗憾地指出...  相似文献   

11.
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戒烟最容易了,我就戒过二百多次."人们一听就会明白,他说的是他老戒烟,却怎么也戒不掉!这种说法意思明白,又很幽默.那么,有哪些方法能使我们说的话产生幽默效果呢?  相似文献   

12.
吕型伟先生是一位把教育看作是"为了未来"的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的老教育家。人们称他是中国现当代基础教育界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的展现,主要集中一个“空”字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  相似文献   

14.
秦观是北宋时期新旧党争的牺牲品。他学务经世 ,名重当时 ,却生不逢辰 ,“为世所弃” ,命运乖蹇 ,道路坎坷。先则为亲老之命 ,生计所迫 ,奔走于科举之中 ,中进士时已三十七岁 ;继则“京国鬓如丝” ,入仕后仅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等小官 ,还受党争所排 ,备受诋毁 ,叠遭贬谪 ,忧郁伤怀 ,终于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对于这样一个有才华 ,有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应还他以历史公道。他的经历又一次地记载了一个优秀人物在那个可悲的时代里走完他坎坷道路的完整过程 ,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 ,也是时代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纪晓岚在家教上很有见识,认为教育子女有“四戒”和“四宜”:“一戒晏(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纪晓岚家书》)今天读来,仍觉韵味  相似文献   

16.
王晓莉 《天中学刊》2002,17(6):49-50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此他的词作表达出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苏轼的怅然不是缘于仕途的进退,而是对一生忙碌意义何在问题的迷惑和怀疑。苏轼胸中吸收、融合了中国的各种传统思想元素,因而能够在人生的痛苦面前保持旷达的心境,达到精神归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编辑冯永平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他不但学问高深,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纪晓岚认为应用“四戒”、“四宜”的原则来教育子女。当他在北京做官的时候,他就写信给仍在原籍的妻子,要她用“四戒”、“四宜”来教育孩子。“四戒”即“一戒贪睡、晚起床;二戒懒惰、不用功;三戒奢华、图享受;四戒骄傲、目中无人”。“四宜”指“一宜勤苦读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护众人;四宜谨慎饮食”。这“四戒”、“四宜”既包括了品德方面的培养,也包括了学习方面的督促,还包括了生活作风以及身体健康方面的教育,全面而具体。他的妻子按照丈夫的嘱…  相似文献   

19.
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的教育、官场的失意以及情感的失落,使他的一生都与佛教,尤其是其重要流派禅宗关系甚密。王维诗风清新自然,有一种空明之趣与空静之美,而他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心境与诗境,由于受到禅宗思想的浸染,具有深厚的禅宗底蕴,从而呈现出与他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苏轼,北宋文坛盟主,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忧患失意的一生,坎坷、挫折总是如影随形,但他深受各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中庸、老庄的释然、陶渊明的超脱、佛家的空净使他的胸襟博大开阔、气量恢弘,形成了旷达快乐的人生观,以及在文学上豪放不羁的风格。本文以苏轼最有名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来看看这位文学巨匠,如何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表现不同寻常的达观的人生态度。他那与生俱来的不平之气已消散,留下的是安详平和与知时顺命、超然洒脱的心境,鲜明地反映出一种在中国文学史中别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