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通常热成型工艺是将塑料原料挤成片材,再加热后通过模具和真空的方法成型,通过研究可以采用一种先进的真空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针对传统磨具毛坯成型工艺的不足,介绍了将高精度微电子定位装置应用于磨具毛坯生产中。实现定程成型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各传统成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陶瓷工业领域高要求,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章综述了高性能陶瓷各种胶态成型方法,比较了它们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四各种净尺寸胶态成型方法, 凝胶注模成型、胶态振动注模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温度诱导絮凝成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与成型工艺,通过试验确定了拌合时最佳的材料投放次序,选定二次成型为试件的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5.
磁性材料的注射成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成型工艺时,从阐述磁性材料注射成型的原理,介绍了磁性材料粘合剂,磁性材料颗粒和其注射模具,注射工艺的特点,并且在磁性颗粒塑料粘结剂,模具,工艺等方面分析了该工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笔者以为,模具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①了解高分子聚合物的基本性能、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塑料的组成、分类及其特点;②了解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性,正确分析成型工艺对模具的要求;③掌握主要的各类摸具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④具有分析、解决塑料成型现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即具有分析成型缺陷产生的原因和提出克服缺陷办法的初步能力。 为达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研究 现代塑料制品的成型,一般采用注射、压缩、压注、挤出及气动成型的方法,而在这些方法中,塑料的注射成型使用最为广泛,同时,该类模具在塑料模具中也是最复杂  相似文献   

7.
陶瓷材料胶态成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材料胶态成型技术是制备高可靠性、近净尺寸、复杂形状陶瓷部件的有效途径。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五种新型胶态成型方法:快速凝固成型、胶态振动注模成型、温度诱导絮凝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凝胶注模成型的成型原理和主要工艺,探讨了今后陶瓷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于ZrO2陶瓷微球成型的方法——内胶凝工艺,系统探讨了工艺温度、原材料的浓度以及干燥和煅烧条件对工艺及微球形貌的影响。确定了ZrO2陶瓷微球成型的最佳工艺参数,氧氯化锆原料的浓度为1.6mol/L,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和尿素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值为0.68与0.57;成型温度控制在90℃。通过添加稳定剂Y2O3,微球具有TZP材料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板料热成型技术是利用金属薄板在固体状态下的塑性,通过模具及外力作用而制成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具有高效率、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文章对板料热成型技术、板料热成型装备及其核心技术,板料热成型过程的理论研究、板料热成型过程的工艺参数、板料热成型技术的工程应用以及板料热成型技术的工业需求及发展生命力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材料在设计的范畴内是指用于设计与生产的客观物质。相同性质的材料在不同的造型方式和成型工艺下可以改变材料原始的形态,而形成新的形态。所以单一的材料通过多样的造型方式和成型工艺可以获得千交万化的新的形态,从而为设计带来更多的新意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硬质PVC干混料注塑成型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硬质PVC干混料的配方、注塑机的选择、注塑产品的结构设计、模具设计以及注塑工艺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祥细地分析,总结了使用PVC干混料注塑产品时可能出现的产品缺陷及问题,结合实际给出了一般使用条件下PVC产品的干混料注塑成型的配方方法和注塑加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盲生职业高中段职业陶冶教育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盲生职业陶冶教育实验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职业陶冶教育能提高盲生的职业与社会适应能力,及对生活的信心。通过实验初步形成职业陶冶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模板是注塑机的重要零件之一,模板结构设计影响机器的性能和制造成本,因此精确计算工作时模板的受力状况较为重要。运用有限元理论和方法对特定型号注塑机的前模板进行计算分析,为模板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需要经过五个阶段:一、设计品牌的名称和标志;二、扩大品牌知名度;三、提升品牌美誉度;四、形成品牌的个性化、人性化;五、实现品牌神化。这是一个实现品牌从物化到人化从而实现神化,进而完成品牌形象塑造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培养掌握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懂设计、会管理、能操作的综合性人才是时代赋与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任务,应从多方面对培养此类人才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是通过文字和非文字符号来呈现教学内容的,非文字符号具有直观形象、寓意丰富、整体传达、一目了然、审美感人、强化认知、记忆深刻、模塑心灵的传播优势。集合性结构符号是教科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文字符号,它既是一种心理模塑结构,同时也是一种情境结构和视觉组织结构。在教科书中应该充分利用非文字符号营造良好的知识和文化信息交流界面,巧妙地呈现、传达内容,在提高认知效率和效果的同时,更好地陶铸、模塑学生的学科认知结构和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In injection moulding production, the tuning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is a challenging job, which relies heavily on the experience of skilled operators. In this paper,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perator assessment during moulding trials, a novel intelligent model for automated tuning of process parameters is proposed. This consists of case based reasoning (CBR), empirical model (EM), and fuzzy logic (FL) methods. CBR and EM are used to imitate recall and intuitive thoughts of skilled operators, respectively, while FL i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skilled operator optimization thoughts. First, CBR is used to set up the initial process parameters. If CBR fails, EM i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initial parameters. Next, a moulding trial is performed using the initial parameters. Then FL is adopted to optimize these parameters and correct defects repeatedly until the moulded part is found to be satisfactory. Based on the above methodologies, intelligent software was developed and embedded in the controller of an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lligent software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and it greatly reduces the dependence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operators.  相似文献   

18.
品牌是企业(制造者)与客户(消费者)之间一个互动双赢的过程,而品牌形象则是实现这一双赢目的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从深意品牌和品牌形象塑造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角度,分析、阐明了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情况下,塑造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品牌形象,对于企业保持品牌形象独特性和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文化的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纯粹的抽象——蒙德里安和他的新造型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理  田浩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1):122-125
蒙德里安作为“风格派”新造型主义的引领者,对二十世纪的艺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新造型主义理论及其绘画经产生、发展、成熟,最终达到了一种“纯粹”的抽象,使物质与意识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并影响到了建筑、工艺、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