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音乐     
《音乐世界》2020,(2):8-15
◎BMF歌剧《卡门》成功入围2020年Fedora歌剧奖北京国际音乐节(BM F)与法国巴黎喜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卡门》成功入围2020年Fedora歌剧奖。这部歌剧也将在今年10月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中国观众见面。去年10月21日,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法国喜歌剧院在北京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与法国喜歌剧院主席让-伊夫·勒乎图正式向外界公布了两机构间自2020年至2022年就联合制作歌剧项目建立深度合作的计划,而刚刚入围Fedora歌剧奖的《卡门》便是合作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恰同学少年》刚刚在央视一套播完,教育部抓紧了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之于人重要性,是《恰》剧引发人们广泛思考、讨论的诸多热点问题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全社会再次集体检讨,深思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名言的至理。  相似文献   

4.
正近来一连追看了国产热剧《风筝》与《和平饭店》。观后最强烈的一个感慨是,我们的国产剧开始注重从文化经典中借力了。具体表现便是:《风筝》里在借唐诗弘扬传统,而《和平饭店》里在通过借用台词向莎士比亚致敬。如果把国产剧开始从唐诗与莎剧等文化经典里借力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  相似文献   

5.
课型:歌唱课年级:三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恰利利恰利》及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教材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开心里个来》)。教材分析:歌曲《恰利利恰利》共5句,前四句以"X XX XX XX X"节奏型贯穿全曲,第五乐句是以轮唱形式的合唱,第一声部先唱,第二声部是第一声部节奏的浓缩与模仿,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了印尼农家人愉快耕种的场景。  相似文献   

6.
作为年度热播剧,在高收视率的背后,《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潜伏》在观众口碑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作为典型的大众文化品种,成功的电视剧必须要呼应当下时代社会现实,紧扣时代心理,形成受众认同。  相似文献   

7.
《赛金花》是夏衍的第一个多幕剧,也是他所创作的剧本中遭受磨难最多、最复杂的一剧。自从一九三六年发表以来,四十余年,或毁或誉,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公论,遂使《赛金花》一剧的评价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难点之一。夏衍在《历史与讽喻》一文中,把他写作《赛金花》一剧的意图和盘托出。他说:“去年深秋,我在北国的一个危城里面困处了两个月之久,在当时的那种急迫惶遽,可也点缀了  相似文献   

8.
王娜 《儿童音乐》2014,(11):78-81
正课题:《木瓜恰恰恰》课型:综合课教学内容:一、音乐知识:切分音二、歌曲《木瓜恰恰恰》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德育目标:通过欣赏与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热爱生活,并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张靖 《儿童音乐》2016,(12):74-75
课 题:《木瓜恰恰恰》 课 型:综合课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恰恰舞的韵律;并能用清晰的吐字咬字、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能用清晰地吐字咬字,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进入以及带有切分节奏的歌词——"还有苹果." 德育目标:通过学唱印尼歌曲《木瓜恰恰恰》,体验印尼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利亚在他的《如何解题》中说:类比就是一种相似,相似的对象在某个方面彼此一致,类比的对象则与其相应部分在某些关系上相似.比如长方形可与长方体类比:长方形各边之间的关系与长方体各面之间的关系相似;长方形的每一边恰与另一边平行,而与其余的边垂直.长方体的每一面恰与另一面平行,而与其余的面垂直.  相似文献   

11.
对《琵琶行》的社会学解读会得出控诉性质的主题。而从学角度看,琵琶女痛苦的深层原因是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浪漫这一人类永恒的矛盾,这是琵琶女形象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从虚实相生的过程来看,艺术形象的意蕴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缘实而成的感通、感受和感应,一是因虚而生的妙悟。虚实相生艺术效果的获得,必然要以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相匹配为前提,即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的相互顺应对艺术形象的呈现和艺术意蕴的生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语言媒介具有直接的精神性,可以在人的语言解读活动中直接诉诸人的大脑,非语言媒介则没有直接的精神性,只能通过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来诉诸人的大脑,因此语言呈现意象的深广度和灵活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介都望尘莫及的,所以语言在促发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生成和扩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是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这一翻译模式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但是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难题。唐诗具有景物造型的特征,诗歌展现的画面类似于"蒙太奇"效果。文章从唐诗意象的蒙太奇特征入手,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分析,从诗画同质的角度,并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论证画能成为唐诗中意象、意境翻译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从虚实相生的过程来看,艺术形象的意蕴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缘实而成的感通、感受和感应,一是因虚而生的妙悟。虚实相生艺术效果的获得,必然要以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相匹配为前提,即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的相互顺应对艺术形象的呈现和艺术意蕴的生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语言媒介具有直接的精神性,可以在人的语言解读活动中直接诉诸人的大脑,非语言媒介则没有直接的精神性,只能通过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来诉诸人的大脑,因此语言呈现意象的深广度和灵活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介都望尘莫及的,所以语言在促发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生成和扩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重阐释的是欧美涉法文学在写实艺术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如涉法文学既运用法律写实的方法呈现法律严谨,又用客观写实的方法反衬法律的不公,更用主观写实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理想;涉法文学既用批判讽刺的手法抨击现实,更用怪诞讽刺的手法在读者心理制造嘲笑憎恶的反映;涉法文学在运用心理刻画方面则可谓"犯罪心理学"的范本。  相似文献   

16.
Preschoolers' Attributions of Mental States in Preten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en young children appear to recognize that someone else is engaging in make-believe play, do they infer what the pretender is thinking? Are they aware that the pretender is thinking about a pretend scenario yet knows what the real situation is? Preschoolers ages 3–5 ( N = 45) viewed scenes from the Barney & Friends television series depicting either make-believe or realistic actions. Children were questioned concerning the presence of pretense and the thoughts and beliefs of the TV characters. The children where also presented with false belief and appearance/reality theory of mind tasks. Children who identified when TV characters were engaging in pretend play did not necessarily infer the pretenders thoughts and beliefs. Inferring pretenders' thoughts was related to performance on false belief and appearance/reality tasks, but simply recognizing pretense was not. These data support the view that children initially learn to recognize pretense from contextual cues and are able to infer pretenders' beliefs only with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etarepresentational ability.  相似文献   

17.
李云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42-45,48
顾随先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词学大师.他曾提出以白话表现新精神、开拓新意境的词学主张,并以毕生创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其词擅长使用新语言描写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并以真实新奇的北方特色打破了词之传统意境,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In his twenty-year tenure as a picture book artist, Jon Agee has produced a number of books that greatly vary in appearance. However, while his artistic style changes from book to book, some things remain the same. Readers who pick up any Agee book can expect that it will contain interesting artwork, well worth a close inspection. They can also safely bet that it will be inventive, experimental, and funny. An examination of Agee's picture books Ellsworth, Ludlow Laughs, The Incredible Painting of Felix Clousseau, Dmitri the Astronaut, and Milo's Hat Trick illuminates Agee's evolution as an artist while demonstrating his metafictive experimentation with artistic conventions, his play with concepts of reality and impossibility, and his abundant talent for simplicity, funniness, and beauty.  相似文献   

19.
在《屈原》中,郭沫若复活了屈原,改写了从死亡中寻找永恒的历史史实。同时,他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注入了此剧,展现了在生存中体验希望的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战斗观和人生观。《屈原》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是屈原与郭沫若的结合,是极为艺术的,是充满希望的,因而,也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20.
《绿野仙踪》在艺术创作上借鉴、模仿了《西游记》,是比较有价值的神魔小说。《绿野仙踪》中的主人公冷于冰和《西游记》中的唐僧,都具有"内儒"的性格特征,他们是深谙儒家思想且付诸以行动的现实人,两者"人"的地位与身份有着相似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两个形象的塑造放大了现实的真实,也放大了寄托彼岸世界的虚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