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 ,( John 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 ,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 ,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 ,他找到了美 ,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 ,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 ,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 ,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呈现给我们的主观幻觉美,是他诗歌的基本形态。他诗歌选材宽泛,风格意象化。其诗的形象可感性是在物状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诗中真情实感,意境入化。济慈创造的美是梦幻式的美,这种美贯穿于所有诗歌中。作品蕴含的情调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通过咏叹大自然的美来捕捉情感智慧世界里的闪光点;通过物质世界的奥秘展现个人审美理想并召唤人们去追求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优美动人著称,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短暂的深痛感悟。在济慈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当属他的颂歌,《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陔诗布局精美,形象美,韵律美,语言美,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美的向往和追求,阐明了“真”、“美”学说。  相似文献   

5.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许多诗篇都属于英国中上最辉煌的作品之列。济慈在他的大量诗作中体现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美并不肤浅,而是一种深层次数。本文选取了他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诗歌做分析,试图找出诗歌中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矛盾。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的矛盾使得诗人所向往追求的美升华为一种现实的美。  相似文献   

6.
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优秀代表。他一生不懈而又执着地探求诗歌艺术,极其崇拜诗之美。他在其诗作《秋颂》中运用视觉意象、抽象意象、触觉意象、味觉意象、听觉意象和动觉意象把抽象的秋描写成具体的、可感的、五彩缤纷的、音乐般的秋,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歌美。济慈对美的求索是他热爱生活、挚爱自然、珍惜生命和对自然对人生仔细观察和品味的结晶。诗人对美的求索旨在鞭打丑恶、黑暗的现实,也是他在短暂而又痛苦的人生中对美的向往和呼唤。  相似文献   

7.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著名短诗《致海伦》无论在结构、意象上,还是在音韵、主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坡的唯美思想。这首诗结构美,表面结构工整对仗,内部结构环环相扣,紧凑凝练,首尾呼应,和谐统一;意象美,意象“归航”中的各种要素无一不美;音韵美,坡为了使诗歌音韵动听,和谐悦耳,与诗中主题相匹配,在选词造句上是极尽雕琢之工;主题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且表露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中国的唯美主义诗人,邵洵美为中国新诗所引入的美的观念,意义不凡。他力图通过译介西方唯美-颓废主义诗人诗论诗作,为唯美-颓废艺术思想作为一种美学原则而融入中国艺术精神,拨去理论与情感上的迷雾。他对诗的品性的定位,把诗融入了哲学、宗教、历史、思维、心理等人类文化的总体构成里。他所强调的诗的形式要与诗的品性相和谐,把新诗引入了对美的姿态、颜色、形状以及灵魂的凝视。然而,邵洵美对官能享受的率真颂赞,不仅没有为他赢得新诗美学现代性追求的桂冠,反而使他被钉在"颓加荡"的十字架上。  相似文献   

9.
济慈被普遍认为是一位追求感官刺激的诗人,他不是在描摹形象而是直接把形象呈现给读者,刺激读者的感官,使之仿佛真正看到那形象一样。同时,济慈的诗又有强烈的哲理美,以及心灵和外界碰撞所产生的真实之美,是呈现出超越现实、超越官能的审美境界,因而更显其伟大。《希腊古瓮颂》不仅体现了济慈诗诉诸感官、震憾心灵的特殊魅力,也体现了济慈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作为诗人、评论家,力主诗歌要表现一种神圣美。通过分析比较坡与几个对他的诗评观点形成影响较大的作家来探求其诗评观点,并通过解读他自己的诗歌来诠释其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静谧·和缓·永恒--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时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作家在本叙事中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层面,解读沈从的叙事时间的特色,我们可发现,他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整体性的回忆,来展示湘西地带的一种人性美、人情美的永恒,并运用减缓与停顿手法,来展现他的湘西叙事中的静谧、和缓的特色,强调他的田园诗般的叙事视角。但这种叙事时间的取向正反映了沈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济慈主张“想象即真实,即美”。在《希腊古瓮颂》中,他借着想象,展开了诗心与古瓮的对话,化美为媚,“复活”并“创造”了具有永恒意味的“希腊古瓮之美”。《希腊古瓮颂》很好地体现了济慈“元原则、无道德观念、无自我”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爱情诗中体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绅士精神,而老庄思想中的超脱又给了其诗歌飘逸灵动的姿态,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成就了其诗歌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14.
曹文轩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认为文学作品需要思想,也需要美感。他的最新作品《蜻蜓眼》通过对美好的女性形象、优美的意象和永恒的人性之美的书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的世界,体现了他的古典美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埃德加·爱伦·坡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身世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主题死亡--"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哀伤",忧郁和悲伤是其基本基调.其诗歌代表作--<乌鸦>是一件纯艺术品.诗中调用各种意象对忧郁感伤、阴森可怕的气氛浓墨重彩的烘托,使诗歌具有一种油画般凝固的意象美;而语音、韵律的巧妙使用,则构成了流动的音乐美,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爱伦·坡"唯美主义"的创作艺术,使该诗产生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短暂一生熏充满矛盾,充满遗憾,充满人生的困惑。他用手中的彩笔描绘着心灵,歌唱爱,歌唱美,歌唱自由,他在迷茫的命运旅途中不知疲倦地跋涉,守护着自己的灵魂,其悲凉的命运熏凝铸了其诗歌永恒的艺术魅力。其多舛的人生,演绎了其诗歌创作的华彩历程。  相似文献   

17.
自调为“乡下人”的现代作家沈从文,以博大的胸襟关怀着其笔下的万物生灵,构筑了独具特色、优美如诗的“湘西世界”和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乐园。其间浸淫的对美的别样追求,对生命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深沉思考,对人生角色的悲悯情怀,则体现了其独特的深层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角考察了济慈诗歌中蕴含的希腊意象,认为济慈不仅用生命感触了希腊神话的内在精神,而且在诗歌创造中发现了希腊神话中蕴藏的永恒美的奥秘,从而使他的个体生命获得了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废名多变的艺术创作中有着可以把握的心理轨迹:他早期小说在乡土回忆的眷恋和"哀愁"中暗示了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不满,《桥》从艺术精神和观念上接近传统,将诗的意境、禅的理趣和诗歌的构思方式消弥了人生短暂、韶华易逝的苦闷,从而获得美的永恒,最后废名重回乡土,儒家文化的济世品格和道德完善的君子理想终于与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想象发生了深层的联系。在对故乡黄梅乡土人生持续不变地感受、观察和思考中,他演绎了个人探求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道路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