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理论知识深涩难懂、实验环节不易入手。本文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借助超星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进行了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2.
网络安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为有效地开展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必须使课程的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分析了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虚拟机和模拟器的虚拟网络环境构建方法,对运用该虚拟网络环境开展的网络安全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践表明。运用虚拟网络环境既实现了在网络设备不足的情况下网络安全实验的顺利开展,又有效地促进了网络安全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3.
—个时代造就一种经营模式,对虚拟经营的实践动因作了规纳,并从价值(价值链理论)、成本(交易费用和契约理论)、进化(超循环理论)3个层面对虚拟经营进行了理论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气象虚拟专用网的解决方案以及通过使用应用软件来实现气象虚拟专用网络安全保障。本文将部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VPN怎样实现部门间(如省级与州级间)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进行了介绍,并对VPN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廖婷  纪方 《科协论坛》2007,(5):173-174
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虚拟实验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推动虚拟实验逐步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本文针对传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虚拟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并结合虚拟开发工具EON Studio进行设计与开发化学实验的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6.
于静  刘顶立  黄遥  李平  袁剑波 《科教文汇》2023,(23):103-108
工程风险管理是工程类专业面向工程项目潜在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类课程,与工程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相关工程实践活动存在场景单一、安全风险大、工程认知效果不佳等问题,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为此,针对该类课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与评估四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建立基于虚拟实践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开发对应的“工程风险管理案例库(ERMCL)”系统,并将其应用于长沙理工大学2020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学生基于ERMCL进行了以案例为载体的工程风险管理虚拟实践,结果表明:基于虚拟实践教育模式的工程风险管理教育改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易军 《中国软科学》2002,(8):91-94,90
虚拟科技园和它的组织结构是对实体科技园区及其组织结构的重大突破,集群理论是虚拟科技园规划的理论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则是其规划与建设的支撑条件。本文在阐述集群理论内涵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集群理论的突破同虚拟科技园规划与建设的关系,并以大连虚拟科技园发展规划项目的研究为例,对虚拟科技园规划与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园区的网络特征、组织模式、模式特点等进行分析与论证,由此,为我国虚拟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较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虚拟图书馆的两个重要内容——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和虚拟图书馆的建设展开讨论,以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将分布式认知理论引入教师虚拟实践社群设计中,对创设逼真的认知情境、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分布式认知的概念及特征,将分布式认知与教师虚拟实践社群设计相结合,描述了虚拟实践社群设计的目标、结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优化虚拟学术社区的知识聚合模型能够构建优质的资源获取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方法/过程】结合学术社区用户的相关知识需求分析,提出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的目标——知识共享、知识管 理、知识创新和知识推送;进而又提出了基于主题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模型和基于SECI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 聚合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在结合理论学习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主题 与SECI模型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整体模型构架。【结果/结论】实现了对当前的知识聚合模型的优化,推动虚拟 学术社区知识聚合模型理论的深入性和普适性发展,为提升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聚合的水平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