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2014,(5):9-9
如今,智能穿戴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富有创意的新品。以下便是目前最有创意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假发:它由手机或智能手表引起假发的反馈,当手机接收到邮件时,假发就会通过震动通知用户,或通过超声波的收发进行导航。  相似文献   

2.
<正>交互设计是智能手表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相比拥有大屏幕的手机来说,智能手表显得更加轻便,但同时,智能手表体积偏小,存在“小屏幕”的交互局限。手势交互是近几年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人机交互模式相比,基于手势的人机交互更自然便捷,而微型化、低功耗电子器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并且,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5月,德国达姆施塔特——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集团在"2016 SID显示周(SID Display Week2016)"上展示一系列面向未来应用的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赫然在列,这些材料以"完美像素(The Perfect Pixel)"为口号,可提高显示器的分辨率、增强对比度、提高能效、增强色彩强度,并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OLED已悄然成为现代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在开发中的透明和可弯曲OLED显示器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发展迅速,市面上流行的可穿戴设备发展快速。各式各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通过功能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人体健康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类,信息资讯类这三类。通过对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现状的分析,对目前流行的技术分析和市面上需求的分析,可以对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展望。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肯定会向更实用、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3,(8):41-41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能手机本身并不具有大范围普及移动支付的功能,而搭载NFC技术的可穿戴式设备能提供更好的便携性和更广泛的服务。因此,可穿戴式设备可能会取代智能手机,成为移动支付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3,(10):144-144
<正>今日视点2011年,我们关注智能手机;2012年,平板电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而今年又将是什么引领潮流呢?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在美国,大多数人并没有佩戴手表或腕表的习惯,不过近期一些电器制造商表示,马上你就会愿意每天戴着一只"手表",因为它将不仅仅是一个报时器,而更像是一个智能手机。在过去的一年里,索尼和Pebble都发布了一些称为"智能手表"的新型设备,因为它们不仅可以报时,还拥有了智能手机的一些功能。比如Pebble智能手表,它能够与iPhone等手机同步,显示来电、短信、社交网络提醒等信息。  相似文献   

7.
悦潼 《青海科技》2016,(4):62-63
正一场新设备的革命就在眼前,就像移动电话和平板设备取代曾经不可一世的PC机一样,可穿戴设备终将代替智能手机的角色。新型的可穿戴设备革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尽管目前市场发展处于初期,但我们已经感受到可穿戴设备新兴领域带来的发明创造。可穿戴设备产品发布的速度和创新的速度正在加快。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一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曾惜 《科技风》2014,(4):233+236
"可穿戴技术"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词汇,从googleglass面世以来,各种不同的智能穿戴设备百花齐放,其应用以及涉及了人类包括医学、军事、娱乐、健康等各个领域,可穿戴技术发展势头良好。本文试图从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几款主流智能穿戴设备的介绍中引出可穿戴设备所应该具有的特性,同时展望了可穿戴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使用可穿戴技术在日常中将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智能设计开发中运用的总称称之为智能穿戴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五代通信网络(5G)也逐渐完善,功能齐全的智能眼镜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接近。因此,设计一款智能导航眼镜可以通过AR投影技术为用户提供导航。本文讲述近年来国内外智能穿戴的发展,5G对智能穿戴的影响,以及智能穿戴的种类。着重描述一种基于目标检测技术的智能导航眼镜的功能,还提到眼镜的投影装置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汽车……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智能化的设备,它们标志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 当智能科技运用成熟后,也许生活中就会出现以下场景:踏出家门后,对着智能手表说声“锁门”,门就锁上了;向智能汽车下指令,汽车自动启动引擎,到达目的地;利用智能眼镜直接在网上订票,即可与老朋友共度电影时光……当智能科技结合声控、蓝牙、无线射频、二维码等技术,上述情景就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可穿戴设备在图书馆智能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喜欢看007电影的朋友们,大都痴迷于詹姆斯·邦德先生的高科技装备——能对讲的手表电话、能通信的眼镜等。如今,这些可穿戴的智能设备,早已不仅仅停留在科学幻想,而是成了万众瞩目的科技热点。全球各大知名科技公司接连推出各款可穿戴智能产品,只要你愿意,你也能像邦德一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甚至,你会把邦德远远甩在后面,成为名副其实的超人。想象一下,眨眨眼睛就能够知道明天的天气,扫一眼英文报纸就可以出现即时翻译的结果,站在商场外就看到有没有商品在打折,坐在车里就能看到10千米外的路况,这难道不是只有超人才有的能力吗?而这一切,都是可穿戴设备能给你的。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更改变和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近几年,物理学逐渐应用于人工智能发展中,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数码领域的流行产品,可穿戴手表更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一种可穿戴产品。人们在感受人工智能给生活所带来的神奇之外,会更加好奇这些神奇背后的原理。本文就以可穿戴手表为例,从可穿戴的手表概念入手并对物理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述,旨在推动物理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革新》2014,(2):18-19
用手机一“嘀”,无需信用卡和钱包,支付就搞掂;加一颗芯片,空调、扫地机“变身”家庭监控器;可穿戴设备眼镜、手表升级换代、3D打印登堂入室……过去一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探究隐私疲劳视角下智能穿戴设备用户隐私信息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对降低用户隐私疲 劳、提高隐私保护意愿,从而促进用户进行隐私信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应对理论与保护动机理 论,构建了隐私疲劳视角下智能穿戴设备用户隐私信息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结论】①SEM结果显示,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感知信任、自 我效能、反应效能与反应成本等认知因素显著影响隐私疲劳;隐私关注、感知信任、自我效能、反应效能与反应成本 等认知因素显著影响隐私保护意愿;隐私疲劳对隐私保护意愿和隐私信息保护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隐私保护 意愿对隐私信息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fsQCA结果显示,有三种构型会触发智能穿戴设备用户的隐私信 息保护行为。【创新/局限】将隐私疲劳引入隐私信息保护行为研究中,综合运用SEM与fsQCA方法探究变量间的复 杂因果关系,但样本仅针对智能手表和手环的使用者,样本范围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图书馆引入可穿戴技术等新兴和前沿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可穿戴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的概况,探讨了可穿戴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在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非常重视个人的体育锻炼,使得一些可以进行穿戴的运动器材也随之诞生。人们可以通过手中的通信设备以及智能穿戴的器材来了解自己的体育锻炼的状况,这一现象在现在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了。本文以研究基于Android智能手表当中的计步器应用设计为目的,设计出一款可以更方便的测量运动人员的锻炼情况的计步器App,并且可以将运动状态进行显示,实时将此状态上传到另一个Android终端,方便和运动人员进行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帮助使用者掌控每天运动量,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人工物不断趋于智能化。智能可穿戴装置作为技术人工物的一种,以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功能性装置为主。现代科学不仅要关心如何为智能可穿戴装置提供技术应用,还要思考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可穿戴装置中,这是智能人工物技术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技术现象学还原法,追溯了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和责任问题,分析了其起源和范围以及责任划分,以期为智能可穿戴设计中的技术伦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最后得出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分为其技术设计价值、道德伦理主体价值,责任则是四个主要责任主体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智能可穿戴装置、用户和政府监管单位形成了一个责任闭环。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10-I0011
智能化的东西已经遍布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里了。多数的智能产品给了我们方便,甚至是惊喜。现在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手机电视、手机商店、疯狂游戏、地图导航等都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用途。然而,当我们只是想知道一下时间,收到一个小提醒,接收一个小短讯,佩戴一个小装饰时,强大的智能手机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此时,智能手表进入了消费者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设计可穿戴设备与评估中可用性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以可用性的工程理论作为基础,采用案例的分析法,对可用性目标在安全救助类和医疗监测类以及手机应用类和能量转换类的可穿戴设备进行探讨。结论:在可穿戴设备中,得出可用性目标的运用方式,以及在不同的领域中,可用性目标在不同领域可穿戴设备的差异性,为今后设计研究可穿戴设备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