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志懿  徐颉  冉然 《传媒》2008,(11):81-83
“数字”或“大事”构成历史的骨架,“身影”和“故事”则是历史的血肉。回首30年中国传媒改革的风雨路,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或是庄严肃穆的人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身影,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故事。本期传媒人物——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姜凤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0,(38):45-45
一百多年前21岁的Thomas Burberry决定自己开店时,他并没有预想到如今的成功,他不是先知。那时之所以选择自立门户,只是因为内心对服装的那份热爱——如果是为了挣钱,他绝不会选择走这条充满艰辛的路。  相似文献   

3.
湖北日报编辑部专题召开见习记者座谈会,听你们谈体会,说认识,提建议。你们充满朝气,思想活跃。你们选择了走记者这条路,毅然决然,正像刚才有年轻同志讲的,要以此为荣,乐此不疲。我也作个发言,主要与大家讨论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京天安门地区有条路,名为"新大陆".多年来,不少人都曾对这条名称奇特的道路表示过惊讶与好奇,但始终没有人对这条路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笔者工作在"新大陆"旁边,每天都会经过这条路,同样早就对其充满疑问.在查阅了相关资料、档案与地图的基础上,笔者试图通过此文对"新大陆"的一些信息进行整理,以使这条"新大陆"的神秘面纱被真正揭开.  相似文献   

5.
晓瑜 《数字传媒》2004,(1):61-63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传媒企业如何在战略、企业管理、媒体数字化等方面领先一步.建立一个沟通平台,将传媒与技术、技术与管理有机的结合.这是业内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2003年12月12日,由IBM公司和全球最大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公司及亚洲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数字传媒》杂志在三  相似文献   

6.
传播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于受众注意力的竞争,传媒参与竞争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传媒向受众展示自己“卖点”的过程。能够促使人们选择你这份报纸或这个节目的理由,就是你这份报纸或这个节目的“卖点”。传媒的“卖点”是如何构成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所提出的有关“传播获选的或然率公式”中受到某种重要的启发。这个公式表明,小到一条消息,大到一家传媒.它被人们注意和选择的可能性(即或然率)与它能够提供给人们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社会公平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等的陆续浮出水面,作为负有守望与检测社会环境的雷达功能的传媒,需要寻求一条舆论引导的新路子。在这个时期,传媒本身也进入了一个空前激烈的竞争阶段。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参与和晚报、都市报的崛起,使传统纸质媒体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形势,以“受众满足”、“受众本位”为核心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新闻观逐  相似文献   

8.
永远在路上     
奏着华彩乐章的2008铿锵走来,“永远在路上”,涌上心头。记者永远在路上。这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困苦的路。有的记者只是被动地记录,但优秀的记者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兴趣与追求。新华社女记者朱玉说,工作是我心爱的玩具,我不觉得它苦,我觉得它好玩儿,工作让我十分快乐,“这工作就像一个变化万千的万花筒一样,不停地变出不同的样子,而我,则是那痴痴地被它迷住的小孩儿。”  相似文献   

9.
怀着满腔激情,我们期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新年的到来,让我们兴奋、快乐,浑身上下充满了激情。凭着满腔激情,我们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的路,由于坚持,我们踏平了崎岖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在即将看到新年曙光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本刊的曙光。这曙光让我们浑身温暖,充满激情。这曙光也提醒我们要永远充满激情,这曙光鞭策我们在崎岖的道路上坚持艰难地跋涉。看到了照见我们的曙光的确不容易,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把艰难的路走下去。巴尔扎克有句名言:“磨难,对天才是垫脚石;对强者,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大学生洪战辉,面对苦难不断地奋斗,用独  相似文献   

10.
徐春晖 《声屏世界》2013,(12):53-54
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经说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如果说天下传媒市场是一石的话,互联网、电视就占了八斗,都市类报纸得一斗,其他传媒共分一斗。与其他传媒共分一斗市场的广播电视报,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一如《三国》中的刘备。当年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刘备连十九路都算不上,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传媒几乎进入了一个言必称"策划"的时代.在"为人作嫁"的传统传媒理念中引入并培植传媒的策划意识,意在促使传媒活动从相对被动的技术性加工走向充满主体精神的整合、建构与创造活动.现代传媒不可避免地陷入信息无限增长与人的注意力相对有限的内在矛盾之中,策划往往成为传媒人确证职业位置和实现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成为传媒主体最为核心的素质构成,甚而成为传媒形而上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3,(17):27-28
2011年9月29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对于浙报传媒人来说却是意义非同凡响,见证奇迹的时刻:浙报传媒借壳白猫成功上市,拔地而起。为什么要上市?在西方巨型媒介集团觊觎我国传媒市场、国内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通过资本运作扩张规模、整合资源,发展壮大传媒产业,已成为当下传统媒体通向罗马的一条康庄大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要致力于建设全国一流的党报集团,在经济基因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上市融资无疑是其吸纳外来资本  相似文献   

13.
40年前,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带着当时特有的热情与真诚,踏上了宝丰县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之路.  相似文献   

14.
传媒活动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道德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众传媒的言论自由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的今天,应当如何回应在传媒活动中所发生的诸多关于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现象,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仅仅通过法学意义上的认知与探讨,想要很好地解决这个“二难命题”,显然不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路径。知情权与隐私权是一对关系权利,相辅相成,具有平等的权利地位。平衡传媒活动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有赖于我们建立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通过对大众传媒及其言论自由以及知情权和隐私权进行道德意义上的分析与理解,进而确立“把人作为目的”这一基本原则,并给予个体权利以充分的尊重与保护,在大众传媒的道德选择中获得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新  彭丹 《传媒观察》2005,(8):24-26
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包围受众,今天受众面临的已经不是信息饥渴而是超出需求的信息冗余。很多传媒痛苦地发现受众的品牌忠诚度不断下降,他们的需求快速分解、转化,变得更难以捉摸.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移情别恋”选择新的传媒,导致传媒市场充满了变数,呈现出“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局面,即使是历史悠久、发展势头良好的知名传媒,也需要强化品牌意识,形成长期、规范、有效的品牌塑造方案,创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传媒品牌,保特传媒的“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6.
樊淑琴  姜小凌 《青年记者》2016,(20):119-120
近年来,高校新闻院系与宣传部、新闻单位以及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深化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走高校与政府、新闻单位和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之路,而这条路是否行得通、行得顺,关键在于协同培养的保障机制是否完善到位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一、注意力经济:传媒的产业本质无限的信息与有限的注意力的冲突,实际上把传媒由信息闭塞时代的“卖方市场”带入充满竞争的“买方市场”,也为现代传媒发展确立了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的生存空间与价值空间。作为兼具社会功能属性与文化产业属性的大众传媒,如何在无限的信息海洋与受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之间确证自身的位置?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多元状态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人的注意力受到越来越多的目标牵引,也越来越难以在某个对象上持续集中。因此,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把受着无数信息牵…  相似文献   

18.
赵:郝总编,您好! 有个传媒界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段子,说现在的传媒业就好比是在过一条河,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到一半很多人觉得这条路很艰难,过河的人又多,竞争太激烈,于是想掉转回头.回头发现更可怕的是,又有一大批人正卷起裤脚向这边走来.这个段子很真实地反映了现在不少传媒人的生存状态和对自己职业的一种心态一一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9.
新论点击     
媒体代际更替轨迹及投资机会发掘方法新论点传媒的投资价值与投资机会作为热门话题,早已从传统的新闻界、投资界蔓延到各个看起来与传媒并不相关的行业。人们对传媒投资的回报前景充满期望,人们把传媒视为饥渴投资、回报丰厚的行业。从稍具前瞻的角度说,投资者对哪一类哪一个传媒更具投资价值感兴趣。而从传媒角度说,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应对国际舆论竞争和斗争,把中国传媒做大做强。要对后者做出定性判断,有五个方面必须考虑。一是寻找未来三年流行文化、社会心理、信息消费方式的交汇点。二是寻找判断最具市场前景的传媒形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郝总编,您好! 有个传媒界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段子,说现在的传媒业就好比是在过一条河,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到一半很多人觉得这条路很艰难,过河的人又多,竞争太激烈,于是想掉转回头。回头发现更可怕的是,又有一大批人正卷起裤脚向这边走来。这个段子很真实地反映了现在不少传媒人的生存状态和对自己职业的一种心态——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