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论唐代道教的写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道教写经最盛行的时代。本文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探讨了唐代《道藏》编撰及道经的传写。作者对唐代道经编撰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缜密的阐释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认为唐代道经传写的盛行;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史上和民间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今年两岸三地在芮城永乐宫隆重纪念吕祖诞辰1208周年,堪称旷世盛典。为了纪念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圣贤,本文在清代《道藏辑要》中所辑录而《道藏》未收又题名吕洞宾的道书中选出十部经典。做出提要,以此纪念前修并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道经在明中后期先后出现了官方编纂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成为保存清以前道教典籍的重要文库。清代的官方未编纂道教丛书,而民间编辑道经的风气颇盛,影响最大的当推《道藏辑要》。其突出的学术价值在于该书收录了一些明代《道藏》未收经书,而这些增衍的道经则又是考察道教文化在清代新变方向的重要文献。在这些经书中,题名吕岩的文献共计二十二篇,从以上的学术角度看,这些吕祖文献同样是我们窥察吕祖信仰变迁特点的重要材料。我们在《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介绍了十部经典,本文再从《道藏辑要》中所辑录而《道藏》未收又题名吕洞宾的道书中选出六部经典,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宋徽宗政和年间在福州雕版的《万寿道藏》,是当时最大的一部《道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部雕版的《道藏》。其规模之大、校定之详、刊刻之精、刻成之速,不仅在当时,即便在后来的历次《道藏》修造中也是罕见的。而其雕版的直接主持者黄裳,对这部《道藏》的成功雕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黄裳本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是他圆满完成监雕这部《道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最近又挖掘出一副珍宝——《武当山炼性修真玄机寿字图》(附图见后)。经初步鉴定,这是一幅在全国首次发现的武当山道人养生功理图,从而为道藏文库增添了新的宝贵的一页。 “灵图”是道藏中的一大类目,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道教经典原著的图解;二是以图象为主的单独著述。新发现的《玄机寿字图》当属后者。 我国道藏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遐览》中,已记载有道教经典图符一  相似文献   

6.
诗人李白及其创作,在文学领域里,常常作为道教影响的典范被加以评述;在宗教研究中,也同样被当作一种道教文化景观为学者所注目。李白与道教,有着不同一般的因果联系。《道藏》作为道教文献的大成,有关李白的资料,自然最能说明道教与李白之间的关系。但因为记载这些资料的大部分道书为《道藏》所仅见,而鲜被历代研究者所利用。笔者认为,在李白研究中,《道藏》文献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任自垣是明初武当山的道士,他参加了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是明代《道藏》的总纂官,是明代首部《武当山志》的作者。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道士,他经历了明初的五个朝代,与三朝皇帝关系甚密。他幼入茅山修道二十余年,提调武当山十八年。从道录司右玄义到太常寺寺丞,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儒学高道。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卷中的道经,为道经文献及中古汉语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材料。本文摘取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道经中一些条目,解释其中的词语,通过释义以校正敦煌道经写卷和《道藏》各自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敦煌出土的S.二○六○写卷,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图书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刘铭恕先生编的《斯坦因劫经录》在该写卷编号下面注明:“《老子》,存第五十三章至第六十一章,有双行注。”可知是《老子道德经》残卷。但是注者是谁,却自出土以来鲜有论定,因此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笔者在研究道教思想史的过程中,通过考察敦煌道经写卷与检核《道藏》典籍,考辨认定这个卷子应是唐代四川的著名道教学者李荣所著的《老子注》残卷。李荣的《老子注》是道教重玄学派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初唐,大约在元、明之际亡佚,仅在明朝编纂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新旧《唐书》、金石碑刻、宗谱史料,并结合小说笔记、《道藏》文献,考述叶法善的出世状况、少年访道、修道,这对于理解叶法善的少年成长之路与完整的生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 ,其历史渊源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联。武夷山是福建道教主要的活动地区 ,其丰富的历史宫观及历史人物对福建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连城道教经韵与客家山歌在旋法特点和衬词衬句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连城道教科仪音乐与客家山歌的关系,揭示出连城道教音乐具有与民间音乐紧密相关这一道教音乐所共有的特征;通过对连城与龙虎山天师道在科仪类型和内容、龙虎山"上清腔"经韵与连城道教经韵的典型旋律型的比较,表明连城道教科仪及其音乐与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代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14.
道家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从教育理想上看,道家主张人性“复归”,培养“质朴”“、无私”“、柔弱”的自然人,否定了人的进化、私欲和刚强;从教育内容上看,道家主张“绝圣弃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否定教育的积极作用;从教育管理上看,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管理思想,否定刚健有为和组织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虽是社会动荡的时代,却营造了宗教信仰的丰厚土壤和社会氛围。南朝宋齐梁陈前后相沿,传承中原文化传统,在佛教之外,道教也十分兴盛,南迁的士族大姓大多奉天师道教,天师后裔在龙虎山传天师道法,又有上清、灵宝、茅山诸派并出。南朝上层知识分子的大量参与,对较为粗陋的民间道教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有识之士陆修静、陶弘景改革南朝道教,促进了南方道教的官方化发展。道教的发展催生了国家管理道教制度的产生,梁武帝仿照当时的僧官制度,始设道官"道正"一职,已是较为成熟的官任道官。南北朝时道馆制度建立,作为宫观主首的馆主、坛主等,也是官府设在宫观的基层道官。南朝道官制度开创了国家道教管理的新模式,对后世道官制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的神团系统是十分庞大而复杂的,文章根据史料,对道教神仙系统的发展、演变和定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与中国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对元代的神仙道化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创作模式、思想倾向等几个方面人手,剖析了道教文化尤其是元代全真教对元代神仙道化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道家是与儒家齐名的另一文化,其主要哲学主张是“依乎天理”即遵循客观规律。人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就必须做到“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太极拳既是道家的健身养生术,又体现了道教“清静为天下正”、“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等教理教义思想,是道教理论思想在拳架形体上的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9.
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见素抱朴”、“知足不辱”的价值观与人生宗旨,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立现代生态文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确立社会平等原则,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崂山道士》一文中,王七心中的"道"是道术,而道士心中的"道"是完整的道教思想。道为本,术为末,王七的"道"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道士的"道"则包含着更为宽广的救世理想,是蒲松龄对中国本土道教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