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68年,越美在巴黎举行谈判。中国从1965年起一直坚决反对和谈,但随着各方面形势的变化,中国对谈判的态度逐步转变直至劝告越南适时结束战争。本文通过中国改变态度的原因及中美关系改善的关联因素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认为中美缓和的直接后果对越美和谈是积极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近期美越关系正在向事实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迅速迈进,虽然美越关系的提升系各取所需,双方共同防范中国的意图却不言而喻。因此,中国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越双边关系的发展,但鉴于中国在美国和越南各自对外关系中的分量,中国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越关系的深度发展。冷战后美越这对实力悬殊的双边关系,总体上体现了国际关系中明显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中国与越南经济合作发展的基础、现状和前景出发,阐述了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快发展对越经济合作的趋动因素以及中国在和越南发展合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美国为什么同越南建交?美国同越南的关系一向不睦,在1975年长达21年的越战结束后,美又对越实行严厉的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两国关系长期冷却。今年7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美越关系正常化、现在两国已在双方首都互设大使馆。为什么美国改变政策,实现与越...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利用越南这一战略要地对中国进行遏制。面对美国侵越带来的威胁,中国援越抗美,但双方的对抗以不发生正面冲突为限度。由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尼克松为借助中国影响尽快解决越南问题,需要中国的支持协助,因此主动做出了与中国接近的姿态。中国对当时国际形势做了深入研究后.也相应地做出缓和的回应,利用越南问题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越南因素在中美从对抗到缓和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鸡犬相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双方关系正常化开始,人员往来日益增多,从而促进了双方间旅游行业的发展。广西作为中国对越旅游工作的桥头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同时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广西对越旅游愈发地蓬勃兴旺。在这种大背景下,高素质,专门化的对越旅游高级人才的培养则略显滞后,因此,对越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应该得到相关部门及各高校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越南语中"汉越词"的数量占到越南语词汇总量65%,因此,研究"汉越词"对汉语教学以及越南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全面搜集权威越南语词典中的汉越词,统计出所有变体双音节汉越词,并从双音节汉越词的词序、语音和越化三个角度来分析双音节汉越词的特点,归纳出变体双音节汉越词形成的原因。经研究发现,汉语进入越南语之后必须根据越南语的句法、构词方式来创造新词,汉语词汇已经被越化。此外,变体双音节汉越词还受到越南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和中国南方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建议,一致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11月21日,苏维埃俄国外交人民委员会照会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比利时等国大使,建议立即停战和开始和谈。23日,外交人民委员会又建议挪威、荷兰、瑞典、丹麦、瑞士、西班牙等中立国,就和平谈判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9.
迪化和谈前有关新疆问题的中苏交涉黄建华1945年10月17日,以军事委员会宣传部长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代表,与新疆三区革命政府的代表阿合买提江等人在迪化(乌鲁木齐)举行和平谈判,并于次年1月2日双方签署了《中央政府代表与新疆暴动区域人民代表之间以和...  相似文献   

10.
清朝为了维护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也是为了西南边疆地区的国防安全,政府里面分化出来的主战派想利用刘永福担任越官的事实,阻止法国向越北扩张。于是,他们对刘永福进行了暗中的援助并且策划收复河内。另外,在中法两国的和平谈判中,主战派还揭露了法国人剪除刘永福,踢掉绊脚石的阴谋,谏议清廷不要自毁长城。虽然主战派对刘永福抗法活动的信任有一定的限度,但是他们的联系加强了,为以后的联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伍廷芳是晚清时期外交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参与大量的中美交涉活动,在这过程中他对中美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伍廷芳参与的中美交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见解,我们能加深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美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俄伊犁交涉与中法越南交涉发生在同一时期,可结果却反差很大,其中原委值得深思.关键因素在于:朝鲜问题对两次交涉影响不同;清廷对伊犁和越南战略考虑不同;俄法的和战决心有差异;清廷主要决策者的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经历曲折发展,但总体保持稳定。中美之间战略上的互不信任、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美国“推进民主”对中国的影响都是中美关系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国在重大战略和经贸领域又有许多共同利益,需要相互支持与合作。从短期看,中美关系可以保持稳定趋势,全面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从长期看,中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和政策选择,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急速跃升。美国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就极为重视调整亚太战略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经过近三年的缜密部署和细致经营,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已基本构建成型,对国际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亚太地区的局势新发展、大国关系的平衡等均产生深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调整引发一系列亚太地区新矛盾的产生,并对我发展亚太地区的周边外交关系形成掣肘。但是,中美之间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总体局面并未打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中、美两个大国作为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共同责任,现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要用"大智慧"为中美关系定位战略性的合作新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过去6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在东亚,互不信任的局面正在再度形成。2004年以来,中日之间不和谐的阴影正在扩散。历史问题方面,日本政要接连参拜靖国神社,通过右翼历史教科书,驳回战争受害者要求谢罪和赔偿的请求。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日益强硬,东海油气田成为中日之间新的争议点。日本甚至公开宣布以中国为假想敌。总之,展望中日关系前景,无法乐观;处理不好,“政冷经热”会逐渐走向“政冷经冷”,甚至走向局部冷战。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研究分析冷战背景下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美国的反应及其应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美国一直致力于阻止中苏过于接近以防止新中国成为苏联扩张的工具,但是美国军方与援华集团则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仇视和偏见。随着中苏同盟的建立和1950年上半年中苏同盟关系的顺利发展,美国决策层内再次掀起了对中美关系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争论双方达成一致并形成在中国大陆周边构建战略防御圈的对策。文章认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在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之紧密相关,美国国内决策层对华政策的争论也与之有关,因此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打过一场经济战,但这场战争结束20多年后的1978年,双方又签订了《中日长期贸易协议》,展开了石油贸易。文章在论述这一协议交涉的政治过程之后,从日本的“经济安全保障”战略、中国大陆的外汇战略以及当时牵制前苏联与日本共同开发秋明油田及建设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战略的角度着重考察在石油贸易背后所隐藏的政治外交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外交政策发展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用新的对外政策指导中关关系的发展。他提出发展中关关系要遵循中关间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原则和妥善处理台湾问题。邓小平指导中关建交谈判,促成中关关系正常化。他应邀访问美国,开中国领导人出访美国先河。在1989年中关关系困难时期,打破美国对华制裁,推进了中美关系。他还积极推动中关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并会见许多美国政要和各种访华代表团成员。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美国政府便酝酿调整其对台政策,设计了种种方案,试图与国民党政权这艘“沉船”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但是,此时的杜鲁门政府奉行的是一套互为矛盾的对华政策,所有对台湾政策的考虑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与国民党重新结合在一起。及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政策也最终明朗化。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产生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使得中美两国更加敌对。  相似文献   

20.
最富戏剧性的美国大选结束了,小布什已入主白宫。新总统原则上将沿续美国“单极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但将进行战略调整,把战略重点放在亚太地区。小布什将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克林顿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近期中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损害,但中美的共同利益必将使双方回到“对话与合作”的战略关系上来。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将直接影响21世纪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