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     
伊朗指责BBC干涉其内政据伊朗媒体2月21日报道,伊朗警察局长伊斯梅尔·阿赫迈迪·蒙哈达最近指责英国广播公司(BBC)成为英国军情处干涉伊朗内政的帮凶,并强调将采取合法途径应对这种干涉  相似文献   

2.
寰球传媒     
靠财政划拨难以为继BBC卖掉《广播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商业分支BBC环球公司近日卖出旗下多家杂志,期中最著名的上市周刊《广播时报》由此易主。《广播时报》是一家老牌英国报纸,1923年首刊,主要刊登文字版广播节目,近几年增设文字版电视节目。BBC环球公司说,政府紧缩财政预算,致使主要靠政府财政划拨的英国广播公司难以为继,只得卖出部分资产作为  相似文献   

3.
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报道事实准确和高水平的播音技术而称雄西方广播界,于今年七月中旬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了它的双庆纪念:对内广播六十周年,对外广播五十周年。BBC 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开始播音。最初是由几家无线电广播公司和制造商联合创办的一个私营垄断组织,一九二七年,英王室颁发皇家特许状,将这家私营公司收为公共企业,拥有在英国进行全国无线电声音广播(即针对国家——电视广播而言)的垄断权,并同时改名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其经费来源主要是电视用户交纳的电视执照费,每年由政府收转。由于出世之初便实力雄厚,加之从一九四七年开始,BBC 对外广播部的话动经费由政府拨款的形式提供,因而它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中一向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而这家名义上“独立”的广播公司实则受英国政府控制,与公开表明是政府机构的“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实际上无甚差别。现在,BBC 共拥有二万七千多名职工,机构庞大,设备先进,其无线电广播的水平在西方世界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是执政党,拥有超过8000万党员。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因此不能说中国是共产党国家,就像不能说英国是保守党国家一样。"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BBC专访时说。  相似文献   

5.
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女记者凯特·艾迪,是英国新闻界的新闻人物:1986年4月她作了关于美国轰炸利比亚的现场报道,到10月底遭到英国执政的保守党的严厉批评,被扣上了“感情用事”、“反美”和重复卡扎菲的宣传”等等大帽子;可是,今年2月,皇家电视协会对她的报道却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0,(5):73-73
据伊朗媒体2月21日报道,伊朗警察局长伊斯梅尔·阿赫迈迪·蒙哈达最近指责英国广播公司(BBC)成为英国军情处干涉伊朗内政的帮凶,并强调将采取合法途径应对这种干涉行为。  相似文献   

7.
方刚  殷骁 《今传媒》2011,(12):17-19
作为公立传媒,英国广播公司(BBC)是由政府整合成立的,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政府征收的视听执照费,但BBC却能最大限度的在报道中做到独立和客观,因此其报道经常与政府意愿相违背。本文试从BBC与政府的几次博弈中分析BBC和政府的关系,并由此考察英国的新闻自由,通过揭示BBC如何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实现平衡,为中国媒体处理相关事务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路璐 《传媒观察》2004,(4):30-32
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公共电视台BBC今年遭遇其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去年5月29日,BBC记者吉利恩报道导致两个月后消息透露人武器专家凯利自杀,BBC与英国布莱尔政府相互指责,开始了一场有各种力量在其中博弈的纷争与对抗。而2004年1月28日,英国独立法官赫顿公布凯利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9,(2):84-94
历史悠久的英国BBC因其对商业和政府的独立性一直被看成世界上公共广播电视服务的标杆。然而2017年开始实施的新的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却对BBC的多项运营和管理进行改革,除了内容生产、电视许可费、员工收入等方面,争议最大点集中在BBC的监管权。新宪章规定BBC的监管由独立的BBC信托基金(BBC Trust)改为英国政府的通讯管理局(Ofcom),这引发了人们对BBC独立性的担忧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讨论。本文从BBC新宪章改革的几个重要变化为切入点,探讨在新媒体技术情境和英国社会环境变化下公共服务广播面临的新挑战,并深入探析公共服务广播在外国新闻传播史中的影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韧 《青年记者》2005,(8):52-54
2005年3月7日至1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中国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报道,其下属的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全面出动,推出“中国周”大型报道活动。有官方背景的《瞭望东方周刊》说:“这也是BBC首次针对一个国家特别制作的专题节目。”笔有幸全程跟踪了BBC广播五台“直播”。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29日,BBC播出了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  相似文献   

12.
应英国广播公司的邀请,我于1988年2月至8月赴英考察该国的广播电视业,着重了解英国两大广播公司制作广播电视新闻和时事节目情况。我认为这些情况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或许能起到一点促进作用,至少可以帮助大家开阔眼界。于是,我把在英国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连缀成篇,以飨读者。一、概况及我所看到的新闻和时事节目英国的广播电视业目前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英国广播公司(BBC),这家老牌公司为公营机构,成立于20年代,经费来源除对外广播由政府拨款外,其余的对内两套电视节目、四套广播节目、以  相似文献   

13.
滕原 《新闻世界》2008,(7):51-52
2003年5月29日,BBC第四广播电台“今天”节目播出防务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情报门”事件。布莱尔政府后来向媒体宣布:经过调查,  相似文献   

14.
英国广播公司下属环球公司 (BBCWorldwideLtd)和日本数字数据广播机构MediArk公司 1 0月 8日宣布 ,BBC日本频道将于今年 1 2月 1日在日本正式开播。这是第一家专门为日本观众开播的、由BBC完全拥有的娱乐频道。两家公司还宣布 ,1 2月 1日 ,日本全国的电视观众将能收看到BBC日本频道的节目。该频道除播出喜剧、戏剧、纪实娱乐节目外 ,还将播出儿童节目、学习节目、“脱口秀”和纪录片等。大部分节目都将配有日文字幕。节目将通过日本空中 /完善电视台在东经 1 1 0度上空通讯卫星上的 0 2 5频道播出 ;节目发行与营销则全部由Mediark公…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三十年间,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公营企业转向私营化的浪潮。皮考克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数为经济学家以及自由派人士。皮考克委员会反对以广告为BBC收入的来源,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在英国达到"自由广播市场"的建议。这些建议对英国广播行业改革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中英国在2003年成立的通信管理局(Ofcom)便被视为是皮考克委员会影响下的产物之一。基于此,通过对英国政府对于BBC收入模式的探索,梳理20世纪80年代在技术革新和全球资本主义的潮流,讨论皮考克委员会对80年代后英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证实一位英国武器专家是其有关政府“夸大”对伊拉克战争证据报道的消息来源之后,今天因卷入这位英国武器专家的死亡事件而受到攻击。在就BBC有关英国政府修饰了伊拉克核计划情报的报道进行的一次激烈争论中,英国首相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议员对这个国家广播公司的行为进行了攻击。BBC先前拒绝透露这位消息来源人士的姓名。它说,对于联合国前武器核查员、国防部顾问戴维·凯利的死“深表遗憾”,但坚持自己先前播发报道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一直负责调查有争议档案的议会外交特别委员会主席说,凯利和BBC军事记者吉利根分…  相似文献   

17.
英国政府就BBC颁布的“绿皮书”(近12万字,全称为“BBC皇家管理宪章分析———一个独立于政府的强大的BBC”),由三大部分20个问题组成。它为BBC的运营做了详细的规划。本文透过BBC“绿皮书”,分析了BBC董事会分解的原因和背景,同时解答了广为人们关注的诸多问题:BBC托管真的能在未来代表付执照费者的利益吗?BBC能够履行其责任并有权利批准预算和计划吗?“绿皮书”公布之后各方的反应如何?BBC真的独立于政府吗?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新闻电视台开始向加拿大广播,这是它开办的第一个跨大西洋广播。该台经理克里斯托弗·欧文说,他们计划在今后14个月将其广播扩大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地区,并争取于1993年底实现向全世界各地广播的目标。一年前,该台还开办了一条每天24小时向亚洲广播的新闻和信息频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7日至1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中国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报道,其下属的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全面出动,推出"中国周"大型报道活动.有官方背景的<瞭望东方周刊>说:"这也是BBC首次针对一个国家特别制作的专题节目."笔者有幸全程跟踪了BBC广播五台"直播"栏目组(BBC Radio Five Live)在重庆的采访报道活动①,其间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对于我们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传媒教育者和研究者,还是对于有关的媒介监管部门来说,都有值得回味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27):11-15
在英国政府与BBC关于“政府是否夸大伊拉克武器的威胁程度”口舌之争中,英国国防部顾问凯利成为了牺牲品。在政府施加压力和遭遇记者围攻的情况下,这位59岁的前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成员对朋友说.“不愿活在这样一个世界”,7月18日,他的尸体被警方发现,并被认定为自杀。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7月15日,凯利否认自己是BBC报道的主要信息来源。在7月20日,BBC在征得其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发表声明,证实凯利是BBC报道政府夸大伊拉克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