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中印经济因发展迅速,令世界瞩目,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印度,这是由于中印经济改革的不同轨迹、两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资本形成与经济结构等原因所致,两国经济发展潜力也有差异,两国未来经济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国经济改革是否深入。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欧洲对农产品的需求激增。同是出口农产品并处于边缘地位的加拿大和阿根廷在世界贸易中获得了短暂的优势。由于两国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背景,执行马歇尔计划的美国经济合作署对两国的不同政策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的经济与政治,这分别成为加拿大经济起飞的助燃剂和阿根廷工业化发展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与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它们在经济改革、经济模式、发展绩效等方面的比较,特别是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能够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俄两国经济转轨面临着体制运转方面的系统困难。为此,两国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但改革的效果相差悬殊。总结中俄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对于新时期中国进一步的综合性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密切,这种依赖是一种非对称性依赖,在贸易、投资、金融领域都有所体现.造成这种非对称性依赖的机制包括两国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模式的差异与美元霸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倾向于做两手准备,在防范中国的同时推进合作.对此,中国应积极促进技术创新,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努力提升本国在中美贸易中的地位,以改变现有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南川和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观念、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其它地区具有示范、借鉴和预警作用。因此,比较研冗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相互的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中俄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方式,改革难易的症结可以归结为改革成本问题,改革绩效应是评价改革方式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俄罗斯激进改革失败的原因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韩朝经济发展的迥异原因很多,本文对比两国教育的不同特点,从教育的经济功能视角,就两国在教育功能方面的不同进行一些探索。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规律,决定了适者生存。教育的政治功能固然重要,但教育的经济功能同样重要。期望从中得到启迪,以此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使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1978年末,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始于1990年6月,两国改革的状态及其经验教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程先生就中俄经济改革中的目标、路径和绩效等主要问题作一比较,并提出若干与国内外学术界不同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范围与结构 本主题主要与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的内容有关,涉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两个专题和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等学习要点,体现了苏、中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关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化引起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有效率的轨道。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工业投资不能无节制地进行,否则将招致人类的自我毁灭,经济发展应该通过非工业化的方式来实现。两种观点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基本内涵的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12.
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是改革后我国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三种模式的成功在于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并不断突破约束条件.约束条件的变化和差异的缩小决定了“模式“的不断演变和趋同.表明任一模式都是不断创新演进的过程,各地应努力培育发展的条件,充分发挥民间的力量,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经济理论中,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常常是作为三个不同的分支学科出现的,而这种分离就使得研究者之间各自为政,导致了难以全面地理解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事实上,从财富的角度来看,三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同时从这种统一性出发,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的历史上,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实际上是在人类自身三个基本需求的支配下,按各个需求相对于人类自身利益轻重缓急的先后程序逐步形成起来的。本文对此作了论证,并据此把这个历史经济发展有规则的现象命名为需求法则。  相似文献   

15.
运用增长极理论来发展地方经济,会导致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四川提出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对于缩小全省各市州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分析了川东北经济区的制约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资金不足;大型龙头企业缺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从而提出的对策是:做大经济规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区域"抱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形态是高等教育因而也是高等学校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映社会与高等学校关系的高等学校职能,自然要受其制约,并随着它的转化而变化。所以,三种经济形态下的高等学校的职能也截然不同。高等学校职能随着经济形态转换而演变的过程体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经济形态是高等学校职能存在与演变的主要社会基础和动力;知识的发展及其价值和作用的变化是高等学校职能演变的直接动因;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演变是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高等学校职能的演变是其内涵和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锋  李铁伦 《天中学刊》2002,17(2):51-53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基础,而且不同类型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仍须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截面和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综合测度分析:首先基于 1978-2016 年各地区人均 GDP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而后基于我国 30 个地区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HDEA和SBM综合模型基础上得出我国四个区域 30 个省份的经济相对发展效率,并结合理论模型和静、动态面板模型对四个区域经济发展效益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东、中、西部差异较大.对于区域经济效益效率整体上略呈 W型,并且伴有一定的省际差异,东西及东中西部差距较大,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益效率的影响机制作用效果有所不同,文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给予分析,表明各区域之间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对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此实现稳定、健康、高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冀中南经济区,以带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打造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冀中南四市地理上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模式相近,经济生产总值具有一定规模,更有便捷的交通使其连为一体。但是,冀中南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来说,从生产力优化配置、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资源优势以及对人才尤其是高校人才的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人才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的研究,针对冀中南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高校人才集聚效应助推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