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的星占著作,流传下来的只有李淳风《乙巳占》和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两部作品。虽然它们大量地记载了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彗星、流星以及云气等天文现象的占卜意义,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占卜预言事实上也体现着中古时代天象观测与记录的重要成果,因而《乙巳占》和《唐开元占经》成为考察唐及此前的天文成就以及政治军事研究的重要资料。不过,在敦煌石室文书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天象预言,“白衣会”在汉唐天文志书中多有记载.其意本为古人在肉眼观测下对昴宿星气形状的一种直观描述,并无特别含义.以后,随着占星术的发展,“白衣会”被赋予了丧葬凶祸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4.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5.
“六经”,“是泛指古代的经典著作,古代思想家的语句”;“注我”,“就是引用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或古代思想家的话语来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林兴仁《句式的选择和运用》)古人、今人说话写文章都十分重视引用。新闻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文体,引用法在此中的应用的频率自然是很高的。不过,“六经”的内容在这里已被扩大,不仅有“吉言”,还有  相似文献   

6.
论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王俭及其代表作《七志》在目录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其开创了用传录体编写叙录的先河。通过分析《七志》的类目设置及王俭所出生的琅琊王氏家族和其本人的经历,揭示《七志》产生的时代特征,即“以孝为先”、“以孝掩忠”,用抽象的“德”取代具体的“忠”是其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一、《天地瑞样志》的序和构成《天地瑞祥志》一书在中国已不存,即属佚存书。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新唐书》“艺文志”中也未见著录,宋代以后在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天文档案遗存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有文明史以来,中国就设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天象观测与研究,并形成天文档案.它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天文观测记录及其所形成的星图星经等;二是历书档案.历代绵延不辍的天学机构既是天文档案的形成者又是主要管理者,其良好的保管制度和各朝天文史志的编研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天文档案遗存,它可分为两大类:直接遗存与间接遗存.  相似文献   

10.
宋志标 《青年记者》2006,(13):11-12
记者:为什么命名为《物志》?它和消费主义的某些追求有关吗?易海燕:《WOW!ZINE·物志》(www.wowzine.cn)含义,“物”诠释多元生活中物化的精神;英文“wowzine”,“物”也是“wow!”的谐音,表示看到它的第一眼发出的的惊呼声。《WOW!ZINE物志》的内容涵盖生活热点话题以及娱乐时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23,(1):52-54
<正>本书以《汉宫春晓图》《鹊华秋色图》等24幅经典中国画为案例,感受二十四节气何以“入画”,又何以“如画”。作者引领读者在中国画里感受大美的天、地、人,释读磅礴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捕捉古代画家们作为一个寻常人的幽微的真性情,解密古代画家植入画作中的人格象征、隐喻以及精神品性,从而读懂古人、读懂古画,也读懂如画的二十四节气。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史料》2004,(2):111-111
西方古代开始成形(已不是讲学的讲义)的百科全书,是古罗马瓦洛(Varro,前116-前27年)编的《学科要义九书》(Disciplina-rumlibriⅨ)和普里尼(PlinytheElder,公元23-79年)编的《博物志》(Naturalishis-toria,又译《自然史》)。这些并不以“百科全书”为书名的著作,被认定为西方古代的百科全书,那么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不是百科全书呢?外国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学者回答是肯定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以报道人文和天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新闻在传媒中的分量和影响不断增大的今天,如何把社会新闻放在文化的背景下,深入发掘,提高品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备受新闻界同仁及受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四)、查古代事物 事物,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汉语大词典》) 古代事物,即在历史上存在过、发生过并见于历史记载的古代自然、社会现象,包括: 天文:日月星象,风雨四时等; 地理:山原河海,城乡边塞等; 人事:国事家事,文治武功等; 文化:诗书礼乐,文学艺术等;  相似文献   

15.
梵净沧桑     
梵净山 ,在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山体庞大 ,层峦迭嶂 ,群峰耸翠 ,周围号称七百里 ,金顶海拔 2 4 94米 ,在江口县境内 ,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历史上梵净山有许多名称。《汉书·地理志》称三谷山 ,说是“辰水所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为“三悟山”。说“三悟山”铜仁大小两江并源于此。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它“一名辰山 ,在麻阳西八百三十里”。明曹学亻全撰《贵州名胜志》说“九龙 ,俗名饭甑山 ,高百余丈 ,下分九支 ,铜仁大江之水出焉”。故又名“九龙山”。此外 ,还有“月镜山”、“江头山”等名称。自明万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年龄代称各异,就是同一年龄也有不同的代称。 始龀 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因此古人称男8岁、女7岁为“如龀”。如:“有遗男,始龀。”(《列子·汤问》) 幼学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便截取“幼学”二字作为10岁的代称。 及笄 笄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故后人称女子年达15岁可以出嫁为“及笄”。 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人,故男子20岁称为“弱冠”。 而立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意即30岁有所成就,后将“而立”作为30岁的代称。 不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故后人常用“不惑”代称40岁。 艾服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宫政。”后因以“艾服”作50岁的代称。 知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指懂得天意旨。旧时因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 耳顺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人便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花甲 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年,故称六十为“花甲子”。后简称为“花甲”。 古稀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便以“古稀”作七十岁的代称。 耄耋 耄,耋,老也。古称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17.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留下了比较详细记载的“革命”——这个现代中国人熟悉之极的词的本意是指改朝换代,即革除前朝的天命。周人又极热衷于谈论天命的转移,以及怎样能使天命长久眷顾本朝。因此关于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留下了不少记载。现代学者对于这些记载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解决年代学问题上。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至今异说纷纭,尚无定论。不过,古人记载武王伐纣时的天象.并不是为了替后人提供考证年代学问题的档案,当然更不是为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作科学资料的记录。古人记载这些天象,主要是着眼于天命的转移,因  相似文献   

18.
云梦睡虎地秦街中的《日书》甲、乙篇,主要记载的是古人选择时日以趋吉辟凶的内容,属于古代的“日者”之术。这类书后世称为“通书”:今日民间还保存着有类似内容的“黄历”,说明这一风俗流传的久远。与面世通书稍有不同的是,《日书》甲、乙篇中还记录了一些鬼怪和驱除鬼怪的方米,尤其是《日书》甲篇中的《法咎》篇,更是这一内容的集汇,从中可以看出楚地“信巫鬼、好连把”的民俗及一些道家方米的来源,也可以考察古人鬼神观念的演变。秦简《洁咎》篇中记载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鬼怪,共计有四十余种:刺鬼、丘鬼、单鬼、哀鬼、棘鬼、中…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里,有些报刊互相转载、摘登为古人封“家”的文章,说《苏东坡也是一位医药学家》、《孔子是一位音乐家》,甚至说俄国诗人普希金是一位“经济学家”。这种为古人封“家”加冠的作法有何必要? 古代名家,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早已为人所公认。“术业有专攻”,有专才有“家”。一  相似文献   

20.
《钦定国子监志》的篇目设计别户分门,至周且备,特色突出,图像纷呈,可谓是古代社会中太学志的典范之作,其所体现的篇目设计的宗旨和具体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编纂相关的志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功用。《钦定国子监志》在促进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学教育研究以及中国教育史和北京史研究方面都有极强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