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让我们来看看巴西著名对话教育思想家保罗·弗莱雷的看法。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批判了教育中的“存储行为”,指出这种教育是将知识和真理“储存”进学习者的头脑中,书中明确批判了“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的观念。为彻底改革这种教师存放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的实质是思想与思想、观念与观念的碰撞过程。这就为个性化阅读提出了客观的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它有哪些特征?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又该如何有效实施呢?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语文课上师生如何借助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呢?我在20余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语文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样明示:“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对话”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但对对话教学的实效性关注不高。“对话”及“对话教学”的涵义是什么?有效对话教学有什么特征?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对话?这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有一种观点就广泛传播开去:阅读即对话。于是有人呼吁:语文阅读教学的独语状态已经延续得太久,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深受其苦,亦招来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批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施“对话式”语文教学。当然,这种独语状况被摈弃后,有目其睹的结果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喧哗与骚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下面两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语文课如何完成这种对话,实现高效课堂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认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并积极倡导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之与鱼”,更要“授之与渔”,其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凭借教材提供的条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拉丁美洲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界定为一种对话,这无疑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独语状态,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教师的知识处于权威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即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下面我谈谈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作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中的和谐对话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之间的对话互动中,情感对话是很关键的一环。因为对学生来说,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因此,阅读教学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情感熏陶”与“语言发展”的统一,必须重视情感对话。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情感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演奏好这首情感对话进行曲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纲要倡导“互动”教学,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目的是确立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这首先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意味着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结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参与热情的高涨,创造性的解放。“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对话式”教学。它是对话主体间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在对话中,教师…  相似文献   

16.
周鹏 《学语文》2008,(6):14-15
有学者指出.我国的语文教学可望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对话型”。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强凋学习主体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尊重与关注,它们构成了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为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我对话以及进行批判反思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教育。对话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师生交流、情感的融合,与现代教育观念相符合,随着课改的深入,对话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传话、独白的方式,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对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教育缺乏对话,教育呼唤对话。”这是倡导对话教育的张博所坚持的论调。《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对话永恒地存在呢?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让我们来看看巴西著名对话教育思想家保罗·弗莱雷的看法。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批判了教育中的“存储行为”,指出这种教育是将知识和真理“储存”进学习者的头脑中,书中明确批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