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伊斯兰教历史上,经常出现一种周而复始的宗教复兴运动即伊斯兰复兴运动。每当穆斯林社会出现信仰松驰、消极腐败等内忧和外来势力干预等外患时,伊斯兰教界内部就会兴起宗教复兴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逐渐成为伊斯兰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要把伊斯兰复兴运动推向新的阶段。后冷战时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根源。这种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使其具有若干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广泛发展 ,70年代以来 ,伊斯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进入土耳其的政治生活之中。从那时起 ,在多种力量推动下 ,土耳其的伊斯兰政治经历了许多变化 ,这从繁荣党和救国党之间的差异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90年代土耳其的伊斯兰主义政党在世俗主义势力的压力下被迫在许多方面与世俗主义妥协 ,但这并没有促进土耳其的民主。道德党的出现将会给土耳其的伊斯兰政治带来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萨达特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出现了学生大规模“回归”伊斯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组织上倾向于联合和集体行动、思想上倾向于激进和暴力、着装上主张恢复传统服饰。由此可以引发我们对这一时期埃及伊斯兰运动的进一步思考。只有当遭受外力推动的时候,宗教才会显示出它的力量,伊斯兰运动并非源于伊斯兰教本身,而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聚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作为当今打着“宗教复兴”旗号的一种国际政治力量,它的产生、发展和兴起是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国家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它的表现形式各异,其中的极端主义派别以暴力或恐怖手段从事反对异教徒、反对世俗政府的活动,对许多地区和国家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即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探讨,并对它其中的宗教极端势力在新疆的危害做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苏维埃政权初始时制定的正确宗教政策在列宁逝世后发生了变化。打压宗教,划分民族,文字改革使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斯坦处于停滞和衰微状态。自80年代中期以来哈萨克斯坦出现了伊期兰教的意义,伊斯兰教的社会地位上升,宗教教育发展迅猛,宗教团体活动积极。当今的哈萨克斯坦奉行世俗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政教分离,国内伊斯兰教人士的活动仅限于宗教事务方面,但在对外关系中十分注重伊斯兰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马来西亚兴起伊斯兰复兴运动,对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沿革、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典型组织和团体、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以及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国外关于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成果,提出国内学者需要推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复兴是当代世界伊斯兰复兴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变迁的原因 ,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复兴与中东和西亚地区的伊斯兰复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中亚伊斯兰复兴的历史地理条件入手 ,分析中亚伊斯兰复兴的原因、特点、影响 ,并与中东、西亚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作适当的比较 ,说明伊斯兰教对中亚五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和对地区格局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原教旨主义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来,在以中东为中心的亚非两洲广大地区,伊斯兰教复兴运动日益高涨。由于伊斯兰国家数量众多,情况各异,又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因而在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形成了不同的力量和思潮。其中要求恢复伊斯兰固有传统、恢复早期伊斯兰教“纯洁”教义,“净化”伊斯兰生活方式的原教旨主义思潮影响日益扩大。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震撼世界,近年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事态发展,更引人注目。原教旨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政治思想,本文仅就其产生、发展的根源略加探析。  相似文献   

9.
70年代以来,在以中东为中心的亚非两洲广大地区,伊斯兰教复兴运动日益高涨。由于伊斯兰国家数量众多,情况各异,又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因而在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形成了不同的力量和思潮。其中要求恢复伊斯兰固有传统、恢复早期伊斯兰教“纯洁”教义,“净化”伊斯兰生活方式的原教旨主义思潮影响日益扩大。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震撼世界,近年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事态发展,更引人注目。原教旨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政治思想,本文仅就其产生、发展的根源略加探析。  相似文献   

10.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宗教氛围最为浓厚的国家。在伊斯兰教复兴的过程中,以宗教为旗号、以建立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社会为目标的宗教极端主义在塔国出现和蔓延开来。塔吉克斯坦政府治理失效、经济发展滞后、伊斯兰教复兴和宗教教育不足是宗教极端主义在该国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世俗主义是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凯末尔的六项原则之一。土耳其是在凯末尔世俗主义的指导下,第一个大规模推行以现代化为核心的世俗化改革的伊斯兰国家。世俗化改革不仅对土耳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中东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因此,分析与总结土耳其实施凯末尔世俗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中东地区其他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图对凯末尔世俗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土耳其在现代化实践中实施世俗主义改革原则的利弊得失加以历史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凯末尔改革中的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凯末尔世俗化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继承了早期的世俗主义,另一方面是由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推动。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但改革只局限在大城市和精英阶层,这种局限性为日后土耳其的伊斯兰复兴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经济是当代土耳其新生的经济力量,主要由伊斯兰银行、股份公司和个体企业三部分组成。伊斯兰经济具有浓郁的宗教道德因素,对促进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和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一定的作用,反映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相比新教伦理,伊斯兰教对土耳其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持久。研究伊斯兰经济有助于揭示战后以来土耳其伊斯兰教的价值转向,并为全面理解当前土耳其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邓明波 《双语学习》2007,(11M):225-226
以“9·11”事件为代表的当前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之关系已成为热点问题。表面上看,当前一系列恐怖事件都有着伊斯兰教背景,以至于被称作“伊斯兰恐怖主义”,但实质上,其与伊斯兰教之间并无一一对应的充要关系,与伊斯兰教主流思想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恐怖主义的真正主体和幕后操纵者中有一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伊斯兰极端势力,而这种宗教极端主义仅仅是伊斯兰教中非主流的小部分,甚至可以认为这种极端思想已不属于宗教。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起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国际局势影响巨大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出现与发展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根源,中东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挫折使伊斯兰复兴主义全面兴起,原教旨主义对本土传统化和宗教价值观的高扬在伊斯兰世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伊斯兰源教旨主义的兴起也是伊斯兰明受到西方明冲击从而产生对立冲突的结果和中东和平进程迟滞不前的产物,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扩张导致了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激进主义潮流。  相似文献   

16.
本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本着发掘宗教中有利于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因素,从伊斯兰教社会伦理道德与经济伦理道德两个方面,论述了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现代化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合法性是当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从伊斯兰国家的传统视域来看,伊斯兰教传统是最主要的政治合法性来源,其政权的更迭、政治制度的建构无不以伊斯兰教为基本架构。当前,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推进,传统的政治合法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大穆斯林民众开始从伊斯兰教传统来反观现代化的成败得失,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则是以"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来重建政治合法性的勇敢尝试,其目的是要重新确立伊斯兰的政治属性,摒弃形形色色有悖于伊斯兰的政治弊端,重建伊斯兰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18.
国外学者比较重视苏联时期中亚伊斯兰教研究,成果较多。冷战时期,西方学者主要关注伊斯兰教与苏维埃政权的关系、伊斯兰教在苏维埃国家反宗教和无神论宣传中得以存活的原因,以及伊斯兰教能否构成苏维埃政权的潜在威胁等;苏联解体后,主要关注中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及其与中亚民族主义的关系。国内学者基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无神论教育的前提,关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发展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对中亚伊斯兰教史缺乏深入研究。无神论教育、官方伊斯兰教、民间伊斯兰教及其相互关系应是研究苏联时期中亚伊斯兰教史的重点,我国学者还需充分利用苏联和西方学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以推动中亚伊斯兰教研究的深入开展,进而借鉴苏联时期无神论教育的经验教训,开拓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宗教的世俗化和普世化是当代宗教发展的主流。我们认为 ,是否具有世俗化和普世化的基本特征正是宗教与邪教的历史主义划界标准。邪教是宗教的历史反动。相反 ,新兴宗教运动是当代宗教发展的支流。如果以宗教世俗化、普世化为衡量标准 ,“新兴宗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顺应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另一类则是违背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如原教旨主义、邪教等等。前一类比较少 ,后一类比较多。对于中国来说 ,2 0世纪 80— 90年代是一个“精神文化空间”逐步变成“信仰真空”的时代。所谓“信仰真空”是指任何一种传统或者现代信仰在民众“精神文化空间”中无以确立 ,导致失落 ,从而为其它信仰提供可乘之机。邪教正是这样乘隙而入。它是一种错误的、有害的“信仰填充”。如何重建 (重构 )我们这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空间” ?笔者认为 :第一 ,重建科学精神 ;第二 ,重建人文精神 ;第三 ,坚持“政教分离”原则 ,推动宗教世俗化 ;第四 ,坚持“宗教宽容”、“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推动宗教普世化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化复兴运动”是国民党当局1967年起针对大陆的“化大革命”在台湾及海外一些地区推行的一个长达30余年迄今仍在继续的社会化运动。其历史之久、推行之广、影响之深在中华思想化史上都是难得的。一方面它从属于国民党“反共建国”的政治、军事目的,是其“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具体体现和对大陆“化作战”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对清除台湾殖民遗留,台湾经济、教育的发展,中华化的现代转型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努力与探讨,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