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管子·权修篇》在2000多年前提出了朴素的教育经济观。"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管子·权修篇》摘录管子的这一论点,从治国安邦这一重大利益着眼,不仅充分揭示了教育培育人才的重大政治意义,而且肯定了教育树人的巨大经济作用。它将教育树人的价值与种谷、树木做比较,形象而深刻地指出:教育树人,不像种谷、树木那样只是有一年、十年短期效益的小计,而是具有"一树百获",能够长期获得…  相似文献   

2.
“压岁钱”     
春节前夕,大儿子一家三口来帮我和老伴“大扫除”。儿媳在整理写字台时,发现了我装订好的2005年全年的《老年教育》杂志,她随手翻阅,竟一见钟情。打扫完卫生,连水都没顾上喝,便拿起杂志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来,一副如饥似渴的样子。春节这几天,儿媳一不出门,二不看电视,把我珍藏了几年的《老年教育》全部翻出,细细地品读起来。“过去一提起‘老年刊物’,便觉得乏味无聊,没想到《老年教育》这样丰富多彩。这是我退休后读到的第一份老年刊物,也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刊物之一。爸爸,想不到咱家还藏着这样的‘宝贝’啊!”儿媳扬了扬手中的《老年教育》,兴高采烈地说。  相似文献   

3.
“地书”缘     
读了冯宪珍同志发表在《老年教育》杂志中的《"地书"与梦》一文,颇有又逢知音的感觉。我写"地书"也有三四年了,其间,还发生了许多难忘的小故事哩。  相似文献   

4.
施海红 《现代教学》2014,(9X):66-67
<正>我刊2014年6B上所刊登的教育案例《这条"慰问短信"该不该发?》,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回应,不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特此摘录若干回应方案,以飨读者。小林同学的想法,是"合情"但"不合理"的。如果我是其班主任老师,不会要求全班同学给小林发这条慰问短信。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小林想法中"合情"的一面。高一是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学校生活的重要阶段。因为脱离了熟悉的初中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陌生的高中环境。所以进入高一阶段,  相似文献   

5.
跨世纪情缘     
<正>我与《老年教育》相识于上世纪末,而《老年教育》自创刊至今,跨了世纪,我的生命也跨了世纪,因此可以说,我与《老年教育》有着跨世纪情缘。1999年9月,在一次查体中,我被诊断患有多种慢性病。医生告诉我:"乙型肝炎和糖尿病相互矛盾,并已处于中晚期,很难治愈了。"难道生命走到了尽头?从未住过院、平时很少吃药的我,一下子坠入痛苦的深渊。这年的年  相似文献   

6.
继1992年出版写教师的教育三部曲之一《泛舟诲海》、1998年出版写校长的教育三部曲之二《圣园之魂》之后,我的"教育三部曲"之三《播种辉煌》于近日出版了。面对这三部书,我不禁思潮起伏,四十五度春秋的往事历历在目,恍然如昨。当年正读师大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下旬,我在一次会议上,应邀以从生命的视角,解读老年教育为题作了一次讲座。当时,曾对《金陵老年大学学报》2009年第一期刊登的几位学者对我撰写的《对老年生命教育的思  相似文献   

8.
愕然 《甘肃教育》2014,(19):79-79
正201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第3版载文《莫言获奖名至实归》,文中如是写道:"这两部作品的译者叶戈罗夫接受《消息报》采访时表示,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名至实归。"无独有偶。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第4版所载刘盛友先生文章《"杰出"的考量》中也用了"名至实归":"中年如夏花之灿烂,如日中天,一些人成就卓越,称‘杰出’名副其实;老年如秋叶之静美辉煌,一  相似文献   

9.
<正>崇拜于永正老师是从读他文章开始的。1998年,在《江苏教育》上,我读到《这里是一片语文教改的"芳草地"》一文,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语文教改。在这篇文章里,我第一次读到了于永正先生的名字,也见识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此后,《江苏教育》上陆续刊发了于老师的《导入的艺术(上)》《导入的艺术(下)》《"熏锅屋"》《说"和谐"》等  相似文献   

10.
刘波 《教师博览》2010,(12):38-39
我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在2007年以前,我主要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心理专业类的刊物。从2007年开始,我阅读《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综合教育类的刊物。从2008年开始,我阅读教育类的著作。可见,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学科专业类刊物、综合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这样的三部曲。当然,后面的阅读是包括前面的,如我在阅读教育著作的同时,还阅读着综合教育类刊物和学科专业类刊物。在我的专业阅读上,有一本书,点亮了我阅读路上的心灯,让我进入了专业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就是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看《汉字英雄》了吗?连着两期的"汉字秀才"都是一中的!李佳璇和牛济原,好厉害!"2月8日,石家庄一中贴吧里的一个帖子引起不少学生的关注。牛济原和李佳璇,石家庄一中的两位著名学霸,在《汉字英雄》第二季初赛中力挫群雄,分别在自己的组别里胜出,夺得"汉字秀才"的称号。继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河南卫视重磅推出了文化综艺节目《汉字英雄》,在中小学校园中再次点燃了一场汉字风暴。这档节目以  相似文献   

12.
《笑林》中有一则笑话:一个人死了母亲,请一个秀才写祭文,秀才却写成了祭父亲的祭文,他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从圣书上抄来的,圣人不会说错话,想必是你家死错了人。”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笑过之后又引我深思。照搬书本,不重实际的风气,自古至今都很普遍。如:赵括的纸上谈兵使赵军全军覆没;解放初期,我国按“苏  相似文献   

13.
“丢”钙     
路工 《老年教育》2006,(1):31-31
与《老年教育》相识多年,感情笃深,即使外出探亲旅游,也总是“结伴同行”。我为此编了两句顺口溜:老年教育随身带,一有空闲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古时候有个秀才,虽才华横溢却又有点目空一切,他的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就决定找个机会教训教训他。有一年,秀才参加了科考,自感考得不错,就故意在考试之后问了老师一句:"听说您会测字算命,能否给学生算算前程?"老师问:"但不知所问何事?"秀才回答:"我想请问录取名次。"  相似文献   

15.
屠林明 《语文知识》2004,(10):23-23
在报刊上介绍保健及医药知识的文章中,摘录到下列标题及文句: ①《海鲜吃法不当可诱发疾病》(《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4月7日) ②《吃太成可引起白内障》:“如吃得太咸,可增加患白内障的危险……这  相似文献   

16.
正石门老年大学是一所起步较晚的县级老年大学,2006年4月开始筹建,次年11月就成为湖南省首批"老年大学示范校"。学校能取得又好又快地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也离不开《老年教育》杂志的指导和引领。靠《老年教育》接"天线",找准老年大学方位。筹建之初,我们偶然从网上  相似文献   

17.
不解之缘     
吴士美 《老年教育》2006,(12):30-30
光阴如流水。我与《老年教育》的不解之缘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 时光追溯到2001年,我为庆祝建党80周年所写的一篇演讲稿《追求》被《老年教育》发表了!更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因此结识了刘俊奇总编。他是一位令我敬仰的人,话不多,但句句流露着真诚:“《追求》一很有激情,有激情才能写出好章。希望看到您更多的佳作!”他鼓励的话语,使我从此笔耕不辍,也从此与《老年教育》的编辑们结下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节选了关汉卿的著名戏剧《窦娥冤》。剧中有一段蔡婆婆的唱词:“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奏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症死了。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将除了也。”教材对剧本中的“弱症”注释为“肺痨的别称”,笔者以为此注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洪宇发表了《我的阳光教育论》,这为探索“阳光教育”的学校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方向,去年12月和今年元月,武汉市25中学校领导两次上门向周教授请教“阳光教育”,与周教授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在谈话中周教授就“阳光教育”提出的背景、内涵及主要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阳光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为让更多正在探索实施“阳光教育”实践的学校了解“阳光教育”,现将《我的阳光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艳 《山东教育》2011,(25):33-34
又学完了一个单元。这组课文连续有三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对其教育一番。孩子们也只好很无奈地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