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格涅夫笔下的普希金外貌是 :“黧黑而不大的脸 ,非洲人的嘴唇和露出的洁白牙齿 ,短短的连鬓胡子 ,几乎没有眉毛的高高的额头下一双黑黑的、尖酸刻薄的眼睛 ,以及一头鬈曲的头发……”对普希金的母亲纳捷日达·奥西波芙娜又是这样描述的 :“这个姑娘有一种独特的美 :略长的双眼 ,鹞鹰般的侧面 ,微黑的肤色。人称她是‘美丽的混血儿’。……她从不隐讳她的祖父是阿比西尼亚人(埃塞俄比亚人)。她优雅的外貌中确实隐含着一种阿比西尼亚人的痕迹。”由此可以知道 ,普希金具有一部分非洲黑人的血统。普希金的外曾祖父伊勃拉基姆(1697?~…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一封臭名昭著的匿名信曾给大诗人普希金带来厄运,给俄罗斯带来空前灾难,给世界带来巨大损失。但是,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人们尚未搞清它的作者是谁,以致某些通俗作品认为,诗人的死是“民族的悲剧……变成了庸俗的家庭争斗:丈夫、年轻漂亮的妻子及其家庭的破坏者——一位美男子,年轻的近卫重骑兵军官”。当然,导致这种错误的认识是有原因的。1836年11月4日,普希金收到了一封诽谤他妻子娜塔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罗娃对他不贞的匿名信,为了维护自己和妻子的名誉与尊严,普希金毅然决定同丹特斯进行决斗,因为丹特斯早就在追求娜塔丽娅·冈察罗娃。但是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普斯科夫土地绵亘在俄罗斯西北部。在不甚宽阔的索罗季河下游,星罗棋布的小湖,间或与河道的支流相连。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三山村、彼得罗夫斯克村、萨甫金诺村即坐落于此。它们的庄园里有公园、花园和森林。这里有沃罗尼契古堡遗址,这是十四至十六世纪昔日农奴制的陈迹;还有古老的圣山修道院。而在雀山的古教堂旁,则是亚历山大·普希金的墓地。这就是现在的国家普希金文物护区的领域。米哈伊洛夫斯克是1742年沙皇赐给普希金的外曾祖父阿勃拉姆·汉尼拔的世袭领地,后者是彼得  相似文献   

4.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莱蒙托夫1814年生于莫斯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哈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受匿名信的侮辱,而与法国大革命的逃亡、禁卫军官丹特士进行决斗。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了重伤,29日逝世,死时38岁。莱蒙托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至极,当即写下了名的诗篇((i寺人之歹盼。诗人对杀害普希金的凶手投出了匕首般的诗句,激怒了沙皇,震惊了整个社会。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自安排下,他被流放到高加索。由于外祖母的奔走,诗人于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1840年2月有人煽动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与莱蒙托夫决斗。决斗中对手没有击中,莱蒙托夫朝天放了一枪,[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三套马车在被车轮辗得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用尽气力,但是速度仍然缓慢。马车上的乘客有的打盹,有的聊天,讲一些未经雕琢的朴素的故事以排遣旅途中的寂寞。普希金那个迷人的中篇里的主人公和情节,也许就是这样从某位多话的旅伴那儿听到的。这个古色古香的家族传说,我也是听来的。当然,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流传,它不可能保持原样。有的说法已经同普希金当年听到的不一样,但是主要内容是保存下来了的。我尽是把听到的全部如实写出,不加丝毫增删。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不久,阿列克谢·亚历  相似文献   

6.
诗人之死     
四普希金与之最后商谈决斗事宜的是从来也没有成为他的朋友的中学时代同学丹扎斯。1820年普希金想自杀时,守在他身边的是象恰尔达耶夫和尼古拉·拉耶夫斯基这样一些朋友。他可以跟他们讨论生和死的问题。如今他不得不求助于一位思想上和他格格不入的老同学。在那些为纪念自己中学时代  相似文献   

7.
薇拉·谢尔盖耶笑娜(1882—1975)是列·尼·托尔斯泰的女仆。她出生于雅斯纳雅·波良纳,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因而有机会耳闻目睹托尔斯泰的工作和生活。这个回忆录由她口述,由苏联哲学科学院通讯院士尤·伊·巴拉兴于1974年3月20日纪录。  相似文献   

8.
阿赫马托娃的信 1956年,莫斯科正在召开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法捷耶夫因病未能出席会议。一天,有人交给他一封诗人安娜·安德烈耶芙娜·阿赫马托娃的来信。信中请求法捷耶夫救救她在狱中的儿子。阿赫马托娃一向十分尊敬法捷耶夫,在她的心目中,法捷耶夫既是一个大作家,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尽管此时法捷耶夫已不再担任作协的领导职务,但阿赫马托娃仍向他发出了求  相似文献   

9.
汤姆·林肯当时正在寻觅一个女人,作为能与他同甘共苦的终身伴侣。汤姆的目光落在一位皮肤浅黑的年轻女子身上。她是露西·汉克斯的女儿,又是托马斯和伊丽莎白·斯帕罗夫妇的养女,与斯帕罗家一起生活,因而人们时而叫她南希·汉克斯,时而叫她南希·斯帕罗。1784年,露西·汉克斯在弗吉尼亚州生下了女儿南希后,便抱着她那襁褓中的宝贝儿沿着“荒野大道”,经过坎伯兰加普,来到了肯塔基州。南希的母亲出这趟远门时才19岁,把南希的父亲留在弗吉尼亚州。在润湿的薄暮中,她会朝着裹  相似文献   

10.
1960年,玛丽莲·梦露已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传奇式人物。她已与阿瑟·米勒结了婚,在演员排演场的讲习班里受到鼓励,她梦寐以求的成就似乎是近在咫尺。很难得,她给法国记者乔治·贝尔蒙特一次会面的机会。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接待来访者。两年后,在她36岁时,她就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11.
刘淑 《世界文化》2002,(1):34-36
克劳蒂娅·希弗是德国著名的超级模特儿,她的身高为1.83米,她的三围分别为90—62—91,她以迷人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男人的心。克劳蒂娅·希弗模特儿生涯从伦敦开始,一路经过巴黎,最后到达纽约,得到了人们只有做梦时才能得到的薪俸。克劳蒂娅·希弗其实正是遵循着一个常规:形象就是财富。她逗留在T型舞台的地毯上,从未有过丑闻,是值得公众赞颂的。中学生成了超级模特儿克劳蒂娅·希弗生于1970年8月25日,正是由于她那迷人的倩影,才使她走上了模特儿生涯。1987年,克劳蒂娅·希弗17岁时,一个名叫“大都会…  相似文献   

12.
终结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1806-1861),另一位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她是“先拉斐尔派”著名画家但丁·加布里耶尔·罗塞蒂的妹妹。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她天生丽质,常做“先拉斐尔派”画家的模特儿。罗塞蒂一家是来自意大利的流亡者,他们的父亲是意大利烧炭党人,流亡伦敦后担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语教授。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年12月5日出生于伦敦,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完全靠家庭教学,精通英语、意大利语…  相似文献   

13.
与丈夫德维特·华莱士(1889—1981)共同创办了《读者文摘》的莱拉·阿奇逊·华莱士于1984年5月8日一个浓雾笼罩的早晨,在纽约州韦斯切斯特县住宅里悄然辞别了人世,享年九十四岁。在由她经手营建,而又为她无限喜爱的宽阔的华莱士宅邸——“高窗”的周围,仍如往年,盛开着色彩斑斓的水仙花和郁金香。莱拉·阿奇逊·华莱士将她的一生和绝大部分财产献给了文化艺术的振兴和保护事业。因修建水库而使尼罗河水量增加,为挽救古埃及阿布·新贝  相似文献   

14.
玛格丽特·福斯特是一部权威的伊丽莎白·勃朗宁传记的作者。她的这部初为人知的长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伊丽莎白·勃朗宁的女佣人。在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秘密结婚前,她护理了病魔缠身的女诗人达两年之久,随后又同这对私奔的夫妇逃往国外。这就是“威尔逊”的故事,一切事情都是通过她的双眼反映的。有关威尔逊的一切情况,我们只能通过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的书信可以了解到;而福斯特以她那丰富的想象大大充实了这一故事。这是一个美妙的主意,作品也写得近乎完美,但小说的篇幅过长,结构显得有些松散。这部小说具有英国维多利亚  相似文献   

15.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于1864年5月11日出生在英国。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学者,数学教授。母亲撰写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教数学,帮助丈夫著书。艾捷尔·丽莲自幼生活穷困。父亲去世时,她才半岁。此外,家里还有四个小女孩,靠母亲教数学养活大家庭,艰难度日。未来的女作家早年就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她研究哲学、文学、语言,尤其酷爱音乐。 1885年,她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艾捷尔·丽莲在少女时期就认识了俄国革命家,著名作家谢·米·克拉弗钦斯基(笔名斯捷普尼亚克)。这个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84年,克拉弗钦斯基流亡英国。艾捷尔  相似文献   

16.
1804年5月20日,斯摩棱斯克省的新斯帕斯科耶村子里,一只夜莺特别嘹亮的歌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就在这朝霞满天的时刻,贵族伊凡·尼古拉耶维奇·格林卡的家里生下一个婴儿——他就是未来的伟大作曲家米哈依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格林卡的父亲的领地很象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描写的拉林家的庄园: 老爷的府邸幽深而清静, 府邸的前方是金色的田野, 开遍鲜花的草地色彩斑斓, 疏疏落落的村子依稀可见, 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牧放, 同拉林家的庄园一样,一个绿荫如盖的大花园和宅邸相连。  相似文献   

17.
今年(1930年)的12月15日,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将庆祝她的诞生100周年纪念。或者,更恰当一点地说,我们将为她庆祝,这样也许可以不使她感到那么困窘,因为她是一个十分害臊的女子,只要有人一提到她,像我们即将提到她的那样,就会引起她的深切不安。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她诞生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必须谈论谈论她。我们应该读她的传记,读她的书信;我们应该研究她的那些肖像,揣测她的伤痛——她的伤痛是那么深,那么多;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8.
暮秋 《世界文化》2003,(3):13-14
我永远也忘不了13岁那年发生的那件事,因为它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永远也忘不了迪薇莜夫人,因为她改变了我的人生。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和风轻拂,鸟声婉转。我和同学们都已经来到了教室里,等待着上课时间。我们有的在哈哈地笑着,有的在互相闹着,有的则在谈论着当前最流行的时尚,比如最喜欢将睫毛染成独特的紫色的辛迪·克劳馥近日穿着的时装啦等等……过了一会儿,上课时间到了,维吉尼亚·迪薇莜夫人走进了教室,她清了清嗓子,示意我们安静下来。“同学们,”她微笑着说,“下面,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呢?”她…  相似文献   

19.
谁都说不清作家该不该有妻子。如果该有,那么她应当是善良的仙女还是凶狠的恶魔?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之妻薇拉·纳博科娃既受到称赞,也受到指责。有的说,她称得上是作家之妻之王——既是批评家,又是秘书、翻译、听众、编辑和遗嘱执行人。有的说她是一个铁腕人物,是一个自作主张的人。纳博科夫则称妻子像是自己的孪生妹妹,他们一起经历了不平常的生活。他们的认识十分偶然。纳博科夫说:“我是在柏林的一次慈善舞会上认识薇拉的。”舞会上,薇拉身着一袭黑裙,头戴狼脸面具。纳博科夫很快就如逢知己,…  相似文献   

20.
鲁宾·昆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医生怀疑她患了全身性的红斑狼疮,它是一种有时致人死命的器官退化疾病,医生往往难于诊断出来。这种病有在家族成员中遗传的倾向,因此,她的医生为她治疗之前,要了解她的亲属中是否有人患过此病。昆特是被收养的,她不知道谁是她的生身父母,至于她的父母或他们的亲属可能患过什么病,那就更不得而知了。说来也奇怪,像她这种境况却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