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这个电视节目娱乐至上、商业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21世纪,如何寻求新的媒介生存与发展空间成为各家媒体不可规避的话题,中国电视调查式深度报道栏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调查性报道的新闻类栏目,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本文试图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为例,从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品牌的打造、维护和营销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调查记者是指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出镜或者出声的现场记者.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用调查记者这一表述比现场记者和出镜记者更准确和恰当.调查记者已经成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电视调查性报道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说,是指电视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势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报道,并通过电视媒体公布于众的新闻类型."①"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基本特征是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和以记者为主导的话语机制".②因此,不同于其他报道形式,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王梦琳 《今传媒》2010,(8):98-100
"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代表栏目,在其13年的发展过程中,"新闻调查"不断调整节目定位及制作理念,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伴随着管理理念和运作机制的不断改革,"新闻调查"在调查性报道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电视调查性报道以"探寻事实真相"的理念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记者利用电视媒体为探寻那些试图被隐蔽的事实而独立展开调查、最终获得真相的深度调查报道.  相似文献   

6.
央视<新闻调查>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制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新闻调查>展示的是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并且将之作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现场调查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调查》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之一,时长为45分钟,每周1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其成功的经验与成熟的节目模式值得借鉴。本文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的23期节目作为分析样本,以期在定量的基础上对《新闻调查》栏目做一个全景式的解剖,为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建  相似文献   

8.
向俊 《声屏世界》2013,(5):16-17
如果说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的创新是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突出重围的重型武器.那么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的坚守则是其在新媒体背景下拓展栏目品牌内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根基。因此,如何平衡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坚守与创新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电视调查性报道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说,是指电视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势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报道,并通过电视媒体公布于众的新闻类型."①"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基本特征是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和以记者为主导的话语机制".②因此,不同于其他报道形式,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自1996年《新闻调查》开播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摸索,该栏目积累了相当多的电视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曾抒羽 《东南传播》2020,(5):112-113
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了保证主流媒体影响力、传播力,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亟待转型,打造自身融合传播品牌。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帮帮团》对电视播出的内容进行优化,打造互联网短视频品牌"帮视频"和民生内容直播平台"帮帮团V直播"。本文以《帮帮团》的融媒体实践为例,探讨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建构个性化的移动直播平台和网络视频品牌。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电视栏目品牌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各类电视台通过对成功的品牌栏目进行简单模仿就能获得较高收视率的恶性竞争已经不能应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因此,电视品牌栏目必须基于目标受众数据化分析建构栏目品牌要素;基于"用户体验"展开精准可控的栏目品牌管理;基于"制播互动"创新栏目内容制作模式;基于"多屏融合"推广栏目品牌,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电视栏目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梦琳 《青年记者》2010,(10):63-64
央视《新闻调查》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制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新闻调查》展示的是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并且将之作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现场调查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网民的数量逐渐增多,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媒体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媒的诞生,以其几何级增长的信息量,广泛的传播范围和迅捷的传播速度为记者调查采访提供了便利,也为调查性报道带来一场变革。本文试以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为例,浅议网络时代下调查性报道所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电视调查报道,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调查的内容大多为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二是这种行为因各种原因被掩盖;三是记者独立开展调查。正因如此,按理来说,电视调查报道不愁没观众,但是情况并非如此。不少以调查报道为主要构成的电视栏目,其收视率差强人意,社会反应平平,味同“鸡肋”;有的电视台干脆取消了此类栏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及行业生态的总体特点如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如何影响和改变传统的调查性报道生产方式?以QQ群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如何推动调查记者群形成网络职业共同体?回答这些问题既需要学者的观察,也需要记者的思考。最近,由"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上海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在多样化探索和追求中走过了数十年,它以其理性思辨、对新闻事件的整合强化、过程性、解释性满足了观众对于新闻质感的深度诉求。在这种全新的报道形式中,记者的话语介入和话语设计构筑了调查性报道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新闻媒介的介入姿态和介入方式。本文以文本为方向,以话语分析为基调和着眼点,通过对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新闻话语进行探讨,看出电视调查性报道存在着复杂的语言和权利关系结构,其中的记者话语既体现了权利对新闻话语的渐次介入、渗透及至最终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权利,通过其自有的话语逻辑积极地对权利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电视媒介特质,如传播方式、对生活的介入、人际传播特性和形成“虚拟社区”等方面入手,通过与同类栏目《超级女声》的对比,对央视品牌栏目《梦想中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品牌栏目是电视频道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提升频道核心竞争力之根本。本文结合电视体育品牌栏目建设的现状,对电视体育品牌栏目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