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琦 《东南传播》2014,(12):74-76
2014年,10月3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圆满收官。本季16期,全国网平均收视率2.1%,平均收视份额12.74%。在热议"中国式父亲"的不同类型,探讨如何做好父亲、如何避免普遍性亲子教育弊病等社会话题的同时,还带动了《爸爸去哪儿》拍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22点档,如此高的收视水准,以及如此高的社会效应,是当之无愧的现象级的收视。本文试图从《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浅析真人秀节目成功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晓 《东南传播》2018,(2):96-98
从全民追捧到负面新闻不断,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终于在一片争议声中迎来第五季。《爸爸去哪儿》过度娱乐化、消费包装明星子女、反思教育意义淡化等问题日渐凸显,引人担忧。为进一步创造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印发相关管理通知,责令整改。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屡遭停播风波的《爸爸去哪儿5》尝试转型成为"互动网综",并不断改进节目内容与形式,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再创收视佳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出发,联系《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走红所引发的"萌文化"的浪潮,将"萌文化"看成是一次童年的回归,并从真人秀节目中提炼出"萌文化"的传播趋势及在媒介传播中的表现与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14,(1):56-56
北京虎跃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虎在其博客中,从营销策划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走红背后的原因:1.成熟产品引进。《爸爸去哪儿》节目版权购自韩国MBC的热播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从受众角度出发,中韩文化价值观接近,且明星爸爸与可爱宝宝的组合卖点十足,  相似文献   

5.
《爸爸去哪儿》自2013年10月11日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就制造了收视第一的神话。那么,如此之"火"的《爸爸去哪儿》具有哪些社会价值呢?试从赖特的媒介功能理论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相关理论,得出《爸爸去哪儿》具有环境监测、社会化以及提供娱乐的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各大卫视不同种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激烈竞争之时,湖南卫视隆重推出《爸爸去哪儿》这一全新亲子互动类真人秀节目,能够在第一季播出时,就稳居各大真人秀节目收视率排行榜第一位的宝座,实属不易。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爸爸去哪儿》节目迅速蹿红的内在原因,通过对节目的研究,总结节目对受众不同层面需求的满足,并从中指出我国本土真人秀节目务必坚持原创性和以受众为中心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湖南卫视在2013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了一档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以五对星爸萌娃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全方位展现了现代亲子关系,引起诸多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引发观众对父亲这一家庭本位角色的思考。本文着力从父职参与的角度探析《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付春晖 《东南传播》2014,(4):102-104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户外类亲子真人秀节目,自2013年10月11日开播,瞬间成为四季度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在真人秀节目泛娱乐化的时代,《爸爸去哪儿》凭借其返璞归真的内容聚合在众多嘈杂,喧嚣的选秀节目中成功突围。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叙事思维在《爸爸去哪儿》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从节目走红的背后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并针对节目第一季的不足,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节目今后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江陆 《今传媒》2014,(7):95-96
《爸爸去哪儿》是2013年湖南卫视引自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爱护子女的父亲们与试图聆听子女们心事,同时传达给子女们无限父爱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自播出以来,节目就好评如潮,收视率居高不下,成为2013年度综艺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娱乐节目。本文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节目字幕组的走红原因解析,希望从传播学角度提出关于该节目创作经验的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一、崭新的节目形态 相对于其他真人秀, 《爸爸去哪儿》的定位是"明星父子(女)真人秀",作为中国首档大型旅行生存体验亲子真人秀,节目类型的创新本身就填补了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空白.《爸爸去哪儿》主要以五位明星父亲与自己的子女在几个自然条件迥异的环境下生存三天两夜,完成对陌生环境的体验,亲子的互动,以及团队合作.而节目团队则力求用镜头把这些明星父亲与子女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节目牢牢抓住了观众想要一斑窥豹的心态,用纪实风格大大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光鲜靓丽的明星背后有着怎样平凡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在2013年真人秀喷发年里收视率和口碑都是令人称赞的,故其必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父亲在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对儿女的教育方式也会反馈到他们的生活当中,会对以后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缺失,孩子更多“刚性”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对孩子来说,父亲也意味着安全感。父亲的陪伴和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父亲的定位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佐夫 《中国传媒科技》2014,(10):154-155
<正>电影《爸爸去哪儿》是2014年春节期间最卖座的电影。该电影由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而来。这部电影使用了家庭和父子亲情作为影片的题材;在宣传上大量应用了新媒体的宣传渠道;作为本年度第一部现象级电影,电影《爸爸去哪儿》将必定给原本混乱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13.
王敏 《新闻世界》2014,(5):71-72
湖南卫视2013年的收官之作《爸爸去哪儿》凭借近乎"零差评"、"零炒作"的口碑,实现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又一次成功转型。这档大型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热播的背后,是电视荧屏中人文情感的温暖回归。本文从节目呈现、拍摄地选择以及节目播出效果等角度探讨《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体现出的情感回归。  相似文献   

14.
最近湖南卫视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社会热议,本文从节目选材、包装、剪辑、拍摄、编排、平台等方面分析其是如何创造"高收视,零差评"的奇迹,并将其与韩版《爸爸,我们去哪儿》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张纪如 《今传媒》2015,(2):98-99
本文聚焦湖南卫视大型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通过对2013年、2014年季播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微博营销进行具体分析,揭示《爸爸去哪儿》赢得高收视率的原因,从而期待在以后节目营销中能够借鉴其成功之处,在实践中改进,在自我修正中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由《爸爸去哪儿》引领的亲子类节目,火遍整个荧屏,"星爸"和"萌娃"的组合也让无数的观众为之倾倒。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将会有24档亲子节目扎堆在荧幕播出。由此,拉开了2014亲子年,把亲情放在了大众视线之内,让大众感受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浅析亲子类节目在电视娱乐传播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7.
受"限童令"的影响,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儿童综艺节目,连同一些原创的儿童网络综艺节目转战网络,形成2016年儿童网络综艺节目的新格局.文章以这些儿童网络综艺节目为关照对象,探讨了其特征与问题,并对儿童网络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湖南卫视播出的引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去哪儿》不仅获得了高收视,还得到了业界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通过对《爸爸去哪儿》和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湖南卫视在引入《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节目模式后,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19.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与《一年级》的热播创造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高潮。在节目表现对象上,从星爸萌娃的非日常化呈现,到学童鲜师的日常化记录,"萌娃"一跃成为真人秀节目内容的新增长点;就节目主题而言,这两档节目分别聚焦于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展示了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并体现了传媒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而这两档节目的热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对新亲子理念的呼唤,由此彰显出媒介文化对现实社会语境的呼应,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夏,最让观众期待的便是《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开播。早在第一季播出时,该节目就领衔包括青海卫视的《老爸老妈看我的》和陕西卫视的《好爸爸坏爸爸》等家庭亲子类节目为观众献上了一份丰盛的视觉"亲子大餐"。《爸爸去哪儿》的走红不仅为制作机构带来了良好的收益,更为业界研究此类现象提供了充足的脚本。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那么该节目如此火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了哪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