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风>是<诗经>的<国风>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其诗歌大多涉及男女之情,甚至不乏礼法规则之外的爱情,其中传迭出的抒情主人公(主要是女主人公)的心境、观念乃至思维方式多有全情投入、大胆热烈,甚而飞蛾扑火的味道.也正因如此,它被扣上"淫"的标签.而现在看来,<郑风>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正是男女相悦的率真之情.本文拟结合若干具体诗篇,从<郑风>之"淫",<郑风>中的女性形象,<郑风>中的男性形象三方面时<郑风>做一番粗疏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尤为重要,<雪国>被看作"出自日本风土、人情的抒情性名作".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日本传统女性的人格和心灵之美;至于男主人公岛村,则代表了川端康成的男性意识和对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传统阅读认为<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硬汉,而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男主人公孤单的慰藉品,是展现"硬汉子"人物的辅助物.文章从生态女权角度重新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重新分析文中大自然﹑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体现海明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爱的社会伦理意识,及其对女人和男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证明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权意识的男作家.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毛姆的<珍珠项链>普遍存在着误读,而学术界对这篇文章的解读资料却相当欠缺.通过比较和分析,<珍珠项链>一文的主旨应该是通过对劳拉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嫉妒、虚伪、冷酷的长舌妇形象;主人公是劳拉而非鲁宾逊小姐.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审判>和<城堡>关注相同的主题.即"如何面对绝对它者".对此,卡夫卡笔下的中国人("我"、"我们")和K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本文将这三部作品进行对照.试图揭示出卡夫卡如何对作为"它者"的中国形象的拟想和塑造.  相似文献   

6.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主要讲述了"我"的爱情故事与"我"窥视到的"对面"的故事.论文一方面试图以弗洛伊德关于男性爱情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男主人公"我"面对一系列所接触过的女性的爱情心理,另一方面用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中的意识与潜意识对抗,本能与压抑的关系来分析男主人公"我"的窥视心理,最后展现男主人公的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7.
在作品<简·爱>和<倾城之恋>中,其主人公简·爱和白流苏面对同样的生活遭遇,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生活的态度,特别是对爱情的态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就东西方女性的性格的异同对两个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包法利夫人>和<寒夜>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完整的人性出发,对女堂吉诃德们和男哈姆雷特们进行对照分析,并从两部作品的整体结构方面深入阐述二者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桑尼的布鲁士>是非裔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探讨了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通过深入分析男主人公和其他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男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集中探讨桑尼是如何拯救自己,重新找回身份、自尊和生活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者在剖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时,总喜欢将它们与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主人公圣地亚哥的遭遇恰恰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悲观主义.从主人公的外貌、语言以及生活条件等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小说隐含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在结构上均可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来诠释,其音乐的陈述与小说的叙事方式相吻合,在爱情主题的描绘中,抓住了小说中的"紫藤花"这一物象特征,进行了音乐主题创作.文章旨在将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进行对比,发掘二者的共性,从而达到细致而完整地演绎歌剧女主人公子君的形象;同时能更好地理解整部作品,把握其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塑造了大量的女鬼形象,<画皮>中的女鬼是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美恶对照",而且体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作家当时的生活风貌,揭示了社会的不平,成为古代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女鬼形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成功塑造一位寻求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外,也对黑人男性人物内心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描写.文章从分析影响女主人公的几个男性角色出发,展示了白人文化侵染下的黑人男性的心灵世界.细致地分析了他们话语空白的一面,同时也指出这才是导致他们控制黑人女性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4.
在作品<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倾力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位勇于挑战、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电视剧<士兵突击>更是将这种"硬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主人公许三多,成才的"突击"经历更像一座露出水面八分之一冰山,让观众在不断探索的同时获得了洗礼.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佛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已经有了很多的评论.本文侧重于这部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在作品中主人公所生活的社会中的不公与冷漠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6.
论《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哲理化的人类形象和人类精神的象征.在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陌生化"手法解读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新颖、奇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陈达 《文教资料》2008,(34):31-33
<麦迪逊之桥>是罗伯特·沃勒的第一部作品,讲述的是一对中年人的婚外恋的故事,阐述人的精神世界的孤独、困惑、压抑和叛逆.作者所塑造的男主人公罗伯特的形象具有代表性.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罗伯特对艺术的追求,他的叛逆精神和他与弗朗西斯科的爱情角度来分析他的悲剧意识,并探究造成他悲剧意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 ,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 ,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19.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中,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以爱斯梅拉达为首的主要人物,并通过对照原则揭示了人物关系之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及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红字>中的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分析引出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并阐述作品中的丁梅斯代尔与现实生活中溺死自己亲孙女的老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