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固有的和最重要的属性,是国家的构成要素,没有主权就不成其为国家。国家主权原则也是国际法的基础和前提,其他国际法原则均是国家主权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不过国家主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却有不同的体现,分别是绝对国家主权理论,相对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虚无理论。通过实践证明和理论分析,我们认为相对国家主权理论符合国家根本利益,有利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是符合国际法理论和国际社会现实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也使国家主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权的性质,那种借口经济全球化否定国家主权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国家主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国家主权思想内容可概括为:在领土主权上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中质的规定性不变;国家主权高于人权;经济先行是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中国国家主权平等集中表现为中国立足于第三世界,不结盟,不称霸。其思想价值主要体现于: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范例;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美国“1994年主权大辩论”及其后续影响促使我们思考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国家主权的关系。诚然,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国家主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权,不可能动摇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法中的基础地位。两关系之争也表明:国家主权在新时期有新的表现形式,但不可能“谈化”或“消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际组织与民族国家在主权的问题上的“斗争与较量”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主权范围、主权特性和主权实现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科技革命对传统国家主权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科技革命影响下,国家主权范围大大地扩展、延伸了;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出现了某种弱化的趋势;国家主权的实现方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让渡与共享,由此,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现代科技革命并没有影响国家主权的存在,国家主权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基础,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考察现代科技革命对国家主权的影响,旨在认识科学技术的国家主权功能,重视用科技实力确定自己的主权地位,并建立和拓展新的主权权利结构,以便更好地维护当代中国的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6.
主权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未来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主权是一个为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认为,只有从制度的视角考察主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才能把握主权制度的未来走向。在此视野中考察国家主权,则发现国家主权不过是主权制度在近现代国家框架中的一个制度要件。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基础的变化,主权制度的重构成为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得出结论:主权制度的未来重构取决于国家主权与人民主权、国家之间共享主权、国家主权与市场经济自主权、国家主权与公民社会自主权、国家主权与次国家机构的自主权等关系的互动过程,其结果构成了未来主权制度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柄“双刃剑”,在部分削弱国家主权的同时也可能增进国家主权。要想趋利避害,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能坚持强化国家主权的立场,就必须在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逻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对国家主权理论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在当今世界所有公认的国际法规范中,国家主权原则都被确认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经济主权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的中心内容,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虽然受到一定侵蚀,但是只要民族依然、国家犹存,国家主权就不会消失,民族国家的生存权屏障就不可穿透,国家主权就仍然是国际关系变革和发展的基石。经济全球化既是给予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机遇,也是对其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发展中国家较为合乎现实的选择应该是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近年来出来了贬低和否定国家主权原则的理论和主张以及随意践踏他国主权的事实。同时,随着国际组织的数量增加和职能的扩大,的确也对国家主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所有这一切,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国家主权原则是构成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神圣地位。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主权原则仍然是国际法的一项最为有效、最为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国家主权观是邓小平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深入分析邓小平国家主权观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特征及其统一的多样化形式,总结其中体现的思想特点,提出有利于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对于指导我们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今的全球化趋势给传统的国家主权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间的依存和合作更加紧密,而且还面临许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各主权国家为了共享全球化的成果,就要让渡部分主权。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在自愿的、独立决策的前提下,让渡部分国家主权无疑是合理的、可行的。让渡部分国家主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主权不会造成损害和削弱。国家主权的让渡已经成为全球化和地区合作进程的一种趋势。主权让渡并不意味着主权的丧失,而是各国对主权的分享。对主权让渡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法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全球化概念的剖析入手,阐述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几种不同理论,讨论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相互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全球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权,但国家主权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作者还就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主权观念日渐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国家主权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主权否定论、主权让渡论等各种思潮涌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应树立新的主权观念。即在未来的国际实践中。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际社会的基础。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在此前提下,国家主权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受到限制和进行让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主权问题的争论日趋激烈.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日趋尖锐。应通过对国家主权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如何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做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给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当代主要有三种不同主权观,即主权消亡论、主权让渡论和主权强化论,它们代表了不同利益的观点。在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应当从四个方面来维护好国家主权:第一,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第二,促进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第三,深化理论研究,创新国家主权观;第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反向协商一致”决策方式的采用,从而使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事实上获得了对WTO成员方贸易争议的强制管辖权;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最为首要的原则,其在司法领域的表现为任何国家不得被强迫违背其意志进行诉讼。DSB的强制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原则表面上似乎是相矛盾的,但实质上两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主权的自我限制或让渡。DSB的强制管辖权仍然是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审慎而理性地研究全球化对主权国家带来的影响,是全球化研究必须面对的课题。全球化挑战民族国家及其主权是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国家主权相应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相应地必须发展起一套应对国家主权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全方位冲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推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客观过程的全球化,无时无刻不在改造民族国家,对国家主权地位形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要想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的增进本国福利,让渡部分经济主权予WTO行使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多边贸易体制是各成员方经济主权让渡与获益多少之间的相互博弈,成员方经济主权的让渡是其承担国际责任的法理基础.与传统国际责任相比,WTO国际责任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中国在履行WTO义务和DSB裁决时,应充分考虑国际责任与国家利益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