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汉从等待撤离的队伍里“揪”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令其站到队伍的最后面;当其他村民安全撤离,老汉又用力地把那个小伙子“推”上木桥,那一瞬间桥塌了,老汉和小伙子被无情的洪水吞没……这是课文《桥》第14~23自然段所描述的“桥塌殉职”的感人场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人格魅力在这一情节冲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2.
早读课上,望着校园里木棉树抽出的新芽,听着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着《桥》,我陷入了回忆…… 还记得,刚开始执教《桥》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洪水凶猛及老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学生认真地寻找,而且找得基本正确.正当我为教学顺利开展而感到开心时,课堂上却出现了我始料未及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桥》是一篇让人读后为之怦然心动、掩卷却无从释怀的短文。文章虽仅500余字,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文中的老汉,面对汹涌而来的洪灾,以自己的沉稳、果决的指挥,无私无畏的举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承载着全村人民生命的不朽的“桥”。大爱如山,老汉就是从文本中巍然屹立起的一座高山。  相似文献   

4.
    
黎明,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势不可挡。工地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不知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挤我拥地向南跑去。但两尺多高的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就要退休的老汉。老汉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步,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列,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有人喊道:“这不是…  相似文献   

5.
正《桥》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单元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桥》是一篇"红色课文"。通常情况下,教学不外乎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品质,但这很容易走进一个唱高调、说套话的误区。《桥》的体裁是小小说,应该引领学生学习体裁特点,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小小说的表达方法,同时感悟人物品质。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  相似文献   

6.
要上一节大型的公开课,执教<桥>. <桥>记叙了一位老支部书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面前,先让村里的群众过桥,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无情吞没的感人故事,赞扬了老汉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从字里行间感受老汉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自己的高尚情怀,即感受老汉的人性美. 3.粗略地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感受洪水的可怕——打破了和谐之美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一文的精美句子:"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引导学生美读,感受和谐之美、幸福之美.  相似文献   

8.
《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极富感染的环境烘托,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村庄被洪水围困,人们惊慌失措地逃生,党支部书记——老汉,凭着自己的威望,泰然自若地指挥群众渡过唯一狭窄的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最后他和他的儿子被洪水吞没的悲壮而感人的故事。这一类歌颂共产党员高大形象的红色课文,如果围绕课  相似文献   

9.
一、披文入境,初识老汉 师:同学们,《桥》是谈歌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只有500多字,读了却震撼人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0.
丁磊同学问:《母亲架设的桥》和《巴黎的桥》两篇文章中“桥”各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两篇文章看起来是写桥,其实都不是写桥。《母亲架设的桥》一文中写桥,是写人记事,以母亲架桥一事为依托,叙述母亲的勤劳和爱子之情,表达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这是一座凝聚深厚母爱的桥:它是母亲在劳动时能让“我们兄弟”走过峡谷的安全之桥;这是一座伟大精神的“桥”;是一座性命攸关的桥——由此取得一家一年的口粮;这还是一座伟大毅力的桥;不依赖别人,母亲每年要修十几回。它看得见,感觉得到,但摸不着。“桥”在文中是物,“桥”是母亲勤劳一生的见证,“桥”叫我想念母亲,记住  相似文献   

11.
童真童趣之人性美,是人性中最美的一页。鲁迅善于从童真童趣中展现人性美。他在《社戏》里把童真中的人性美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偷豆”“看戏”等情节的描写中,集中体现了童趣中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2.
邢世嘉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散文家。《桥的感恩》是他众多的美文中不同凡响的一篇.多次入选中学生课外阅读选本.被《青年文摘》等多家杂志用于刊首.问世多年仍受到持续的关注和选用.这在散文高产时代并不多见.这篇散文虽然只有千余字的篇幅.但它却为读者搭起了一个理性的梯子.  相似文献   

13.
《桥》一文以曲折的情节、简练的语言,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村支书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果决沉稳、高风亮节,指挥村民跨越死亡,踏上生命之桥,用自己的血肉身躯筑起了一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不朽桥梁。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凸显了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感悟文章所表现的人性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练习写作。  相似文献   

14.
“说不尽的桥”系人教社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何开展专题性的综合性活动,南京市教研室推荐的这堂实录课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从这堂课可以看出朱老师在组织综合性活动中所作的大胆探索。课下,他立足于当地教学资源,发动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促其形成个性认知并形诸文字;课堂上,他组织学生围绕四个探究话题———谈桥论名、桥与文学、听听桥故事、桥意新释展开评析,由具体的桥到抽象的桥,由桥的命名延伸到桥的文化。汇报形式有小论文,有传说故事,有相声,使学生在交流中丰富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在领略桥文化的同时,提高了文化素养。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项系列化的学习活动,是一项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编者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的小说中充满了意象。桥是一种建筑物,它能沟通两地,它所代表的抽象含义则是交流和沟通。而在卡夫卡的小说《审判》、《判决》和《桥》中,桥却没有起到沟通的作用而是把人推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封闭、毁灭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故事片《魂断蓝桥》历久不衰。它描述英国一对情人在战争中造成的爱情悲剧 ,几十年了一直萦回脑际。那低沉的主题曲真是勾人心魄 !所以一到伦敦 ,我就要留英的儿子陪着去看这座断魂的桥。桥 ,原来横跨在泰晤士河上。很可惜这座桥已经不在了。尽管如此 ,我伫立在这条河的另一座桥上 ,仿佛仍然听到这则故事主人公的那柔情声音在回响 :“我爱你 ,再也不去爱别人。绝不会 ,这是真话 ,罗依 ,绝不会……”情天恨海 ,生离死别 ,何其悲壮 !我的心潮随着滚滚的河水起伏动荡 !影片《魂断蓝桥》原名《滑铁卢桥》。翻译成中文时改为现名。故事就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家乡的桥     
活动的来源:在亲子活动《新闻大搜索》中,兰若凡为大家分享了一张和爸爸一起拍摄的桥的照片,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纷纷议论着,针对这一教育契机,结合中班课程“世界名桥”这一主题,结构游戏“家乡的桥”生成了。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2期发表了卞幼平老师《“二十四桥”实为一桥》一文。卞文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扬州慢·淮左名都》关于“二十四桥”的注解是错误的 ,认为将“二十四桥”解释为“二十四座桥” ,“无论从唐代扬州的实际 ,还是从姜夔词意来看 ,都是值得商榷的。”卞老师为了证明“二十四桥实为一桥” ,首先举证 :“仔细翻检唐代诗文 ,发现除杜牧和韦庄的‘二十四桥空寂寂 ,绿杨摧折旧官河’(《过扬州》)两句外 ,在其他诗文中再也找不到二十四桥的踪迹。”接着 ,卞老师将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关于唐…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相似文献   

20.
《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通过教师与学生共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创设情景,感悟这名老党员的光辉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