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冰心《繁星·春水》中小花的深邃内涵.冰心小诗中的小花是沐浴在爱之光中的善之花、美之花和哲理之花.通过小小的花儿,冰心让读者滴水知海,将《繁星·春水》中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和自然诠释得淋漓尽致.冰心的小花儿外形谦卑,但内心高贵.小花儿带着冰心纯洁之心的温度,彰显了人性中的仁与爱,真与美.  相似文献   

2.
《尘埃落定》以第一人称"我"——傻子少爷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藏族家族的兴衰史。作品通过对土司制度下"人性"的沉沦、丑恶形态的展示,呼唤"人性"的真、善、美,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课文悟读清中期与桐城派异趣的散文家,有袁枚、郑燮、沈复等。郑燮的家书随意、口语化,多琐碎之事,亦令人喜爱。袁枚的《随园记》文笔自然,不见用力,而文气十足,让人觉得结构颇为严谨,表现了相当的修养和才气。《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性作品,共六卷,今存前四卷,记述家居及游历生活。这组文章,文笔细腻,不作粉饰,明莹纯净,感情真挚,堪称中国文学中颇具新鲜意味的创作。读罢《闲情记趣》,我们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人性人情之真。罗丹有言:“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闲情记趣》包含着一种“真…  相似文献   

4.
结合左拉的代表作<娜娜>,从文本、作者、读者三个角度,来具体阐析左拉的"真"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左拉的"真"既有对社会客观真相的描摹,又有对人类内在本真的探寻,前者从各个角度展示出世态炎凉,后者则触及隐秘的人类灵魂深处,由此而管窥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的狐族成员幻化为人形后有着俊俏漂亮的形体面貌,机警聪慧的言谈举止,几乎与人没什么区别.特别是他们还有着淳朴可贵的真情美德,闪现着纯粹的人性之真.这些象征美好人情的狐意象不仅反映了清代民间的狐崇拜心理,更折射出人们对美好人性和理想生活的向往.<聊斋志异>也因此成为中国古典文言小说借狐来表现人情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6.
《山祭》塑造了宋老师、冬花、姚子怀、庞聋得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来审视人性和人道.小说以宋老师为第一视角,通过他在观音山的工作生活经历,展现艰苦的自然环境对人性的考验以及荒唐的政治运动对人心、人性和人道的摧残.宋老师经历了由善良到堕落,再通过自我救赎重新找回人性的过程.小说试图通过这样一个主要人物形象来揭露人性,同时又通过他成功的自我救赎来赞美人性,呼唤人性美.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彩票》是美国作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小说中情景反讽、象征手法的运用及人物刻画的手法。在此基础上,解读了战后假民主、真暴力的社会现状及愚昧盲从的扭曲人性,揭示了盲从下的人性悲剧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8.
《庄子·盗跖》篇,一直颇受争议,其作者、时代及起义的性质一直是大家研究的焦点。文章着眼于盗跖本人,挖掘其人性中的真、善、美,把这位历来被称为大盗的土匪式人物的正面形象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杨世宇 《文教资料》2008,(23):37-38
作家们高度关注人性异化现象,纷纷把目光投向于这些"人性场上的迷失者",以期通过文学形象透视人性异化、人性迷失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即人性之所以异化固然有人性迷失者自身人性缺陷的因素,而更主要的则是命运的安排与拨弄,是历史的无情与残酷.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有不同层次的境界,《李尔王》就是这样的作品。它的第一层境界写了一个故事,采用了双线结构,运用了单一结局;第二层境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对专权制度进行了批判,对道德沦丧进行了揭露,对作者时代进行了映射;第三层境界是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了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对比了人性的表象与实质,反映了心理的幼稚与成熟。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一部“遄飞逸兴”、“永托旷怀”之书,其鬼魅精怪的形象,包含着作者对于人之性情的见解和体悟.以出现最多的狐精为例,往往具有洞鉴人生的智慧、超越世俗的胆量、美人的外表,她们身上体现出被礼教所压制的人性本真.可以说狐性是人性中的狐性,人性是狐性(动物性)中的人性,二者交织互补.从中可见人性中恶念与善缘的发生.而人性与狐性的交织终究落在弃恶扬善的基调上,实际上是以“志异”的方式对人性地剖析,对传统道德与人格理想的张扬.  相似文献   

12.
读《人牛》     
陶真先生《人牛》(见本刊2004年第2期)一文,催人泪下,三读也不厌。据电视台、报纸报道,英国有个女士收养过一只雌性幼豹,她与它相依为命。后此豹放归野外,竟带着几只自己生的幼豹来看望她,真感人!几天前,电视上又播放了一对英国夫妇收留了一只被母狮遗弃的幼狮,夫妇俩将它放归野外,让它出去“谈恋爱”、找“男友”,可惜,它被野外吃醋的母狮们杀死了。真悲哀、真残酷!人兽是有共通之处的,人兽间也可以进行感情交流的。罗马神话中,母狼还喂养过人孩呢。猛兽尚且有人性,更何况与人共同生活的牛呢,伟大的牛呢!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凡人写出了多少…  相似文献   

13.
<藏獒>与<狼图腾>在描写狼和獒时,都在极力宣扬、呼唤人性中渐远渐逝的东西,都在努力填补人性中的空白,探讨人性弱点这个沉重的话题,这与八十年代末的寻根文学遥相呼应.此外,二者还不约而同地揭示出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生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六七十年代的江南水乡,人们出门经常要过河,那时候大桥少,只能借助渡船,类似于现在人们出门坐公交车。但是不同于坐公交车,那时候过渡的人都是邻近几个村庄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渡船就像一个小社会,会凸显出人生百态、民风日常。渡舶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会把人性中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边城》是沈从文最有影响的中篇小说,文中作者所描绘的"湘西世界"历来被读者所称道,这里风景优美,人性皆真,人性皆善,人性皆美。但是细读《边城》之后,读者感受到的还有凄凉的余韵,还有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感伤,以及美的氛围中弥漫着的悲剧色调。  相似文献   

16.
《富矿》与《后土》是新乡土小说的重要作品,也是现代化语境下苏北社会生活变迁的风俗画,将叶炜的苏北新乡土小说与沈从文的湘西乡土小说比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从创作语境看,前者的创作语境是现代化,后者的创作语境是战乱;从人性书写看,前者侧重展示人性的假、恶、丑,人与人之间的倾轧,后者书写了现代化进程中人性的真、善、美,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从叙事风格看,前者是乡土写实,后者是田园牧歌;从创作主体看,前者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后者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审美过滤。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是一部擅长描绘人性弱点的衰世奇书。文章紧扣庞春梅的形象,暴露、鞭挞、否定其人性的假、恶、丑,窥视晚明赤裸裸的世情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  相似文献   

18.
“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是沈从文的理想中的人生,是他用《边城》演绎和诠释的人生态式。这种人生的构想基于他故乡真实的生活,同时渗透着理想化的生活构建,亦真亦幻,以清丽的文笔和优雅的意韵为我们展示出一幅陶渊明“桃花源”式的生活画卷,令人对那种寓言式的返朴归真的生活与人生充满无限的向往。小说《边城》的人生形式首先表现为“真”,人格的“真”。这种人格的真来源于自然之“真”。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既是故乡的缩影,又是他心中构想的优美的生活生态。他对恬美纯净的自然有…  相似文献   

19.
人性问题历来是文学作品所关心和讨论的重要内容。莫言的《檀香刑》正是对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人性作了十分有思考价值的审视和书写,对善恶人性及其裂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本文希望通过对《檀香刑》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莫言作品的人性书写作浮光掠影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中的人物形象和结构手法.尤其对影片深蕴的人性主题进行了挖掘,从千寻由原先胆小怕事的小女孩变成勇敢坚强的小女孩的过程,阐述了成长过程中的责任心、感恩和友谊等许多人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