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张“1946年辛亥革命光复上海商团同志会合影”的照片现藏于上海市卢湾区档案馆。照片摄影者为林孟吟。但照片中这些人我们不知他们姓什么,叫什么,现在何方。岁月荏苒,照片中的人物可能已远离人世,或身居海外,在此,我们诚恳地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征集有关线索及资料,以期搞清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相关链接]上海商团是清末上海的重要武装,在上海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商团是地方绅商领导的、为上海地方服务的、得到官府认可的类似于民兵的地方武装。共由商团公会、洋布商团、书业商团等20家商团组成。其负责人主要是上海商界领…  相似文献   

2.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条约中除了巨额赔款和割让香港外,还强制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口岸通商.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章程规定,将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租与英人使用.从此有了英租界,以后又有了法租界,再后英租界发展成为公共租界.懦弱的中国地方政府步步退却,失去司法管辖权,上海租界遂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国中之国".既然是"国中之国"就必定有镇压工具,于是产生了由万国商团、英国舰队水兵与巡捕组成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3.
1845年英人获准在上海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黄浦江以西租地居住,始设英租界。面积800余亩。1848年后,美租界在虹口一带逐步形成。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称英美公共租界。此后,几经展拓,至1899年,当年的“居留地”已发展为占地3万余亩、享有独立行政、司法、财政等权力的“国中之国”了。并改名上海国际公共租界,亦称上海公共租界。这组史料,选自馆藏清外务部档案。它通过清政府、英美使臣、地方官员及上海绅民等的来往电报、照会,披露了光绪末年及宣统年间,围绕英美再度要求推广租界而引发的若干事件:派捕收捐、兴筑马路、开辟市场、编练警察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英美无视中国主权,互相勾结,肆意横行的嚣张气焰,反映了清政府内忧外患、委曲求全的妥协政策,也反映了上海绅民坚拒扩地、维护主权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提供了租界内外管理、建设的一些内容。这些史料对于研究租界史、上海地方史,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1期刊登了纪风先生的一篇文禁,介绍了他所知道的四种工部局局激:(-)1893年工部局书馆馆发行的邮票上,内因无中文“工部局”三字;(二)辛亥革命后,局徽中有“工部局”三中文字;(三)一次大战后,德国的“单目”旗消失,出现一块空白;(四)包括日本太阳旗的新十二国旗。在位于虹桥路1286号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内有一基本陈列——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纪风先生所谈及的后三种局徽在此陈列中均有展出,分别出现在工部局旗、工部局总董座椅、工部局万国商团徽记、工部局五国商团花名表上.在这里,想与…  相似文献   

5.
汇通桥,俗称新大桥,即老恒丰路桥,系1903年由闸北地方绅商集资修建而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公共租界工部局通过攫取越界筑路地区管理权的方式,不断向问北渗透和扩充势力,新大桥拆建纠纷案,就是工部局企图攫夺大桥管理权,觊觎我闸北主权所引发的一场纠纷。而上海绅商在闸北大力兴办交通事业,不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为了抵制公共租界当局无休止的扩张阴谋。为深入反映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维护领土主权、抵制外国殖民势力进行斗争的历史情况,现选编一组有关新大桥交涉案的档案史料予以公布,体供研究者参考。由上海市…  相似文献   

6.
论孤岛时期日本对上海公共租界行政权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一三”事变后租界的中立与租界内的复杂状况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虽经三个月的顽强抵抗,终因实力不济,战败而退。11月12日,上海的华界以及公共租界位于苏州河以北的地区(俗称“日租界”),沦陷于日军之手。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日军没有占领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两租界的主权一如往昔。于是,在日军的包围下,租界变成了孤岛。孤岛的范围是: 东至黄浦江,西达法华路(今新华路)、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南抵民国路(今人民路),北临苏州河。[1]自1937年11月12日淞沪抗战结束,到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  相似文献   

7.
在“五卅”运动期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了掩饰其屠杀游行示威群众的暴行,制造舆论以破坏上海及青岛、天津、南京等地以罢工为中心的罢工、罢市、罢课运动,仍袭其破坏省港大罢工的故技,编辑不具出版人的《诚言》传单。这一卑劣行径,遭受到上海工人和其他各界的抵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不得不将《诚言》交由上海租界监狱印刷并通过各种途径散发张贴。关于上海公共租界印发《诚言》传单始末,在过去已出版的有关“五卅”运动的论著和资料中,尚少有提及。特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档案中,选出这组资料(原件系英文),并译为中文,在这里发表。为了保持档案资料的原有面貌,原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诬蔑之词,未作改动。  相似文献   

8.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据史料记载 ,野狗始终是公共租界传染狂犬病的主要原因 ,以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使人感染此症。野狗感染狂犬病毒的几率高 ,除直接咬人造成人得狂犬病外 ,野狗与家犬接触也容易将狂犬病毒传染给家犬 ,再由家犬传染给租界居民。工部局从 1876年就开始想方设法杀死从邻近乡村进入租界的野狗。 1878年 ,工部局董事会指示捕房杀死在租界内到处游荡、明显是无主的野狗。 1899年 ,万国商团组织射击队到上海近郊去射杀野狗。以后无论在公共租界内还是邻近郊区 ,统一由巡捕射杀野狗 ,法租界捕房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合作。射杀野狗的工作对遏制狂犬病的发…  相似文献   

10.
旧上海公共租界华洋杂处,界内人口不断地大幅递增,其中儿童、少年的人数也增长极快。每个家庭的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普遍要就学,为使界内学龄小孩大多都能接受教育,工部局在办学上,除允许社会力量在各处开办大批中小学以外,也亲自开设了一批局管学校,其中既有专为外侨小孩办的“西童学校”,也有专让华人小孩读书的“华童学校”。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政研究会”于 194 1年 6月 1日由在沪日本人创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主要控制在英美人手中 ,被上海日本人称作“敌性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限制了在沪日本人的扩张 ,故在沪日本人经日本外交当局折冲 ,194 1年 4月 ,先成立工部局临时董事会 ,日方董事冈本一策于 5月任副总董 (Vice- chairman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市政研究会成立时 ,冈本一策任会长。冈本一策 (Okamoto Issaku) ,原籍大分县大野郡三重町。 1889年 8月生。 190 8年 3月锦城中学毕业。1910年受雇于外务省。 1914年 6月任外务属 ,任职政务局第 1课…  相似文献   

12.
移民:上海城市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瑊 《档案与史学》2001,(1):44-49,43
上海在开埠后由一个普通的地区商埠迅速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远东金融中心 ,其优越的地理条件、特殊的政治格局和多功能中心城市的积聚效应固然是主要原因 ,但移民“一直是上海最大的资源之一”,他们勤劳的肩背背负着这座城市的繁华 ,支撑着她的辉煌。上海是公认的移民城市 ,移民资源与其他因素汇聚成强大的发展定势 ,为上海的崛起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强劲的动力。从公共租界和华界人口籍贯的统计数字来看 ,公共租界内上海本籍人口的最大比重是 1930年的 2 2 % ,华界则是 192 9年、1932年的 2 8% ;公共租界内本籍人口的最小比重是 1885年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藏书家捐书的故事─—摘自《书与人》1995年3期作者:宋路霞解放初期,上海各界出现了一派爱国热潮。藏书界中也涌现出一批捐献家藏珍籍的“大户”,其情其景,其诚其笃,至今听来仍是感人至深。原复旦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潘世兹先生,是解放前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  相似文献   

14.
老上海都知道在原上海文化广场所在地,曾经是名噪一时的逸园跑狗场。一、长袖善舞的邵禄七十一年前的1928年,上海滩的外国租界内煞是闹猛。在这一年里,先后冒出了三家跑狗场。新年伊始.上海跑马总会的会贝、英商麦边洋行的的经理麦边(MeBain),首先想到用跑马场的赌赛方法,在上海创办一个跑狗场,得到许多会员的响应。他们立即在公共租界的华德路(今长阳路)购地筹建明园跑狗场.几乎在同时,由另一个英国人伊文思(C.F.Evans)发起的申园跑狗场也开始了积极的筹建。这两个跑狗场虽然都建在公共租界里,但影响所及,决非仅限于…  相似文献   

15.
这里选编的是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上海租界临时法院的档案。原件封面署有“收回上海会审公爵案’浮样。内有目录,惟查验内容,并不相符,且有前后颠倒。目录中‘州、交部来电一”标明“十四年一月”,而正文中该件为“十四年十月三日下午五时半到”。又,目录中列至“外交部来电二”止,实则尚有上海特派交涉员许流与外交部参事厅的来往电两通、五省联军总司令部及江苏省长公署训令一件、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府组织大纲及办事情形一件。现一并移录,以窥全豹。原件均系毛笔抄件,笔迹不一,所用纸张系特派江苏交涉公署的直行红格稿纸,且均盖…  相似文献   

16.
南京行政院钧鉴:密据青岛沈市长皓电称,本月删日有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深员日人中村帷难及田中幸生二人来本市公安局,持有江苏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致该公安局公函一件,内开;“第据上海工部局总稽查处声称,现在羁押贵局之叶某又名小广东一名,曾在上海公共租界犯杀人罪嫌疑,应清移提归案汛办等情到院,据此,除派探前往请提外,相应函请查照,希转叶某一名点交来探带院讯究”等由。该局以叶某今无被羁押清事,当即派探跟同该口人等侦缉。旋在本市沧口路维也纳舞场,将叶海生,绰号“小广东”一名捕获带局。该局以我国法院公文乃专由日…  相似文献   

17.
公共租界档案包括上海英租界、上海美租界以及合并后的英美租界(即1899年改称之公共租界)所遗留的档案,档案主体系公共租界档案,亦称工部局档案。公共租界档案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反映租界早期历史的原始档案被各国领事馆送回国内保管,工部局警务处特务股档案则在上海解放前夕被运往美国(现存放于美国国家档案馆),  相似文献   

18.
上海《民国日报》,发刊于1916年1月22日,为中华革命党(1919年后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人所创办。1926年秋与1927年初,曾短期停刊,旋复刊。1932年“一·二八”前夕,在日本侵略势力逼迫下,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1月26  相似文献   

19.
旧上海公共租界华洋杂处,界内人口不断地大幅递增,其中儿童、少年的人数也增长极快。每个家庭的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普遍要就学,为使界内学龄小孩大多都能接受教育,工部局在办学上,除允许社会力量在各处开办大批中小学以外,也亲自开设了一批局管学校,其中既有专为外侨小孩办的“西童学校”,也有专让华人小孩读书的“华童学校”。  相似文献   

20.
自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撤离淞沪地区,上海公共租界(不包括虹口、杨树浦两区)、法租界孑立于日占区的包围之中,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两租界沦于日本侵略军手中止,这段时间被称为上海“孤岛”时期。这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