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六十年前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史诗。“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重镇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因而,遵义会议成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中的贡献主要表现为组织完成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准备工作、遵义会议召开中的自我批评反省及支持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召开后从大局出发维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第1 2期1、中央红军是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的。4、挥戈西向的红军强渡了乌江。6、渡过了江,红军占领了遵义城。7、红军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新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转折之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留下红色遗迹最多。红军创下了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特别是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近百年来,红色血脉一直在贵州大地赓续传承,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始终激励着贵州各族儿女奋勇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5.
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表述的辨正刘金祥,孟庆春在一些党史、革命史教科书及有关论著中当概述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时,习惯上都作如下的表述: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近年又有论者提出会议“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许多党史著作中都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其实遵义会议确立的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负党的最高领导责任的是张闻天,负最高军事责任的是周恩来,实际指挥军事工作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长征这一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斗争实践,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赢得了党和红军的广泛信任而自然形成的结果。他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近10年革命斗争的实践而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因为遵义会议,遵义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名。如今遵义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但遵义人的热情淳朴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结束了历史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危害最大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于生死存亡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遵义会议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它与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影响及贯彻起码有以下三方面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资料和历史教材中,遵义会议就是1935年1月15日——17日在贵州遵义城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狭义的关于遵义会议的概念。这种将遵义会议理解为历史转折中的一个标志点是可以的,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第二次伟大转折绝不是这一个点就能说明的。历史的转折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许多静态的点,缺少了这些静态的点,我们就无法勾画出历史转折的轨迹,无法理解历史转折是怎样完成的。遵义会议既然是以其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历史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而载入史册。笔者觉得单从狭义上看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将一个历史时期的功绩归结到一个静态的点上,未免过于简单化。因为实现历史转折的事关全局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并不是经过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圆满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争论和解决,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这两个问题作为当时党和红军内部两种矛盾力量较量的核心,它的解决是经过了一个逐步的,分阶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战略家和理论家,本文拟对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作以历史的回顾。 (一)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坚决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极端危急中解脱出来,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此后,红军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一反过去的被动局面,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实现了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目标。同时,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分析了当时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至今已是60周年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主义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特别是这次会议是我党第一次依靠集体智慧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向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为党的建设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遵义会议体现的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等,至今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60周年。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从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而且也是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本文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行。一遵义会议以前的十四年中,由于我们党处在幼年时期,在政治思想上还不成熟,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不容否定的。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虽然没有担任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职务,但也是中央领导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在党和纪军的重大决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得到广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谈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要“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中,教条主义的盛行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遵义会议由于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电台联络中断,客观上甩脱了共产国际这根拐杖,根据中国的国情、红军的军情,独立自主地作出了决定、决策、决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作出了渡江入川的战略决策,彻底批判和否定了“以俄为师”的“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了解中国情况”的积极防御军事路线,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遵义会议作出的决定、决策、决议,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的,遵义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央红军创始人毛泽东,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孵化器;军委总负责人周恩来,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枢纽和关键;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强硬表态,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的强大推进器;绝大多数参会红军指战员的态度和立场,对遵义会议形成正确的决议及其成功召开,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道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预演,研究遵义会议首先必须对通道会议有一个深刻认识。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红军从此反客为主,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乃至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必要的准备。通道战略转兵是毛泽东实事求是路线在长征中的首次胜利,为遵义会议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为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34年 10月至 1936年 10月 ,是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的充满艰辛和困难的非常时期。在这生与死的考验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方针和民族政策 ,保证红军顺利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并成功地通过了民族隔阂、宗教信仰、语言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情况复杂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从而顺利地完成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 ,在长征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无优劣贵贱之分、民族平等等民族理论 ,并将这一理论同中国民族问…  相似文献   

18.
口述史学研究的真正开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对于中国而言,口述史学是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口述史学的真正开端是在20世纪80年代,钟少华是早期的"披荆斩棘者"。近年来,口述史学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日益重要的应用,逐渐显示了它的巨大价值。遵义会议作为中国革命史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红色文化教育意义与价值非同一般。而口述史学可以让人们面对面地交流,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遵义会议有关历史的事迹、场景,这对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发掘遵义红色之城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大“围剿”,被迫突围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机会主义者又惊慌失措,在大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使红军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两条路线,两种结果,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全党、全军。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省遵义,党中央召开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即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全党的  相似文献   

20.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举世罕见的伟大壮举。而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同遵义会议、扎西会议分不开的。遵义会议基本上完成了改变错误路线、改变错误领导的任务,由于战争环境遵义会议来不及完成的任务,则是在扎西会议和扎西期间继续完成的。值此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根据有关史料,作此文以缅怀。 一、检阅错误路线,拨正革命航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