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福州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一个分支。福州俚谚语跟普通话谚语有共同之点,也有相异之处,除了上文列举的异同外,主要还在于它具有福州地区的方言特色和地方色采,可从三方面来探讨。一、土色土香的地区典故:福州方言俚谚语概括了许多本地区的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和一些地方上特殊情况的典故,它要求通过独特的方言词语来表达,也可分为三点:1、与地名有关的:这里所指地名一般是指福州市辖的地区,但也包括附近县份,这与历史上福州府统辖的省会地位与范围有关:福州价,半半价。延平水,鼓山平。(指南平地势之高)  相似文献   

2.
李丽 《湘南学院学报》2013,(1):89-92,100
湘乡方言谚语简短凝练、寓意深远、形象通俗易懂、便于记诵和传承,不仅反映了湘乡方言的特点,还记载了湘乡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承载着湘乡独特的地方文化。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湘乡方言谚语进行解读,着重指出其认知功能和语言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包括在普通语言学的句法研究中。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隐喻源于语言符号的相似性;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则源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顺序性和处理语言的关联原则。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隐喻,有必要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共同探讨隐喻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在文学创作中方言词汇十分常见,本文试从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文学、方言与读者的关系去分析考察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统计了合肥方言的使用情况;分析人们对待合肥方言的态度,通过民谣、儿歌、谚语中的方言挖掘合肥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袁微 《现代语文》2010,(4):90-92
方言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对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而词汇的意义又承载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本文通过陕西汉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对汉中方言词汇意义做了系统、详尽的描述与整理,对该方言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做了一定深度的剖析。另外,还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等方面对汉中方言的形成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浑源方言中有不少带词头"忽"的词。"忽"词缀是浑源方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入声词缀,是浑源方言词汇的特点之一。从历时角度看,"忽"缀词中的"忽"虚化程度较高;从共时角度看,具有[+反复]语义特征的"忽"作词缀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近年来,"忽"缀词在浑源方言中的使用呈现下降趋势,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方言词汇著作,它词汇丰富、类型全面,对西汉时期不同地区的方言在构词形式和词义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在当时被誉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方言》的成功离不开扬雄在采集方言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有些研究方法与现代西方语言学家不谋而合。结合当今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共时与历时、田野调查、分类编次三个方面,重析《方言》中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以期对我国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俊萍 《文教资料》2011,(24):42-43
本文通过对《儿子与情人》中使用的文学方言的语言学特征的描述,分析了作品中文学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并揭示了运用方言在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及受教育程度、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心理变化方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本文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例,从夫妻称谓、婚丧词语、饮食词语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语言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社会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武器,是信息系统的载体。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时刻离不开语言。 方言志在地方志中是体现地方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志帮助了解本地方言的面貌、特征、渊源、演变。 郴州方言志分郴州地区汉语概况、郴州地区汉语语音、郴州地区汉语词汇、郴州地区汉语语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萨丕尔《语言论》三部语言学名著中的方言理论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方言与语言的区别;方言的分区问题;语言差异(或分歧)问题;方言的传播;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地理学问题。最终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三部书中的大部分方言理论在今天的方言甚至整个语言研究中还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二是三部书中的方言理论有继承但更多的是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萨丕尔《语言论》三部语言学名著中的方言理论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方言与语言的区别;方言的分区问题;语言差异(或分歧)问题;方言的传播;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地理学问题。最终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三部书中的大部分方言理论在今天的方言甚至整个语言研究中还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二是三部书中的方言理论有继承但更多的是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本文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例,从夫妻称谓、婚丧词语、饮食词语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山西方言语汇,指的是山西方言里"语"的总汇.山西方言中有大量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四字格俗成语,这些"语"带有鲜明的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生活、地方习俗等浓郁的文化特点,它活跃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交际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语汇处在急剧的演变之中.如果不尽快启动抢救工程,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有可能随着一代人的逝去而大量消亡,甚至会给地方文化的传承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在追求科学性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陷入"人的缺失"的困境,这提示了语言研究的杜会学视角的必要性.在方言分类问题上,语言学把方言定义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把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自身的特征作为方言分类墓准;语言社会学则认为,方言作为一个族群的母语,既是一个族群区别于其他族群的重要标志,又是一个族群自我认同的基础,因此语言使用主体的族群认同也应该成为方言分类墓准之一本文从语言社会学的视角,重新检视被语言学家归类为客家话的闽粤赣边区诸方言之间的异同,选择其中典型,辨析这些异同与各方言使用主体的族群认同之间的联系,挖掘相同的或不同乃至对立的族群认同形成和存在的社会历史原因,尝试对语言学关于客家话界限的规定予以语言社会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地方方言的片区划分一直是汉语方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东海县是江苏省北部靠近山东省的一个县,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分界线从该县穿过,东海县方言具有鲜明的过渡方言的地方特色。文章阐述了东海县东南和西北两个方言片区划分的语音和词汇标准,并通过列举两个片区的典型语音和特色词汇,详细比较了东海县境内江淮方言和中原官话的地方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方言古语词对于语言学和文化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文献资料调查整理和简略的考释河北河间方言中保留至今的部分古语词,拟为河北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一些鲜活的语言材料,丰富河北方言词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 ,地方普通话是介于地方方言和标准语普通话之间的一种过渡语 ,研究地方普通话对提高方言区人民普通话水平有很大帮助。本文从语音、词汇两方面分析了邢台地方普通话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个鲜活的新疆汉语方言民间故事文本《林则徐和伯锡尔》的全方位语言学解读,生动地展示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语法方面细节性的特点,是本文在方法论层面上有意识的探索。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这一文本的语言学描述,为新疆民间文学进一步的文学研究和文化学的研究提供可信的语言学依据。文中大量的同样来自新疆民间故事的书证材料,则为结论的信度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