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摩尔根的分类方式,拉祜族亲属制度属于类别式亲属制中的马来亚式亲属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拉祜族亲属制度有向雅利安式的说明式亲属制演变的趋势。拉祜族亲属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其婚姻形态与家庭制度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习惯法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习惯法是拉祜族在生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新陈代谢的,是拉祜族的历史及其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它记录着拉祜族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贯注着拉祜族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渗透着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拉祜族人民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集中表现。拉祜族习惯法作为拉祜族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变异性,它随着拉祜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拉祜族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在西双版纳州、红河州、玉溪市也有分布,人口约50万人。拉祜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属于古代羌人,后来从甘肃、青  相似文献   

4.
拉祜族岁时节日民俗是拉祜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生产、生活经验而形成并世代相传而保存下来的,为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的行为模式。它是拉祜族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有不解之缘,与拉祜族的社会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与广大拉祜族群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紧紧牵连着社会前进的脚步,应和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伴随着拉祜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变迁。  相似文献   

5.
以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学生为个案调查研究后发现,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的出现与其缺乏接受学校教育必要的文化资本相关,文化资本匮乏局面的形成又与其缺乏激励机制的家庭教育方式相联。此类家庭教育方式之所以在拉祜族地区普遍存在,与当地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下形成并被人们固化的贫困文化有相关。解决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必须在家庭、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辅之以社会之文化反贫困举措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拉祜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特点是拉祜族的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及传统观念的生动反映。通过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分析,探讨其家庭结构及婚姻制度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都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试图以宗教仪式、民间文学和日常习俗等为视角,来分析拉祜族传统的文化生态观,以丰富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上探索适应于拉祜族山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拉祜族社会与当时主流社会在婚姻家庭方面有着不同的制度安排.拉祜族在婚姻缔结程序、离婚程序、婚姻禁忌、通婚以及财产继承等方面,都有一套本民族所特有的且必须遵循的习惯法规范.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7,(3):93-99
随着拉祜族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拉祜族传统文化遭遇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变迁势在必行。火塘文化是拉祜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文化变迁被视作一面镜子,影射出澜沧地区的拉祜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本民族的传统社会文化为适应生态与社会环境所作出的文化调适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关注新时期的贫困 ,深度贫困的拉祜族生活状况和特征较为突出。探求拉祜族贫困原因 ,促进拉祜族发展与繁荣 ,在于拉祜族之外部力量的大力支援与帮助 ,在于拉祜族自身内部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培养  相似文献   

11.
拉祜西的婚姻文化是其历史与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对拉祜西婚姻文化的考察,实质上是对该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层解读。由于自然地理、人文社会及历史文化等原因,拉祜西形成了独特的婚姻文化。通过调查,对拉祜西的婚配范围、婚姻缔结的方式和婚礼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从中得出拉祜西的婚礼习俗遵循重礼轻物、平均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云南澜沧拉祜族地区妇女受教育状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澜沧拉祜族地区在1932年时识字妇女仅有46人,1949年后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但是受澜沧县经济、政治和传统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受教育水平与男性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因而女性受教育程度已成为制约澜沧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拉祜族传统的数字文化反映了拉祜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审美习惯等,探析拉祜族数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丰富内涵,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浅议“腊呼羌”红绑腿的装饰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羌族的一支“腊呼羌”,服装美术中“红绑腿”的存在因素,探索了它的历史根源以及它的劳动观、宗教观的内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了“红绑腿”是“腊呼羌”的服装美术特征和服饰美的典型,进一步论证了“红绑腿”在“腊呼羌”劳动、装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赋予“红绑腿”中的羌族原始美术含义,同时认定“腊呼羌”红绑腿是民族服饰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拉祜族和怒族亲属称谓的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搭桥节是临沧市南美乡拉祜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搭桥节展现了拉祜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稻作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民族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苦聪人属拉祜族支系,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宗教信仰是苦聪人在当地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伴随着与外界自然环境的接触及联系而逐渐产生出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长期封闭无助的高山游牧生存环境,使柯尔克孜族社会形成了较高的女性期待和评价体系。在此历史与社会情境中铸就的女性群体既具有其他民族女性的一般特性,还拥有该群体的独特之处。柯尔克孜族女性群体对其民族文化的创造、继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