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婚姻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婚姻的传承与发展与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都有着重要联系。禄劝彝族纳苏支系传统婚俗礼节繁多,内涵丰富。19世纪末,基督教传入云南并在禄劝少数民族地区获得较大发展。彝族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教义在经历了冲突之后,其建构出包含二者的独特婚俗。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禄劝彝族婚俗再次呈现出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婚姻礼仪是有关婚姻的民俗行为,具有制度性。从彝族婚俗礼与婚俗文化特征的个案来看,云南寻甸撒米落彝族的婚俗礼仪呈现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文化并存现象,撒米落彝族的传统婚俗文化的保持与文化特征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相调适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云南红河可邑彝族社区为例,通过对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对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有益于社区发展的旅游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4.
殷群 《课外阅读》2015,(4):247-249,263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体验、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以人为本、审美教育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时应注意处理好白族婚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与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整合、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规划,分步实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策,为发展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族村寨旅游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有效形式,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以云南楚雄咪依噜彝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为例,在分析咪依噜村寨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对策,以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婚俗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历史,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姚安县马游彝族的婚俗自民国以来至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族内婚俗和“超哩若麦哩卓”两种婚俗演变为现在彝汉趋同的现代婚俗,并日趋简化而具有现代气息。婚俗的变化,主要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彝族婚俗变化的直接表现是普遍的彝汉通婚,其既是彝汉民族融合的起点,也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也将是民族融合的终点。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教育对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云南彝族"烟盒舞"进行研究,围绕彝族"烟盒舞"对人的影响,以及传承的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探索彝族"烟盒舞"的文化传承在人的教育形成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黔西北彝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优势(strength)分析、劣势(weakness)分析、机会(opportunity)分析和面临的威胁(threat)分析,提出黔西北彝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为彝族体育旅游营销保驾护航;充分利用"彝族火把节",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民族体育、舞蹈类的赛事,通过"以赛促游"推广彝族体育文化;加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1.
渝东南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提炼、合理浓缩,弥补其区域弱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显其精神实质。树立良好的民俗旅游文化形象,能够打造出卓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具体思路是:建设土家族民俗文化数据库:借助区域整体性壮大旅游经济品牌效应;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最佳区域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从其他省区迁到云南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又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通过对威信县韩姓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的研究,可以认识云南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进而了解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婚俗是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以摩梭人的走婚为例,通过阐述走婚的文化现象、走婚的特征及走婚的文化价值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探讨在开发摩梭人走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既要突出当地走婚的特点,又要注重旅游开发对这一地区走婚的影响,从而保护当地所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流行于湘西凤凰苗族哭嫁歌是苗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苗族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对哭嫁歌的旋律、曲调、演唱特征、艺术价值进行了一定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音乐美学意义,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好的促进苗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回族的婚姻习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婚姻习俗在结婚、聘礼、婚礼的意识以及离婚再嫁和一夫一妻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回汉之间的通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一直严格遵循着双方必须是穆斯林的准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布朗族是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以自己的生存、发展形成了独特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丧葬习俗是这座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布朗族和汉族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丧葬习俗也就有了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从三江的旅游资源来看,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是其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在开发中要树立民族旅游在开发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既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又要在发展中进行创新性的文化提升,在实现民族风情旅游的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黔中苗族支系纷繁,但他们在婚俗方面基本一致。通过考察黔中苗族婚恋经历的几个过程,从两个方面提升黔中苗族婚俗审美的文化意义:一是婚俗审美标准源于族群的认同与区分;二是婚俗美的形式存在于民族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20.
阿细红万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阿细红万村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讨论,旅游资源评价,市场及开发层次分析,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更好地传承阿细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将红万村发展成国内著名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