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有趣的作文游戏”,一上课,何老师就说,“游戏的题目就很特别,叫《六位‘长老’》。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有不少语文老师避重就轻,随便扔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创作",甚至有个别老师将一周两节的作文课放到周末,让学生找篇作文抄一下,就算完成任务。在批改作文时,不少老师很是随便,缺少实效性和科学性。有的语文老师只给学生打上一个分数,或者在作文下面写上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写者无心,看者无意,到头来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杜芹 《教育文汇》2010,(5):39-39
最近,我用心品读了于永正先生的著作《教海漫记》。 《教海漫记》被誉为“教育经典”,篇篇耐读,章章有味,尤其是于老师介绍的批改学生作文“骨头里找肉”的做法对我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的作品《戴小桥全传》里,有一位被学生们称为"哥们"的"好玩老师"毛小弟,他在教学生写作时采用"两面派"作法,让孩子们写两种作文:考试作文按老师的要求写;平时自己写作文,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呢,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是最有趣的。无独有偶,著名特级教师孙芳铭先生前些时传给我一篇淮阴中学徐晓驰同学的《作文,做文》,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对"小情小调"但却是"言为心声"的文字的喜爱。孙芳铭先生让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6.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09,(11):57-59
师:今天,先请大家来读一篇作文,题目叫《一张画像》,看看这位同学的作文写得怎么样。(给学生看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肖复兴作文《一张画像》原稿,选自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肖复兴著《我教儿子学作文》附录二。)  相似文献   

7.
李式英 《考试周刊》2013,(41):50-50
<正>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教会学生写好作文,教师自己首先要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切中肯綮,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跟学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课不好上。有次单元习作 的题目是《我会……》,为了让学生有倾诉的对象, 能更好地叙述自己会做什么,我把题目改为《我教 游老师……》,学生一下子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在激 发学生写作热情的时候,我说:“‘三人行,必有我 师’,你们68位同学各有所长,如果每人教我一样 本领,我就学会了68样本领。你们可以教我上网、游 泳、钓鱼、煎蛋……把你们最拿手的东西传授给我 吧!写得好的,我叫他师傅,再好一点的叫大师傅,特 别好的叫特级师傅,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下水思想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  相似文献   

10.
贾志敏老师新作《课堂的记忆》,讲了三个曾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一是作者小时候,读10个生字,读错3个,还得到老师的表扬;二是作者当老师,行"不言之教",用感动的泪水夸赞声情并茂朗读的一个小女生;三是已故教育家陈钟梁先生,学生时代因在一篇作文中错用一个标点,受到  相似文献   

11.
牛俊美 《班主任》2006,(12):43-43
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我把一套语文模拟试题发绐初三的学生.1小时后,一位叫雪的学生把卷子交上来.卷子折了四折,放在我面前就像一封信.打开卷子,我发现雪只写了作文,其他题目都没做.我将目光落在了那篇作文上,题目是《老师,给您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有价值认识的诞生,往往不能与其价值的被认识同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作文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要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成为他们愉快的精神之旅。 一、变革作文形式,激活读者意识 1.作文命题,指向读者。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设计开放的话题,不仅便于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我的心事》的读者指向模糊,学生看了觉得平淡无味,勾不起写作的欲望。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把题目换一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我想对你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和学生讨论之后,新鲜的题目出炉了:《爸爸,您辛苦了》《×××,让我说声“谢谢你”》《×××,你冤枉我了》《妈妈,请你原谅我》《老师,你可曾知道》……这样的题目,读者指向明确,学生写起来有的放矢,就避免了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综合语文素质的高低,可以用他的写作能力衡量。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这个重中之重的由衷之言。多年来,我也曾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下水"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课一直是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也是压在学生肩上的一座大山。学生怕写,教师怕教,源于一个“难”字。为了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教师就要做好作文教学的前置工作,为作文教学开辟易路。叶圣陶老先生曾在《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黄老邪"是我大学时代讲授《中国文学史》的一位老师,他姓黄,为人处世不太按章法,故而有好事的学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黄老邪"。黄老邪身材修长,玉树临风,常年穿一身笔挺的西装却配上一双老北京布鞋,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动手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可避免空洞抽象的指导,效果明显。教师写“下水”作文应注意以下几...  相似文献   

18.
前年,我教过一个叫于金涛的学生。这个孩子特别调皮,经常让老师为他伤脑筋。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记忆中的一件趣事》的作文,于金涛的作文叙述的趣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作文难题     
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是一篇题目叫《我的老师》的作文。晚饭后,阳阳就趴在桌子上写开了。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