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你为邻     
我突然有些怀念,怀念那在汽车鸣笛声中无法找回的米花爷爷的吆喝声,怀念那在全自动米花机中无法听到的"轰——"的一声,怀念那在繁重学业中无法找回的童年的快乐……"爆米花喽——炸米花喽"每当楼下传来这一声声质朴的乡音,我就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楼下卖爆米花的爷爷准时出摊喽!  相似文献   

2.
“补锅嘞——锔碗喽一”这是幼时耳熟能详的小炉匠拖着长音的吆喝声。小炉匠进村后,不紧不慢地悠着步子,肩上的扁担一弯一弯地颤着,扁担两端的小风箱、小炉子一上一下地颠着,担子上挂着的小铜锣左右摇晃,发出“当啷当啷”的撞击声。  相似文献   

3.
笑话     
从前,有一位秀才自以为很有学问,经常,咬文嚼字,挑别人的错。一次,他在大集上见到一个老汉挑着一担柴,吆(yao)喝:“卖柴喽,卖柴喽”。秀才听到吆喝声,就计上心来。自言自语地说:“不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4)
生活是一曲多彩的旋律。有歌声,觉得悦耳;有噪音,觉得尖利;有笑声,觉得欢快……而今令我感激的则是那沙哑的吆喝声。"来喽!补鞋喽——"好不容易有一次的睡懒觉机会,却被那吆喝声吵醒,烦死了!  相似文献   

5.
悔与悟     
"卖糖葫芦喽——"每当听到这样的喊叫声,我的心就不觉一颤,丝丝愧疚之情便油然而生。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买酱油时打回了一张伍元钱的假钞,挨了妈妈的一顿训斥。我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忽然"卖糖葫芦喽——"的叫卖声传来,一向嘴  相似文献   

6.
他们奔跑着     
——"棒棒!来哟." ——"来喽哦,来喽!" 相信这是重庆人最熟悉的声音了,它是《山城棒棒军》的主题曲,也是我们日常生活长久的伴奏.剧中的"毛子"的扮演者赵亮结婚了,"梅老坎"的扮演者都已经过世了,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真让人感慨啊!  相似文献   

7.
回乡路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人,还是那些人……路,已不再是那条路。——题记三岁.孩童"走喽!骑马喽!驾——"幼时的欢笑回荡在耳边,妈妈的唠叨也总在耳边响起:"小心点,别老晃来晃去,可别让你爸背着你一起摔到河里去。"那时,回乡还  相似文献   

8.
那缕酸菜香     
"卖酸菜喽,卖酸菜喽——"一阵阵别有韵味的叫卖声不时传入耳鼓。探身望去,只见一农妇正立在小区口的亭子里,大声叫卖着。她的身后支着一辆自行车,两边挂着桶,上面加着盖子,想必里面装的就是酸菜了。  相似文献   

9.
老将出马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 ?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时,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一支妙笔,使老汉的皱纹都显得情意绵绵,白发都显得精神抖擞。有了这两处“工笔”,老汉的整个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小罗锅儿站在她对面,温和地笑着,每听一句就点一下头、咽一口,那颌下的喉结也随之上下活动一次,好像不仅全听准了,而且记住了,装到肚里去了 ! (…  相似文献   

10.
早晨六点钟,龙驹镇希望中学的教师们拎着水壶去开水房打水时,发现烧锅炉的换了一个又黑又瘦的驼背老汉。因为他刚来不能按时供开水,于是教师们就炸了营:“哪搭寻不下人咧寻了这么个老汉来烧锅炉,不知又是啥关系?”“就是嘛!连生话秩序都给打乱咧。”这时知情者劝道:“这老汉是咱后勤部主任的同村,老汉养了男女9个娃,加上拣来的1个  相似文献   

11.
"充实"的暑假终于结束。看到我黑黝(yōu)黝的肌肤、结实的肌肉,同学们个个惊叹不已。其实,这全都是我爸爸的"功劳",是他让我当了一回"打工女",而且是给爸爸"打工"!放假喽!假期生活多惬(qiè)意呀,看电视、玩电脑、吹空调、吃零食,日子过得不知道好成啥样!可惜,这份舒服太过短暂——"子千,起来干活喽!"耳旁传来老爸那"虎啸狮吼"般的叫声。  相似文献   

12.
开心读图     
让人口水直流的U盘 U盘也会让人流口水?这可是真事啊!日本一家公司最近推出了几款形状非常奇特的U盘,颜色鲜艳,形态各异,看得人直想流口水哦!不信一起来看看! 这是意大利面条吗?不是?!哦,原来是U盘,只不过它的USB延长线被做成了意大利面条的形状! 这个当然也不是真正的炸虾喽!不过,这款U盘做得真是太逼真了,看起来不但像真的炸虾,而且还是裹了面团、粘了面包渣炸的哦! 这个胖胖的小家伙是螃蟹腿吗?呵呵,你学聪明了——当然不是,它还是一个U盘哦,只不过是个胖胖的很像螃蟹腿的U盘。哈哈,流口水了吧?!  相似文献   

13.
奔跑吧,兄弟     
前不久,《奔跑吧,兄弟》来山城来录节目,万人空巷啊,桥上、车顶上、阳台上、雕塑上、路灯桩上,甚至行道树上都有人挂着在观看,有些粉丝都激动得哭了.不过,我却不为所动,因为我的心里牵挂着另一群奔跑着的兄弟.① ——"棒棒!来哟." ——"来喽哦,来喽!" 相信这是重庆人最熟悉的声音了,它是《山城棒棒军》的主题曲,也是我们日常生活长久的伴奏.  相似文献   

14.
那位老汉是卖小烧饼的,一脸的"麻子",就像他饼上的芝麻粒。虽然老汉长得丑,卖的饼却又香又脆,远近闻名。一次我去上英语课的时候,觉得肚子饿,便去找老汉买饼。老汉正在给别人装饼,我便先摸了两块往嘴里塞。老汉亲切地问我:"要多少?"我说:"一元钱的。"老汉一把拿了五块饼给我。我把钱包打开,付了五块钱。老汉找给我四块钱,我转身就走。刚走几步,觉得不对:饼是两角钱一块,我付了一元钱,怎么拿了七块饼?还  相似文献   

15.
此文用"为了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理想大学"破解题中的"担子"——这"父子抬扁担"承载了"好好学习,不负父望"之意。此文还需要升格:集中写好一个抬担子的情节,让"肩膀负重"出"刻苦攻读"之意;让"换位移绳"出"主动攻读"之义。文中的"父亲"宜更改为"母亲"——文义还可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6.
九月的收获     
正李紫馨讲述的收获:"卖杏喽,卖杏喽——"校门口,小贩卖力地叫卖着。看到那些橙黄的杏,我突然想起另一样十分平常的农作物——水稻。九月初,树上的杏子逐渐成熟。刚摘下的杏吃起来略微坚硬酸涩,须得在一堆新谷中捂上几天。在时间的发酵下,从谷堆中将杏掏出来时,黄皮中泛着红丝的杏吃起来香甜可口,口感刚好。这窍门还  相似文献   

17.
请上帝喂猪     
面对连年丰收,堆积如山的粮食,王德厚老汉很是为难。如全部变卖,价格太低,仅能收回成本。如不卖,似乎又有霉变之虑。连想了三天三夜之后,王老汉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粮食喂猪!一年下来,王老汉整整喂了20头肥猪。因全是粮食喂的,出栏快、肉质好,很快销售一空,当年连本带利挣了3万元。这在比较落后的贫困县,农村一下出了个万元户,是不得了的。市报以《思路决定出路——王德厚粮变肉》为题,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王老汉的养猪过程和收入。还配了王老汉笑眯眯地站在肥猪中间的大照片。王老汉一下出名了。第二年一开春,王老汉就购回30头仔猪,准备大…  相似文献   

18.
炒米和焦屑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家乡赣榆,每到过年的时候,“炒米”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一种食品。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饺子之前我们都要先喝一碗又香又甜的“炒米茶”。  相似文献   

20.
甘甜 《江西教育》2015,(Z1):26-27
在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峡谷深幽的铜钹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吃力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宽厚的肩膀上横着一副磨得发亮的扁担,扁担的两头捆扎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少年来,寒来暑往,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肩上的担子却越挑越重,前行的脚步越走越缓,43个春秋无声,只有青山记下了这位由毛头小子变成两鬓斑白"挑山工"的脚步。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广丰县铜钹山石人完小教师张云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