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迷信是指一种盲目的信仰,尤其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由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就容易引发对不可见的鬼怪神灵的迷信。比如早期英国人认为黑猫从眼前经过会倒霉,在路旁捡到马蹄铁会带来好运。再如,西方人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西方大多数旅馆没有13号房间,  相似文献   

2.
13怎么了     
人类史上,恐怕再没有第二个数字会像13那样带给西方人如此强烈的恐惧感了。他们迷信这个数字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因此避之唯恐不及:13号星期五是很不幸运的一天;13层楼是不吉利的;13级台阶会带来厄运……许多恐惧13的人会将任何带有13的数字,视为不吉利的象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02,(Z6)
美国人至今流传着一些传统的迷信观念.下面略举一二。13这个数字是美国人最忌讳的数字。这可能是来源于《圣经》中提到的“最后的晚餐”。耶稣同他的12个门徒一起共进晚餐,其中的一个门徒犹大为了贪图30个银币,将耶稣出卖给了犹太教的当权者。由于犹大是餐桌旁的第13个人,所以直至今天,美国人还认为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最见不得讲迷信的大人——都那么大了,还不相信科学,不会正常思维,真可笑。可让人窝火的是,我就处在一个迷信的大家庭里,烦人的迷信事一件接一件。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妈一睁开眼就给外婆打电话,说什么梦到家里出事了。当时把我也吓  相似文献   

5.
群言堂     
《内蒙古教育》2008,(11):25
激情是教师不可少的素质,一个不喜怒形于色的教师是有缺陷的教师。——于漪三个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个欢迎:欢迎课上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理解,欢迎反驳教师观点;三个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宁鸿彬  相似文献   

6.
星期五,13历来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原因是人们从神话、圣经故事、风俗习惯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据圣经上讲,上帝创造的第一个男人——亚当,是在星期五,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英国从前常常在星期五处死罪犯,因此星期五有时也叫“绞刑日”。从挪威神话中,人们产生一种迷信想法:13个人坐在一起聚餐是不吉利的。这种迷信被耶稣和其12个门徒的最后的晚餐加以证实。圣经上说,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坐在一起,正好是13人。他的门徒之一——犹大,为了三十个银币而出卖了自己的老师。第二天,耶稣便…  相似文献   

7.
Friday the 13th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西方人有时候也很迷信吗?他们最怕星期五和十三这两个数字了。如果十三号正好又是星期五,他们可忌讳了。那么为什么13号、星期五这一天被看成是不吉利的日子呢?  相似文献   

8.
王奶奶是我们村最迷信的人,家里不但供着神像而且常年香火不断,要是家人得了病,她也不去请医生,只会找“法师”来“降妖祛邪”。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同迷信违法活动的斗争始终没有间断过。然而时至今日,各种在科学招牌、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普遍存在着,并且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同各种迷信违法活动进行斗争,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试图就迷信违法活动存在的原因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现阶段,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迷信违法活动的市场本应越来越小,成为过街老鼠,实际却不然,迷信违法活动仍然大量存在。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存在着迷信违法活动赖以生存的土壤。第一,愚昧落后是迷信违法活动的温床。据第三…  相似文献   

10.
迷信是一种对事物错误的认识思维方式,迷信不要求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长明灯》中民众的迷信心态显现出了国人灵魂中的瘤疾,医治这一灵魂瘤疾是鲁迅毕生的努力目标,也应是今天学校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母亲和药渣     
曾几何时,撒落在街道上的药渣是这个小县城的一道风景。关于把药渣倒在路上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把药渣倒在路上,路人踩了之后就会把病人的疾病带走。小时候,医学还不发达。人们病了,大多抓上几包中草药回家煎服。县城里人口多,生病的也不少。迷信的人家往往把药渣随手往门口一撒,走在大街小巷常常  相似文献   

12.
斯图尔特·维斯在《相信魔法:迷信心理学》中指出:“迷信就在你心里,无论你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高科技社会,迷信无处不在。而且随着你社会地位的提高或者随着你个人资产的增值,迷信对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荒谬的现象简直就是社会的白蚁,是一个严肃的社会现象,是种最普遍的心理障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校园里也刮起了一股迷信风:白羊座的同学认为要用绿颜色的笔才能考出好成绩;“笔仙”可以告诉你期中考试得第几;算命网站能预报你的死亡日期……校园中存在着哪些迷信现象?对于这种与科学并存的迷信,我们的中学生们到底作…  相似文献   

13.
鱼儿的自白     
13岁那年,我考上了重点初中。母亲知道后,就跪在神像前念着什么,我觉得好笑。母亲很迷信,经常去求神拜佛,我很蔑视她这样做,反正我的重点初中不是她求来的。父亲则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不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个性,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征。如何加强作文的个性教育呢?(一)不迷信,不崇拜,观察思维独立化不迷信,不祟拜是观察思维独立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我坚持在教学中使用"以愚启智"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对于师也好,生也罢都从中得到了诸多好处。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悦,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字的迷信,虽然古今中外早已有之,然而毕竟 与科学无缘,纯属牵强附会。可是,在现今的职工学校校园内,还有些学员仍对数字抱有迷信。给入学新生编学号,都喜欢得到个带8的号码,而对4、13、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期间,报刊舆论广兴反迷信言论,尤以《大公报》表现突出。它主要反对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民间流传的一切迷信陋俗以及官僚阶层的迷信行为等。这既与英敛之本人有关,也与义和团迷信事件的刺激有关,更与其"开民智"的办报宗旨不可分。《大公报》倡言反迷信,对于开民智、官智,开通风气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09,(3):33-33
婴幼儿奶粉一直是父母们最舍得花钱也是花费最多的,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80后妈妈们往往倾向选择高端奶粉。尤其是在前段时间,消费者一度对进口奶粉产生了相当的依赖,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情况的好转,现在的消费者对洋品牌已经不那么“迷信”了。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是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富有艺术天赋的民族,与之相矛盾的是,俄罗斯人非常的迷信。俄罗斯是一个森林民族。森林里的世界幽暗而静寂,人置身其中,宛如在另一天地,这里到处充满了超越人的经验之上的未知。古俄罗斯人就不由自主地滋生了天然的神秘主义倾向,自然也就导致了迷信的产生。俄罗斯除了和西方一样忌讳13、星期五,还有本民族特有的迷信,就让我们来俄罗斯的学生在考试时,是如何体现民族迷信的特点吧!俄罗斯学生相信考试之前千万不能理发和剪指甲。因为成绩的好坏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练习,一旦理发或剪了指甲,一定会靠不好。也有的…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从本科生开始,而"大学语文"等与中小学有延伸教学关系的基础课程更应先行一步,养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古人、不迷信老师的科学态度。为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贴近学术前沿,从学术的角度解读作品,采用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等现代教学手段,扎实推进大学语文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