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16,(15)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获得良好的发展,取得重大的突破。通常情况下来说,加强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完善风景园林的生态功能。本文基于此指出了雨洪给风景园林带来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讨论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深圳市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探讨,提出了一种雨洪利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由于小流域河流大多缺乏实测径流资料和历史洪水资料,小流域的洪水计算一般采用推理公式、地区经验公式或比拟法进行计算。本文以园子沟矿井工业场地相邻的天堂河为例,分别采用小流域洪水流量的多种计算方法计算百年一遇洪水流量,对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地走访调查,最终选定合理适用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爆发突然、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在泥石流防治中,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依据。雨洪法是泥石流流量计算的一种常见的实用方法。本文以双磨子沟泥石流为例,采用雨洪法对该沟泥石流流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对其他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屋面雨水利用工程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屋面雨水利用设计的过程、降水量设计标准、主要构筑物如初雨池、蓄水池、连接明渠的确定,雨水收集过程及雨水利用效益。屋面雨洪利用不仅是开发利用雨洪水,对削减洪峰流量,保障城市防洪安全起作用,对改善水环境意义更为重大,应积极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雨洪问题正逐渐成为世界性问题,为减弱雨洪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我国提议大力发展海绵城市,但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了技术、资金风险等各层面的问题,结合德国雨水管理经验、新西兰《资源保护法》等他国经验,建议我国在新发展城市中先对试点城市基础建设是就贯彻低影响开发原则,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来解决技术问题,用改进的PPP模式来解决资金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工业等产业不断发展,在经济快速崛起的同时给我过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各个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目前,一些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绿化措施,利用风景园林的绿化功能进行环境的改善。风景园林景观中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植被的生长,新型的雨洪控制技术被园林单位大范围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对于园林景观中植被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文章简述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技术的应用情况,分别从国内外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国外先进技术向结合,为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雨洪防治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都建立于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导致如今社会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自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传统的道路排水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无法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从而对城市道路合理设计,满足人们及社会发展的高要求。本文就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硬化地表面积的增加,城市降雨径流过程已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洪涝问题突出。城市雨洪模拟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城市洪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选取北京市未来科技城为研究区,利用SWMM模型构建城市雨洪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和管网径流过程;依据不同场次雨型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对应的降雨过程,并驱动已构建的雨洪模型,评估现状地块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实现情况;据此,提出不同海绵措施的空间布局以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结果表明:城市雨洪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洪峰流量误差在8~26%之间,而峰现时间误差为-8%,-1%和0。现状地块条件未达到北京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80%);采用在道路、建筑和绿地分别增设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和下沉式绿地,并分别按20%,40%和40%的方案比例分配时研究区90%的地块均可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还增加1.79万m3可利用水量。本文既可为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评估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为城市海绵措施布局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江明 《青海科技》2023,(6):163-172
选取甘肃省庄浪县的庙龙沟、榆林沟流域淤地坝为研究对象,通过积水面积、折减系数等指标,系统估算淤地坝工程蓄积的雨洪资源量,进一步估算淤地坝工程带来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结果表明:榆林沟和庙龙沟流域淤地坝工程雨洪资源的多年平均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2154.39万m3、67.86万m3、61.08万m3和2796.28万m3、88.08万m3、79.27万m3;同时在50%频率下各流域淤地坝工程雨洪资源的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2131.61万m3、67.15万m3、60.43万m3和2778.32万m3、87.52万m3、78.77万m3。  相似文献   

11.
黑龙港流域水资源现状及雨洪资源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满利  刘洁 《科技风》2013,(12):193
黑龙港流域及运东地区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水资源严重匮乏。从流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出发,加强雨洪资源利用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硬化地表面积的增加,城市降雨径流过程已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洪涝问题突出。城市雨洪模拟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城市洪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选取北京市未来科技城为研究区,利用SWMM模型构建城市雨洪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和管网径流过程;依据不同场次雨型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对应的降雨过程,并驱动已构建的雨洪模型,评估现状地块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实现情况;据此,提出不同海绵措施的空间布局以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结果表明:城市雨洪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洪峰流量误差在8~26%之间,而峰现时间误差为-8%,-1%和0。现状地块条件未达到北京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80%);采用在道路、建筑和绿地分别增设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和下沉式绿地,并分别按20%,40%和40%的方案比例分配时研究区90%的地块均可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还增加1.79万m~3可利用水量。本文既可为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评估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为城市海绵措施布局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彭水县气象局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对彭水县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了推求,但在城市排水管网规划设计中,设计暴雨雨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总雨量确定后,根据不同的雨型可计算出完全不同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对城市排水管网管径计算和调洪计算有重要影响。该文利用1961~2015年彭水县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和《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取样,对PilgrimCordery法、芝加哥雨型法、同频率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彭水县城较为合理的设计暴雨雨型。  相似文献   

14.
刘慧娟  卫伟  王金满  陈利顶  姚磊  董博昶 《资源科学》2015,37(11):2219-2227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直接改变了城市下垫面,造成城市水文循环条件的极大变化。研究地表产流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变化过程将对城市防洪减灾及雨洪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启示。本文基于人工降雨和城市下垫面模拟技术,探讨城市典型下垫面类型(不透水面﹑绿地及透水砖)及不透水面分布格局在两种雨强(0.29mm/min和0.56mm/min )条件下的降雨产流过程。结果显示:雨强及下垫面条件对产流效应及径流变化过程均有较显著影响。表现为:①雨强越大,产流时间越短,产流总量及稳定产流量越大;②低雨强条件下,绿地及透水砖间的截流能力差异较小,随着雨强的增大,两者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均明显优于不透水面。三种下垫面的产流效率表现为:不透水面>透水砖>绿地;③同种雨强条件下,三种不透水分布位置间的产流效应差异显著,下部不透水的小区地表积水较快,而小区上部不透水时产流较慢,具有很好的截流效果。该结论不仅能为城市雨洪有效利用与灾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为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雨洪资源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它不仅可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它还可以减轻缺水城市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20)
本文就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背景、发育特征、成因分析进行了深入论述,并根据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对工作区泥石流按照雨洪法进行了流量计算,按稀性泥石流进行了流速计算,从而设计出排导槽的断面参数,最后对该泥石流排导槽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得出由于武汉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改变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不透水面积增加,使得城区降雨量增加、地表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流量增多、汇流时间缩短、峰现提前,对城市防洪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针对武汉市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点建议措施,以减小城市洪涝对城市的危害,最终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广西北部湾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三个城市的灰色基础设施的雨洪快排系统己经不能满足抵御市雨洪灾害。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快速提高城市防洪(潮)系统和城市小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完善城市小排水系统,下大力气建设城市微排水系统,恢复城市水循环,重点解决旧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问题,以消除日趋严重的内涝灾害。在后续规划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的长期性和严重性,气候变化造成的不断增加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并在灰色基础设施建设中介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将雨水更多地蓄滞下来,树立排蓄结合的规划理念,恢复和保全山、水、林田、湖的自然格局,健全城市大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市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性,北京从1979年到1985年底已累计超采地下水36亿立米,郊区平原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已达9米以下,城区漏斗地下水埋深已降到40米以下。预测到2000年,若遇平水年,将缺水6.2亿立米,若遇枯水年则将缺水13.8亿立米。为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紧缺问题,本文在综合了各有关方面的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节流,适当开源,修建水源调配工程和加强水的管理体制的对策。文章还对充分利用雨洪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波段遥感信息进行雨洪总量的分析与估算是遥感在水文学中应用的新尝试。随着航天遥感事业的发展,大量信息的不断积累,遥感资料实际应用问题日趋突出。在陆地水文学方面,遥感水文学应运而生,但简便实用的事例并不多,且大多应用于融雪径流分析与估算方面,美国的斯坦福模型、霍尔坦-劳佩兹模型输入参数多而复杂;美国水土保持局模型仅限于小于2600平方公里的流域;苏联的加里宁模型尚未达到实际应用的阶段;我国南京大学地理系和山西水文总站曾作过年降水径流的研究与估算。本文拟以北京地区的密云水库主源——白河为例(流域面积8506平方公里),介绍利用遥感信息进行雨洪总量估算的理论依据、方法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