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采访之道     
谈一点采访之道,究竟从何谈起?还是结合我几十年来亲身经历的工作实践来谈,比较实际.讲亲身经历,有些人总喜欢讲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几段,却忌讳自己也有过"走麦城"的一段.我想一反此例,就从自己在采访工作实践中的失败谈起.一九三○年我在上海法租界马浪路(今马当路)私立通惠当小学教员,曾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到附近私立民治新闻学院读书,这个学院规定两年毕业,而我仅仅读了一年书.一九三一年暑假将满时,院长顾执中先生介绍我进上海《新闻报》工作,当时他是该报采访科副主任,兼编随报附送的星期画报.刚进报馆时我不是去当记者,而是做他编辑画报的助手.真正开始当记者  相似文献   

2.
何处觅书香     
正做书人,与书谈一辈子的恋爱,仍欲罢不能。前一阵子,我写陈原老。搜来搜去,想来想去,写来写去,原来就一个字——书。书人陈原,就是一本书。他写过关于词语的密林,而他自己则成就了一个书籍的密林一一商务的书,那么郁郁葱葱,让人赏心悦目。现如今,老提一句话——建设书香社会。这多么让人神往!但眼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小报崛起,其中地市报纸已近三百家。小报虽小,却五脏俱全,办好一张小报也决非易事。在10月召开的全国部分地市报纸经验交流会上,我结识了几位小报的总编辑,听他们谈了办报的甘苦。气魄古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沧州日报总编辑张夫培颇有燕赵遗风。他在大会上谈做总编辑的体会,题目就是《  相似文献   

4.
我做文学编辑工作三十多年,其中二十年做文学杂志,十来年专做图书,在做杂志时,也做一些书,是有选择性地做,自己觉得好就做,不好就推辞了。编的书不多,但几部获茅奖的书都是那时编的。办杂志赔钱,可我做的图书却能赚好些钱。之所以要谈做杂志的事,是因为文学杂志对文学编辑的训练非常有益,我自己的审美建立、阅  相似文献   

5.
言论     
《档案管理》2007,(1):81-82
欧盟刚刚在衣裤问题上赢得了一寸,就进而限制中国鞋子的尺码了。——德国媒体如此评价欧盟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拥有6个忠诚的仆人,他们教会我一切。他们是何人、何时、在何处、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基普林谈自己的人生经验你爱一个姑娘,她还能领你的情;你爱一个明星,他只能领你的钱。——乐评人王小峰如是说我不喜欢把电影叫做Film,太严肃。我喜欢叫做Movie,有童心在里面。——李安说电影人总是在寻找突破,寻找新鲜的东西,心里像小孩子一样,永远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你去问一个标准的美国…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7.
与殷志强相识,纯属偶然.一次在南京大学出版社谈书时,学术图书中心主任杨金荣编审与我谈起一个人,他就是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中华玉文化中心顾问殷志强,并送我一套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他的玉文化丛书:《说玉道器——玉器研究新视野》《鉴玉甄宝——中国历代玉器鉴定通则》《旅美华玉——美国藏中国玉器珍品》.殷志强的玉文化系列丛书和其他说玉的书不同的是,他是站在一个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历史高度上来说玉的,并非只是简单地谈玉,或者如何鉴定收藏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小报崛起,其中地市报纸已近三百家。小报虽小,却五脏俱全,办好一张小报也决非易事。在10月召开的全国部分地市报纸经验交流会上,我结识了几位小报的总编辑,听他们谈了办报的甘苦。气魄古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沧州日报总编辑张夫培颇有燕赵遗风。他在大会上谈做总编辑的体会,题目就是《要敢说,我来办报!》张夫培,十五岁参加革命,当了三十年记者,前年当了总编辑,如今五十五岁。用他自己的话说,过去没有当官的瘾,现在更不怕丢官,办好这张报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责任,凭党性,我敢于提出“我来办报”。  相似文献   

9.
喻建章 《出版史料》2007,(4):112-115
我第一次见到边春光同志,是在1964年1月参加全国农村读物出版工作会议上。当时他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会上他作了如何抓好重点书的典型经验发言。他的发言很有分量,也讲的很有气势,他说要运用毛主席战略思想对重点出版物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编辑出版工作要围绕重点书全力推出,对其他出版物要能起带动作用。他的发言印成了书面材料,我带回来作了传达并留有较深印象,内心里赞赏他是一位出色的出版内行领导。  相似文献   

10.
在期刊研究方面,张伯海先生是我的坚实引导者,影响至深的当属第一课.那是1991年深秋,他在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司长任上,我在河南郑州谋饭.有一次,我陪同有关领导到署里办事,他留我在他办公室单独谈了一会儿.所谈其他内容都忘了,但那句"期刊是要死的"是永远记得的.他语调轻缓、舒徐,于我则无异于晴天响雷.  相似文献   

11.
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有三个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觉,从软实力到文化强国几年前我应邀去英国伦敦参加文化创意论坛,主持大会演讲的是《创意经济》一书的作者约翰.霍金斯先生。在会上交流时,他说  相似文献   

12.
宋正民 《今传媒》2010,(8):143-145
蛟龙是我大学时的同学,看到他写的书能产生这样的社会影响,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书好,序言好。两篇序言都对这本书作了很高、很中肯的评价。该谈的话,序言全都谈了。没有多少新话可说,就谈几点读后的感想。  相似文献   

13.
宋正民 《报刊之友》2010,(8):143-145
蛟龙是我大学时的同学,看到他写的书能产生这样的社会影响,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书好,序言好。两篇序言都对这本书作了很高、很中肯的评价。该谈的话,序言全都谈了。没有多少新话可说,就谈几点读后的感想。  相似文献   

14.
1999年9月初,我参加了东北三省的图书馆学会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召开的第八届联合年会,见到了一大批新世纪的图书馆员;在分组讨论会上情不能禁,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许多同志听了都建议我写出来,于是就有了这篇小文.篇名原是年会设定的选题之一,而我本来未曾提交论文.所以就加上了"也谈"二字.  相似文献   

15.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1988年第7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 C. 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美人鱼酒店里的生活>,重读了一遍.里边有不少篇谈到与书有关的事情,现在挑出三篇来给<读书>的读者做个介绍.  相似文献   

16.
打电话约山东文艺出版社社长李宁聊聊,李社长委婉地说,他要出差,和总编谈一下行吗?我当然客随主便.时均建总编辑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话题自然从山东文艺出版社如何运作影视同期书开始.  相似文献   

17.
贵编辑部: 你们好! 本月20日,我参加海安县图书资源共享工程培训班,收获很大.会上,就怎样当好农家书屋管理员谈了三点体会,供参考. 一、好事要做好,实事要做实. 我是全县首批受益者.市出版局已送了6顶书架、832册图书,充实农家书屋,应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备有雨具,打气筒、茶水、眼镜、笔、纸等服务项目,深受读者欢迎.今年夏季的一天,村民周希光急需回家,可是老天下雨不停,及时借雨具给他,这位近70岁的老读者感动地说:"农家书屋真周到,急读者之所急."  相似文献   

18.
谌嘉 《编辑学刊》2004,(6):12-14
一、学术书未必不赚钱 出版学术书到底赚不赚钱?这一问题时时困扰着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和它们的编辑.我个人的体会是,学术书的读者尽管是"小众",但只要认真去做,巧妙去做,那就未必不赚钱.根据有三:  相似文献   

19.
再一次翻开<告别饥饿>,扉页上写着:"小米留存.傅上伦,2008·10·31."我收到这书,仅仅半个月后,傅老师就因病匆匆地走了.追悼会上,他的学生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20.
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书使”──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称赞石景宜赠书义举丘峰今年6月15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的石景宜先生赠书仪式上,我见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交谈中,我请他谈了他对石景宜先生赠书一事的看法。叶选平副主席说:书籍是社会文明的记录,是人类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