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教学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现代心理学认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2.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而感到不满足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种“悬念”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从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巨大潜在力量.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比较差,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数学"转变成"我要学数学".一、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悬念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并吸引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的、能激起  相似文献   

5.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堂数学课,引人入胜的开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再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知识脉络,巩固新知则更是余味无穷。在总结中,教师可尝试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练习,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变学生的“被动吸收”式总结为“主动归纳”性总结。我认为,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总结。一、开放式总结这种总结是变教师“权威性结语”为学生“自主总结”的开放式总结。学生在学习新知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正处于最佳状态,教师此时…  相似文献   

7.
好奇心是人的一种天性,悬念作为一种引发人们好奇心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好处,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悬念导入法能够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数学课上运用悬念导入法进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在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的独特视角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基于此,本文从悬念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探究精神三个方面来阐述悬念导入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该从精心设计悬念、适当的调侃、制造认知冲突、设疑于学生易出错之处、留下悬念于结尾等五各方面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重要动力,没有了兴趣就不可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中的"陷阱"设计,是教师呈现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些带有悬念或破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预设的"陷阱"里。一、设置悬念,为新知学习埋下伏笔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所认识、所熟悉的教学材料中设置悬念,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固有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重要动力,没有了兴趣就不可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我们要力争让数学课堂的导入异彩纷呈.一、利用教师自身的言行来导入在上课之初,教师利用自身的语言技巧,将课堂教学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1.悬念导入法“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让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如讲“统计初步”这节课时,引入时采用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发生了浓厚兴趣 ,他一定会不畏艰难 ,锲而不舍地去追求 ,去达到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若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科感兴趣 ,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可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巧设悬念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 ,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和奇异的刺激物。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巧设悬念 ,培养和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课改要求,推行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把数学教师从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转变到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之中去;教师要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要转变到引导学生越来越多地思考探索知识,发现总结知识的新模式上来,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该从精心设计悬念、适当的调侃、制造认知冲突、设疑于学生易出错之处、留下悬念于结尾等五各方面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桂荣 《考试周刊》2008,(10):45-46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地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把握学生心理、热爱学生、巧妙激励、巧设悬念、精设情境等是培养中学生学习教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  相似文献   

19.
数学问题情境设计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巧妙设问题悬念,更能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同时把握好创设悬念的原则,使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