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缺失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但在现实中,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方面存在着缺失,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因此,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灵活的社会保障菜单选择制度,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高一《思想政治》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全面理解和把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突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制度历来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阀",由此凸显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建成,但是,仍存在着公平性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权利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公平、规则的不公平和分配的不公平。为此,政府必须承担责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浅谈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平是现代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与规则,才有可能既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又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正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调节器、润滑剂。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次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城市综合援助体系,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立法,实现社保的法制化,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待遇作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其支付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程度的直观体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城镇职工相差较大,不仅影响到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应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农民工基本生活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公平缺失,因此必须注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本文从社会公平视角出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取得一系列进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形式,与社会保障在目标、主体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要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做到教育优先、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不公平与就业联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梳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两个层次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不公平进行分析,指出保障对象间、地区间及管理主体间的不公平对就业的影响,揭示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促进就业之间的不协调,进而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公平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稳定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借鉴。主要有: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要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注重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作用、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保障要与工作业绩挂钩以及培育社会保障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逆调节”的表现、成因及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会保障制度本应起到调节和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很好发挥这一再分配功能,在实际中还存在“逆调节”的现象,扩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逆调节”根源于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缺漏,尤其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反差和不公。要消除社会保障的“逆调节”,维护社会公平,必须通过改革构建以社会公平为首要价值取向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立平 《文教资料》2010,(12):98-100
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从古至今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直接关涉着社会建设的结果。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述了深刻的社会公平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公平与资本主义社会公平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思想对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公平正义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对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矛盾及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应该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社会公正和谐中发挥着“稳定器”、“减震阀”的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为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充足的基金保障。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必须正确把握循序渐进、协调公平与效率和共同负担等原则,并对社会保障税制的各项要素进行良好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王生宁 《中国培训》2007,(11):58-58
一、明确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保障立法中,首先要考虑到公平和效率的问题。社会保障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平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社会机制,用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始终是首位的,是构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点。同时,在社会保障立法中还必须坚持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就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说,没有效率就没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同样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稳定,也就达不到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西方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的价值理念及实践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建设是一个国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得到社会关怀、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近现代西方国家在推进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中,不仅以社会公平、公民权利、社会模式的残疾观等进步的价值理念替代了传统的慈善与供养思想,还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特别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在残疾人的医疗康复、劳动就业、特殊教育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不断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其经验对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立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情况下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能否得到合理调整,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矛盾能否妥善解决,变革中的我国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按照社会公平负担、各种形式并举、国家宏观管理等原则,尽快建立并完善以社会保险法为核心、以社会救济法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权威性、统一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提出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握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注意新老体制的衔接和过渡,避免出现大的波动的原则;建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确保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舜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在从思想发展到实践再到制度的历史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保障一直与恩赐、公平、平等与效率等紧密相连,而《正义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社会保障思想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即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通常国家依据法律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保证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根据社会保障的一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法构建必须以社会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社会保障法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社会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等具体法规,放在一个社会保障法规群下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发展上,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无一例外地将全部社会经济资源投向两大领域:一方面投入市场机制作用下的经济效率领域,以保证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投向政府机制范围的再分配的社会公平领域.以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维护社会公正。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而且间接地推动效率的提高,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公平与效率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构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