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春三月,世界各国服装界人士均聚会北京,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今年博览会之前,中国国际时装周首先开幕。该时装周不仅使北京的春天更加多姿多彩,更为中国时尚界带来了新的时尚。来自世界服装界的知名时装设计师、时装评论家、资深学、教授及参加“汉帛奖”的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的各国选手云集北京。  相似文献   

2.
去年岁末,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京举办。该届时装周受到近300家媒体、400多记者采访,包括国际著名五大通讯社。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戈巴赫,日本时尚协会总监加藤尚彦,专务理事川村耕太郎,新加坡纺织服饰商会副会长David Wang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时装周。该届时装周除年度评选、中国时尚大奖、专业评比、协会庆典、时装发布等五大亮点外并推出2004/2005中国童装秋冬流行趋势发布的新亮点。时装周期间共有26场品牌和设计师时装发布会,包括NE·TIGER(东北虎)、白领、威鹏、柏仙多格、心水、天意、珈里、汉帛、伴尼、欧柏兰奴、杉杉、薄涛等品牌和…  相似文献   

3.
备受瞩目的中国国际时装周2004—2005秋冬系列发布会已于4月3日落幕。本届时装周以秋冬流行趋势发布、中外知名品牌发布和“汉帛奖”第12届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益鑫泰”第5届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浩沙杯”首届中国泳装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为主。来自中、法、意、德、英、澳、加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及中外知名品牌、商界名流、媒体记者数千人汇聚京城。以“世界的中国”为主题的“汉帛奖”第12届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便是最好的证明。与会的各国、各地区的33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年轻设计师,在服装周期间得以展…  相似文献   

4.
临近去年岁末,备受瞩目的中国国际时装周2005秋冬系列发布在京落幕。30多场精彩的时装发布,雄劲鼓动京城的时尚旋风,中外服装界专家、设计师、模特以及有关商家、媒体,一时间聚会京城。  相似文献   

5.
看梁子的时装发布会,总给人以惊喜。在去年岁末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梁子那场以“水”为主题的时装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伴着潺潺流水声,模特们身着丝、麻、棉材料制作的时装,款款走来,这些不离现实生活又给人以艺术美感的作品,魅力十足而受到观众格外的青睐。设计师“平和、健康、美丽”的理念。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发布会甫一结束,数十家媒体记便把她层层围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希腊文化年”重要活动之一,主题为“迷宫”的希腊《漫画与现代艺术展》日前在北京798艺术区时态空间亮相。该展通过希腊当代艺术的展示,使中国和希腊两个文明古国的现代公民之间更多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7.
始自6月11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首届“中国饮食文化节”。为此,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从杭州特邀荣获首届中国烹饪大师称号、中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王仁孝师徒与巴黎中国禅园中餐馆合作,在“中国饮食文化节”开幕式的当天及此后每天的活动中进行现场中餐烹饪表演和展示。  相似文献   

8.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于2003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和中国美术馆举行。依托于“创新:当代性与地区性”之主题。主办单位首次将目前国际流行的双年展模式纳入中国艺术展示机制之中,如策展人制度。策展人在当代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真     
《中外文化交流》2005,(11):62-63
亚洲化部长论坛将在佛山举办;巴黎中国化中心将举办中国戏曲节;“中国国际时装周”金秋亮北京;广东佛山即将迎来第七届亚洲艺术节;《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展》上海开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丰富性并展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方式及其成果,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日前,以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11.
陶红  李明放 《中外文化交流》2006,(2):62-64,F0003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时装周·2006春夏系列发布活动于去年11月22日圆满落幕,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丹麦、芬兰等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的34个知名品牌;25位时装设计师和100多位设计新人,共同演绎了50多场作品发布会,展示2006年春夏女装、男装、休闲装、晚装、童装、婚纱的流行趋势。职业女装于五彩缤纷的基调上,突出黑、白、灰等经典流行色;商务男装打破西服一统的天下,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立领西服成为这一季流行的主题,简洁大方的剪裁,尽显男性儒雅风范;休闲系列仍是充满动感的街头风格,强调自由随意的搭配、宽松的式…  相似文献   

12.
去年金秋10月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洋溢着一派浓厚喜庆的中国气氛,在以表演艺术为主的规模空前的“中国化节”上,推出了8项视觉艺术展示。包括来自西安的秦兵马俑原件3尊,由范迪安教授策展的雕塑与装置艺术展“移植的风景”,叶锦添的灵感来自中国剪纸的布幔和拼贴装置“中国红”,由谭燕玉、王薇薇等海外华人设计师共同策划的“新中国时尚”服饰展以及蔡国强的爆破装置“龙卷风”……其中最具特殊意义的,当属由中央美术学院孙景波教授设计完成的两幅壁画作品。  相似文献   

13.
日前,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5丝绸之路国际服装服饰节”将于7月18~22日在乌鲁木齐举办。届时,除产品展示、活动推介、商业洽谈等活动外,精彩纷呈的时尚表演将令人目不暇接。“2005丝绸之路国际模特大赛”总决赛为服装节拉开序幕,“中亚之风名时装设计师展演”则将国际时尚的设计风潮带入新疆,颁奖晚会作为服装节的闭幕盛宴,则一并展示相关企业的品牌发布。  相似文献   

14.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9,(8):92-97
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谢幕 继2008年首届之后,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6月27~7月13日在京举办,继续演绎其“激情熔铸艺术,创新点亮未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交流动态     
年10月26日至11月4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艺术院展出。应孟加拉艺术院的要求,随展人员、中央美术学院王维新教授在画展开幕前为孟加拉国水彩画爱好者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讲习班。画展和讲习班均获得圆满成功(中国驻孟加拉国使馆文化处供稿)1996年9月20日至10月5日,“中国文化周”在苏丹共和国首都喀士穆举行。“中国文化周”的内容包括中国艺术展览、中国电影周、中国电视周。240多件中国艺术展品令苏丹观众赞不绝口,说它丰富多采、精美绝伦,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文化周期间放映的《香魂女》、《中国霸王花》、《步…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英国驻华大使馆、中国纺织教育学会及中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在北京“炫”吧正式启动“激情英伦时尚”服装设计赛事。该大赛以“街头亮丽时尚”为主题,面向中国服装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该赛事也是“创意英国”系列活动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此次大赛设决赛优胜者一名,奖项为2004年秋季赴英国时装院校时装专业为期一年的奖学金;同时还设有4个分赛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的优胜者4名,奖项为赴英国著名的圣马丁艺术学院接受短期的设计培训及观览,包括向指定的英国时装设计师和公司学习时装设计知识并实习。大赛的评选将由中国和英国时装专…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5日,“日本平成文化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日本图案博物馆、日本图案家协会联合举办;北京艺海文化发展公司承办。“平成文化展”以“探索吉祥文化的未来”为副题,以吉祥图案为主要内容。产生于中国的吉祥文化,是以福、禄、寿的思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是随着佛教东传而到日本,与日本文化相交融而形成日本的吉祥文化。吉祥图案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现。以“吉祥”为主题的此次美术展览,来到吉祥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举办,既是对中日文化交流成果的展示,又是对中日友好的促进。从展览的作品风格看…  相似文献   

18.
9国际文化交流承接着上一个世纪的惯性,在人类刚刚步入新世纪伊始,便从整体上呈现出一派有出有进、你来我往、空前活跃的崭新局面。2001年“柏林亚太周”便可谓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汪洋大海中晶莹光辉的一朵美丽浪花。本刊记者随行了这次活动。“柏林亚太周”是德国柏林市政府所发起的两年一届的大型国际性综合活动,其意在不断增进柏林与亚太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迄今已举办三届。应柏林市政府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与亚太地区其他有关国家共同参与了2001年9月17日至30日在柏林进行的为期14天的第三届“柏林亚太周”活动。“柏林亚太周·中国主…  相似文献   

19.
吴礼敬 《中华文化论坛》2023,(1):84-94+187-18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汉学界的《易经》研究逐渐兴起一股由“经”到“传”的诠释转向,研究者不再致力于翻译和解释《易经》的“真正含义”或“内在含义”,而是转向历代的《易经》注疏。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数的《易经》诠释定本,而是有多少《易经》注疏,就有多少不同的《易经》版本,并主张以历史的眼光、从注疏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易经》,这反映出美国汉学界《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德凯、艾周思、林理彰、何茂康等人。这一思想史转向是在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由“西方中心主义”向“以中国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对卫-贝译本长期确立的将《易经》视为“智慧之书”的挑战和反叛。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易经》注疏翻译有助于人们认清《易经》的复杂性质,动态地把握中国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如何做到对古人学说具备“了解之同情”、翻译时如何区分经典文本自身与注疏者理解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困难和矛盾。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美国《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易经》的海外传播来看,卫-贝译本所代表的民用方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一年一度的“节能环保周”活动在北京又掀高潮。2001年11月第一周的“节能环保周”是这项公益活动开展以来的第11个年头。因为北京申奥成功,今年的“节能环保周”活动形式多样,热闹非凡。其中的由北京市经委、市委宣传部等12家单位共同主办,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协办的电视文艺专题晚会便是本次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突出“绿色奥运,节能环保”这一主题,整台晚会从布景到内容处处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感受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对人类是何等重要。由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谭江海、陈晨主持的晚会在轻松、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