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最初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发展成竞技体育后,逐渐加入到了国家是否强盛与发达的角逐中.竞技体育,不仅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展现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经济、政治、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综合实力.它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定义,开始成为城市、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还能增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或许还可以起到缓解国家间紧张关系的作用,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韩国举办的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定程度上为半岛和平做出了贡献.如今,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纷纷投入到体育行业的研究中来.由张业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的《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理论与实践》一书,立足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针对媒介传播效果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者从大型体育赛事庞大的市场影响力出发,从其对国家综合实力展现的角度说明大型体育赛事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与大众传播媒介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此同时,大型体育赛事产生如此效果,从某种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媒介传播.  相似文献   

2.
马心丽 《传媒》2016,(19):94-95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赛事频繁在世界范围内举办,赛事呈现主要是通过移动传媒来实现,大多数人则是通过新闻客户端等移动终端获取体育消息、体育新闻等.可以说体育传播的移动化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崛起的,整个传播过程的发展变化也是信息技术发展演变的真实写照,解读大型体育赛事传播效果及机制不仅是对媒介传播一次科学性评估,更能为今后体育传媒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沈阳体育学院副教授、李芳博士编著的《大型体育赛事移动化传播研究》一书从体育移动化传播的崛起、移动化传播研究、历史及逻辑变迁、体育赛事传播现状、体育赛事移动化传播困境、传播主体参与化等多方面,分析研究了体育赛事的移动化传播与发展,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型体育赛事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在国际传播视角下,抓住国际传播机会,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加强体育报道,是一名媒体人肩负的新闻传播使命。本文就如何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做好体育宣传报道,发挥体育宣传的国际传播价值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微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在综合门户网站大型体育赛事传播方面的影响力日渐增强.特别是奥运会的“微传播”实践,已成为其重要的传播内容. 目前,综合门户网站的战场已经由PC端向移动端发展,各门户网站都试图利用移动时代超文本语言Htm15(以下简称“H5”)技术打造自己的移动客户端.综合门户网站对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竞争和角逐,正逐渐向“微”领域不断渗透与扩张.  相似文献   

5.
褚殷超 《传媒》2023,(10):70-72+74
智能媒介的发展影响着体育赛事直播的传播格局,新兴媒介技术的加入为体育赛事直播的呈现形式与内容表达提供了媒介支撑。随着智能媒介的不断深入,体育赛事直播所依托的传播生态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人工智能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为体育赛事直播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智媒时代体育赛事直播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为体育赛事直播进一步运用智能媒介提供可行性策略,从而利用智能媒介为体育赛事直播赋能,实现体育赛事直播与智能媒介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轻制与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媒体视域下体育赛事的举办己成为一座城市发展的标志与展示城市魅力形象的有效方式。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构建城市品牌,推进城市发展,成为城市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从城市品牌的媒体传播效果出发,提出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效应,并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构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叶 《传媒观察》2014,(8):37-38
笔者以新浪微博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析微博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传播特点,研究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这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瑜 《新闻界》2013,(10):67-71,76
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体育赛事在各种不同的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历程及演变,发现在我国体育赛事近150年的传播历程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传播技术直接影响体育赛事的传播效果;体育赛事传播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多元化;赛事实况转播是最受欢迎的传播形式;互联网出现后体育赛事传播呈现融合趋势。无论从传播内容,还是从传播形式和手段上,体育赛事都获得了不断的提升,传播空间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将变得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0.
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利用媒体进行体育赛事的宣传报道成为赛事组织者的一项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媒体运行被日益重视.本文以广州亚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媒体运行为例,剖析了大型体育赛事的媒体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牛炎涛  刘巧芳 《传媒》2014,(8):65-66
正19世纪末,欧洲相关国家在创建大型体育赛事以及举办比赛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媒体作用。在赛前、赛中及赛后都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和传播影响力,为媒体和体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了基础条件,并成为大型体育赛事媒体运行服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渊源。最近几年,我国的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充分发挥自己在传播方面的资源和实力,策划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虚拟现实凭借其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特点对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当前VR新闻的生产和效果等方面分析VR新闻的传播特征、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体育赛事的跨媒介叙事与传播,是当今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电子游戏作为体育赛事跨媒介叙事与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体育赛事相辅相成,互利共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体育电子游戏的叙事方式、叙事特点和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电子游戏区别于体育书刊和体育电影,有着独特的媒介叙事方式,具备了时效性、印象性和融合性三种叙事特点,在帮助玩家了解赛事、延长体育赛事周期和提高体育项目参与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赛事的传播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强体育赛事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赛前、赛中、赛后的及时宣传与传播,对于体育资源的整合传播,运动员形象的塑造都有着积极意义。随着大型体育赛事与媒体之间相互依存关系“难分难离”,赛事依托媒体得以实现积极传播,扩大赛事影响。最为理想的是,赛事组织方利用媒体报道提供各种服务资源,达到双方预期效果,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利益共生。目前,我国大型赛事媒体报道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由张德胜、王佐臣、姜晓红等著的《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研究》一书,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报道能力的策略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谷雪  周祥东 《传媒》2024,(3):94-96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既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也是主办方在国际社会中展示国家体育实力与传递国家声音的体育传播舞台。随着传播生态环境的变化,情绪传播在媒介网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体育传播领域。通过分析北京冬奥会中引发观众情绪传播的原因,总结北京冬奥会中情绪传播的生成机制,对情绪传播进行反思与思考,有助于利用积极情绪为大型体育赛事赋能和推动赛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谭天 《新闻爱好者》2021,(1):后插5-后插6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与传媒业的融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种种迹象表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或将持续推动并深化传媒业的创新变革.由聂有兵编著的《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2017年4月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一书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对当下传播环境、传播方式、传播影响等传播学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分析与拓展,并对虚拟现实技术下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报道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报道在现代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上重要的体育赛事甚至能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重大节日,相关报道引人关注的程度不言而喻。 大型体育赛事报道考验记者的专业功底与快速反应能力,考验编辑的选稿标准和独特的版式处理技巧,考验媒体的整体协调作战能力与多层次、多角度深度报道的水平。同时,体育报道中的规律与问题也往往集中体现在大型赛事报道中。因而,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对新闻报道的运转机制、观念、人员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又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而不断提高,不断需要突破素质局限与非素质局限去创新。 为归纳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经验,总结其特点与规律,研究体育报道中的误区与应对策略,探索思维突破与创新途径,本刊特组织这组专题,从不同角度对新时期大型体育赛事报道进行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三大特征,增添了新的多维感触与人机交互方式,在图书馆场景建设、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中都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但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遇到了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商业化程度不高、视景生成技术自身还不够成熟、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图书馆少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关注虚拟现实技术、两种视景生成技术交互使用,加大宣传力度,推广虚拟现实技术。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三大特征,增添了新的多维感触与人机交互方式,在图书馆场景建设、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中都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但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遇到了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商业化程度不高、视景生成技术自身还不够成熟、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图书馆少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关注虚拟现实技术、两种视景生成技术交互使用,加大宣传力度,推广虚拟现实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业界,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将2016年称之为虚拟现实技术元年,虚拟现实技术开始逐步的被实践成功,进行了多方面的运用,这几乎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和互联网创业者的口头禅。人们常常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质疑,不知道虚拟技术到底是什么。其被人称之为一种计算机生成的交互技术,也称之是娱乐游戏工具。但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虚拟现实技术在根本上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技术,基于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人类打开了通往传播世界的另一扇大门——沉浸式传播。文章主要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分析,对其在新闻传播产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对媒介和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